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個生火點滴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Web3 冷/熱錢包

J個生火點滴
·
·
Web3.0 摸索的小小第一步

在沒有踏足Web3.0 的世界裡, 我想我只知道『電子錢包』就是可以把你的信用卡呀/金融卡等信息存在這個錢包裡, 付款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自己扣款, 像是Apple pay/ Google pay 等, 在這網路如空氣般存在的時代, 有行動網路的手機就可以讓你消費輕鬆,簡單,方便(對我來說不用拿一堆零錢確實是很方便)

進入我們的正題, 在Web3.0 的世界裡把『電子錢包』稍稍的先放一邊, 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冷/熱錢包』是什麼吧!

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冷/熱錢包』?

因為我們現在要交易的不是我們的法幣(法定貨幣, 美金/台幣/人民幣), 而是我們的虛擬貨幣, 所以,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概念的錢包, 來管理我們的虛擬貨幣, 在進入錢包的介紹之前, 大家手上都有一把鑰匙, 屬於你自己的鑰匙, 其實好一點理解的話就像是我們金融卡的密碼, 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知道『私鑰

  • 熱錢包(Hot wallet)-主要用於頻繁交易的用途

    • 『交易所錢包』

      • 私鑰存儲在交易所手上

      • 24小時連網

      • 安全性相對較低

    • Web3.0 錢包 - 『軟體錢包 Software wallet』

      『自託管錢包 Self-Custodial Wallet』

      • 私鑰存儲在你手上

      • 24小時連網

      • Dapp 互動介面 - 能夠直接連接並使用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s)

  • 冷錢包(Cold wallet)-主要用於長期儲存大額的虛擬貨幣

    • 私鑰存儲在自己手上, 安全性相對較高, 因為只有在進行交易的時候短暫連線, 平常狀態為離線模式

    • 又稱『硬體錢包』, 因為他是一個實體的物理裝置來保管你的鑰匙, 像是USB的形式也有其他的型態

    • 交易原理:離線數位簽名(私鑰永遠不接觸網路)

      • 交易流程

        • 創建未簽名的交易(輸入幣種, 金額, 收款地址)

        • 將交易傳輸到冷錢包(透過USB/藍芽/QR Code 將這筆交易需求傳到你的冷錢包)

        • 冷錢包進行離線簽名(冷錢包螢幕上跳出需要交易的細項包含地址、金額、手續費, 按下按鈕或輸入 PIN 碼來確認授權)

        • 冷錢包內部的安全晶片會使用你離線儲存的私鑰,對這筆交易進行完成數位簽名

        • 將已簽名的交易廣播到網路-透過冷錢包設備傳輸回你連接網路的電腦或手機在到各個網路節點上進行更新

那為什麼冷錢包聽起來安全性很高, 為什麼還要熱錢包的存在呢?

簡單來說就是方便, 提高效率, 在交易所裡面的交易有時候是一種大魚池的概念, 今天這個池子有10條魚, Ally-2條, Jac-3條, Sunny-5條, 今天Jac 要跟 Sunny 買一條魚, 交易所就會自動記住大家的私鑰進行資源的類似重分配的概念, 新的分配就變成了Ally-2條, Jac-4條, Sunny-4條

關鍵是平衡「方便性」和「安全性」

補充:錢包裡的『收款地址』&『帳戶』的概念

那時候我很困惑收款地址的概念, 在虛擬的世界裡,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收款地址來進行交易, 那是全部的人都只有一個收款地址嗎?

不是, 收款地址也就像是你的家庭地址一樣, 需要有這個地址東西才有可能準確的收到東西, 而配合上你的鑰匙, 才有辦法可以成功的取出裡面的虛擬貨幣

每一個收款地址都是『唯一識別』並具備『可追溯性』

拿現實生活中來舉例, 你有多少個帳戶, 可能有中國信託/台新銀行/郵局得帳戶. 每個帳戶對你來說的使用規劃也可能不同, 那你說這些帳戶的收款地址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 每個帳戶都有自己的帳戶號碼

在虛擬貨幣裡的世界也是一樣的概念, 我們可以擁有熱錢包/冷錢包但裡面我們可以區分為好多個不同的帳戶的概念, 每個『帳戶』都會有自己的『收款地址』

在現實的世界裡『收款地址』不同的國家, 會有不同的格式要求, 在虛擬貨幣上的概念也是一樣的我們有區分兼容的區塊鏈以及不兼容的區塊鏈, 留著我們明天幫大家近一步的介紹這一部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