《大人的高效閱讀術》心得|5 個實用概念,幫助你高效閱讀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心得|5 個實用概念,幫助你高效閱讀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在說什麼?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主要談如何正確閱讀,受眾特別是那些時間非常有限的上班族。
這本書可以說是閱讀法的百科全書,談了如何速讀、如何內化、如何應用、如何選書、如何輸出,你能想到的主題,作者幾乎都包辦了,而且每個篇幅都解釋的很仔細。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的作者是朱曉華,對岸的資深互聯網產品人,閱讀方法論研究者。「在行」前聯合創辦人,「在行」平台上閱讀方法領域好評最多的行家之一。在繁忙的創業工作之餘,常年保持每年讀書180本以上。
接下來,我會融合書中觀點和我的個人觀點,來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閱讀心得。
▋1. 請丟掉小時候的讀書方法
都出社會這麼多年了,千萬別再用小時候在學時期的方法讀書了。大人,就得用大人的讀書方法,才有辦法讀的通、讀的精。
從小受學校教育荼毒,我們都認為讀書就是要讀完整本書,但這太浪費時間了,根本是精神坐牢。學校老師都洗腦你,跟你說讀完整本書才是乖寶寶、才能出類拔萃。錯!錯的離譜!出社會後我們不需要當乖寶寶,我們要當 8+9,也就是「只讀自己需要的部分」的 8+9。
一本書有平均有 250-300 頁,但其中可能只有 10% 是我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所以讀完 25-30 頁,你等於是讀完一本書了。我自己讀書沒在讀完整本的,大多翻個 10 頁、20 頁,得到我要的答案就束之高閣了。除非這作者我很喜歡,我會認真讀完,例如《隱性潛能》,我很喜歡 Adam Grant,所以讀完了整本書。
同理,寫書評、閱讀心得也是一樣。「書評」兩字的意思,不是讀完一本書的評論,而是你讀過的部分的評論。一本書看 10 頁、20 頁,吸取其中的幾個概念,就能寫書評了。而且還寫的更好。
▋2. 透過主題閱讀成為專家
主題閱讀,也就是在短時間內大量閱讀同主題的書籍(至少 10 本)。主題閱讀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 1940 年代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後來被現代多本閱讀法書籍提到、引用和詮釋,可見它有多重要。講白一點,如果一本閱讀法書籍沒有提到主題閱讀,那麼它就是本不合格的閱讀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主題閱讀?答案是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我常說一句話:「10 本書就像 10 位顧問,當你讀完這 10 本,第 11 位顧問就出現了。」但傻傻地讀完 10 本書無法成為專家,我們還需要「統合觀點」,也就是統合 10 本書的觀點。這本書提出 A 觀點,另一本書提出 B 觀點,這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比較 A 和 B,最後產出自己的 C 觀點。擁有自己的觀點和學說,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專家。
在進行主題閱讀之初,會感到龐大的痛苦和壓力,因為你列了一份超多書的書單,而且你對這領域還很不熟悉。但讀完第一本後,或閱讀了多本書的同個主題後,你會豁然開朗,閱讀速度倍增,就像是被打通任督二脈一樣。主題閱讀,就是個倒吃甘蔗的過程。
▋3. 透過輸出來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讀完一本書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開始什麼?開始輸出,以改變世界對你的看法。你想,如果一個人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的話,那麼他改變的只是他的「腦內世界」,對「真實世界」則是完全沒有影響。
輸出,就是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讓更多人知道你是誰,搞不好因此引來更多合作機會。輸出,就像在你經過的路上灑下一些麵包屑一樣,覺得你的麵包屑很香的人,就會沿著麵包屑的路徑找到你。
輸出除了可以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之外,也可以幫助我們把腦中的知識轉變成長期記憶。如果你得知了一項知識,但兩週內沒有輸出它、運用它的話,那麼兩週後你就會完全忘記這項知識;相反,如果你在兩週內輸出它、運用它三次以上的話,那麼這項知識就會轉變成你的長期記憶,化成你的血肉,與你融為一體,想忘都忘不掉。
簡單來說,閱讀很好,但更好的是把讀過的東西寫成自己的觀點;寫觀點很好,但更好的是把它發表到網路上,與陌生人產生連結,以此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4. 聽書與看書
聽書與看書哪個好?這是小朋友在問的問題,大人兩者都要。《耳讀學習法》和《耳聽學習法》這兩本書的作者一致認為,「聽+讀」會比「單純聽」或「單純讀」有更好的學習成效。
為什麼「耳讀+閱讀」的效果會好?其實我覺得這是廢話,你都讀書外加聽書了,效果肯定比單純讀書還要好啊,這還需要什麼理由解釋。確實是如此,但我們還是可以瞭解較科學的解釋。
關於大腦的記憶,有一個重要原則,即「⼤腦會先把記憶暫存在『海⾺迴』這個構造裡,當這個記憶出入多次之後,它就會成為重要的記憶,⽽移放到⼤腦⽪質中」。你先用眼睛閱讀,等於是讓記憶出入第一次;接著反覆聽書,等於是讓記憶出入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所以聽的愈多次,大腦就會認為它是重要的記憶,於是存到皮質(長期記憶區)裡。
雖然我們可以透過單純閱讀多次來達到同等效果,但「聽書多次+閱讀一次」所耗費的精力較低,較好執行。當然,要讓學習效果再更上一層樓的話,就是聽完書後寫筆記,而不是聽完後沒有動作。
▋5. 閱讀變現的方法
雖然這本書的副書名有提到「變現」兩字,但書裡缺乏了變現的具體方法,相當可惜。不過,透過閱讀達成變現是我 main 的領域,且已持續變現兩年,我想我很有資格來分享可行的變現方法。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給我的電子報讀者,文章內容是「閱讀變現的 14 種方法」,而其中最簡單、最可行的一種變現方法,就是「給 Readmoo 閱讀最前線投稿閱讀心得」。投中的話,你可以得到台幣 600 元。簡單講,就是投稿賺錢啦。
投稿方法,就是用電子郵件夾帶你的心得 word 檔(.docx 檔),然後寄給 Readmoo 閱讀最前線。至於書籍種類,你想寫什麼書的書心得都可以,隨心所欲。不過你可以觀察到,那些被刊登的投稿文章,幾乎都是心靈、雞湯、療癒、勵志類書籍。我很反骨,所以我當時給它投稿了《規模的規律和秘密》這本死宅科普書的心得,沒想到還投稿成功了。
後來我更仔細觀察那些被刊登的投稿文章,從中也發現了一些零星的自然科普和實用工具書心得。所以,什麼類型的心得都能投稿,請放心選書、放心投稿賺錢。
如果你對投稿賺錢有興趣,請 Google 搜尋「投稿賺錢」,沒意外的話,搜尋結果的第一名就是我寫的文章,給你參考。
▋寫在最後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把閱讀這件事講的相當完整,我很喜歡,滿分 5 分我給 5 分。
整本書我最認同、最有感的部分,就是「主題閱讀」。沒錯,主題閱讀是成為專家最簡單的方法,而且我認為,以成為專家為前提的閱讀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沒有之一。如果我們在閱讀上沒有策略,只是漫無目的地亂讀的話,那麼讀再多書也是白讀,等於是浪費了之前讀書的時間和精力。沒有策略的閱讀,不如一開始就把時間拿去滑手機、看短影音。
當然,主題閱讀只是這本書的冰山一角,書中還談到了速讀方法、碎片閱讀方法等等,這些都很實用,也是我們現代人必須學會的。
最後,推薦《大人的高效閱讀術》給所有大人,閱讀是真的有用,透過對的閱讀方法絕對是可以擺脫你現在不喜歡的環境。但如果你很排斥閱讀,覺得讀不讀書對人生沒什麼影響,我還是推薦你閱讀這本書,至少買來放家裡拱著,讓自己每天能經過它、看一眼書封,總有一天你會翻開來讀它,然後從此發現閱讀的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