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ib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写入中…

中国人群体为何道德如此低下?通过基因演化进行论证 -自利基因占据多数的社会 无法依靠本民族自身走出的困境

Liben
·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但却始终缺乏思想启蒙,在一个专制的状态下进行历史循环,缺乏自我改良的动力。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中国在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干预下,被迫的进行了改良,却难以抛弃自身的专制属性,难以民主化,并且对于现代的普世价值体系天然的具有排斥性。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源自于中国社会在长久以来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对于自利基因的筛选机制,本文对此进行论证。

🔧 一、核心假设


-基因-行为-制度-

三位一体的社会理论模型,主要观点如下:


1.1 人的行为由基因倾向驱动

• 人类的某些基础行为(如吸吮、恐蛇)源于进化过程中的基因本能。

根据一些理论表明,长期处于特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所造成的身体的激素水平和脑活动的波动,会形成一种带有激励性的基因记忆被遗传给后代。也就是适应性。

• 在社会中,自私、压迫性、利己的行为比善良、利他更有生存优势,因此更容易在恶劣环境下遗传与积累。虽然基因本身并不产生善良与邪恶,但是基因遗传的一些特征对于人的行为发展的倾向性具有关键的影响。


1.2 行为倾向影响制度文化演化

• 自私/利己/攻击性行为在一代代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保留,构成群体的主流基因。

• 这些基因倾向塑造出了压迫性、自我保护性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

压迫性的、剥削性的且具有自我保护性的社会制度文化缺乏自我改良的动力。社会环境无法得到改善,就会进入下一轮的对于自利基因的筛选阶段,并进一步的巩固这种制度文化,形成历史的恶性循环。

自利基因者成为社会当中具有庞大数量优势且始终不可动摇的主流群体;利他博爱或较为善良的基因者被环境反复的淘汰且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成为少数群体。


🏛️ 二、中国社会的特例分析


中国历史作为主要论证案例,我认为中国是这个基因—制度机制的“极端体现”。


2.1 中国历史中的基因选择机制

• 多次王朝更替、文革、大饥荒等事件使善良、有良知、独立人格的人群遭到淘汰;奸诈狡猾、擅长投机的人群得以存活并繁衍。

• 举例如: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大量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其他战争,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主义。但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群体都由这种自利基因的人组成,所以往往会进入分配-再分配的历史死循环,无法根本性的解决社会的核心矛盾问题。

孙中山这种从少数群里当中出来并且在主流群体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发挥影响力最终却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失败,少数群体当中的个体试图影响主流群体是逆势而为;毛泽东这种主流群体当中的聪明人领导主流群体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顺势而为。


2.2 主流群体与制度演化

• 主流群体是以自我保护为核心的力量,缺乏自我改良的动力。

• 他们创造制度只为维护自身利益,不会主动推动博爱、利他、自由等价值观的发展。

• 少数群体“改良者”如张居正、孙中山、宋教仁最终都被主流边缘化或失败。少数的善良的具有利他性的基因长期受到中国社会系统性的排斥,无法有效的发挥影响力。


2.3 改良仅发生于特殊条件

• 自主改良极难,只有两种情境下可能出现:

1. 外部强干预(如西方全球化、殖民制度输出);

2. 主流群体失去数量优势(如台湾、新加坡、香港融入国际体系)。



🔄 三、行为—制度—文化的循环逻辑


3.1 自私基因 → 利己行为 → 压迫性制度

• 行为倾向由基因决定;制度文化是这些行为倾向的集体外化。

• 越多的利己行为得到制度奖励,越多善良行为被淘汰,恶性循环持续。


3.2 社会制度反过来巩固自私基因

• 教育、信息控制、土地制度等制度工具反过来压制理性思维、公民意识和博爱精神。

• 利他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难以生根发芽,因为传播和生存条件不具备。



🧪 四、对道德的认识


我对道德的看法

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用来评价行为方式的社会工具。

• 道德评价要看行为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损害他人。

• 真正的利他行为常常伴随着自我牺牲(如耶稣受难);

• 包装为“利他”的行为,如果实质是利己的(如土地改革中的掠夺和迫害),那就不是道德行为。

但是要注意,自利基因的主流群体当中的一些拥有较高智能的人 会通过伪装利他行为以获取更高的利益。如无产阶级革命当中的土地改革,表面上虽说是解放无产阶级,实际却建立在对于地主方面的掠夺和迫害之上。再例如儒家思想表面宣扬仁义道德,实际上确是巩固君主权力的工具。


🧱 五、理论结构总图(总结):


恶劣环境

   ↓

损人利己者生存-利他博爱者淘汰

   ↓

自私基因积累

   ↓

制度文化设计为压迫性/利己性/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性

   ↓

淘汰善良基因,压制改良思想

   ↓

行为越发自私,道德虚伪

   ↓

制度循环固化

   ↓

改良仅在外部冲击或数量劣势时发生




关键点:



行为起点 行为倾向源于基因;环境选择塑造人性偏好

历史机制 中国历史中的制度选择与压迫逻辑符合自然选择


制度改良 主流群体缺乏改良动力,制度演化空间被压缩

现实例证 农民起义、文革、土地改革、大饥荒、等史例支持此理论。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