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專欄|性暴力過後的日子
本文涉及談論性暴力議題,恐造成閱讀者替代性創傷,請斟酌自身狀況評估是否繼續閱覽。
前言
我的創作,源自一段不願回首卻無法遺忘的過去。
那些難以言說的記憶曾經封鎖了我的語言,讓我只能默默地選擇離開、疏離、沉默,直到我在一些女性創作者的作品中,第一次感受到被理解與安慰的可能。
洪安妮的歌聲,曾是我在幽暗歲月中的一盞燈。她的溫柔、堅定,以及她在音樂中傳遞出的那種「可以慢慢來」的訊息,讓我也開始嘗試用文字整理自己、表達自己。
這些文字不是為了訴苦,而是為了尋找與建立一種新的可能——讓創傷可以開口,讓沉默可以被聽見。當我發現,原來書寫可以成為一種療癒,我便也開始想像:如果我能走到這一步,或許我也能成為那個陪伴他人走過的人。
我的創作關注性別與創傷,但我不只想寫痛。我更想寫復原、溫柔、與選擇的力量。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重新定義自己,而不是永遠活在過去的陰影中。
我想寫的,是我們活下來的故事。是那些曾經碎裂,卻仍持續縫補、重建、相信的生命。
因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而只要有人願意寫,就有人能被理解、被陪伴、被看見。
寫下這篇作品,是我跨出創傷的又一步,而我也希望,這些字能成為別人生命裡的微光,就像洪安妮的音樂曾經照亮我那樣。
這就是我此刻最真誠的渴望,也是我願意活著、願意前行的理由。
性暴力過後的日子
歷經過性暴力之後,從小學開始,我就變得非常恐懼男生。即使常常因為不想想起那段經歷而選擇離開家鄉,前往其他城市生活,我仍然會想找一個女生較多的地方,只是安靜地待著,什麼也不做。
在國中時期,女性創作歌手的音樂成為我重要的陪伴。洪安妮,是我最喜歡的歌手。她的歌聲裡有柔軟、有溫暖,也有讓我想活下去的力量。她的作品不只是音樂,更像是一種安撫,是在我孤單又混亂的生命中,少數能讓我安穩呼吸的存在。
那段期間,我曾以極為激進的方式追求過一位男同學。回想起來,我對他感到非常抱歉,也對他滿懷感激。感謝他在那個已經可以申訴性騷擾的年代,沒有選擇申訴我,讓我免於更嚴重的後果。
進入高中後,由於國小和國中時期太常熬夜,還有接觸一些那個年紀不該承擔的事,使得我的身體變得非常虛弱。經常請假,有時甚至忘記請假而曠課,導致我雖然念完三年,卻沒有順利畢業。
後來,我進入大學,選擇了一個幾乎都是女生的科系——嬰幼兒保育學系。在這樣溫柔的環境中,我再次感受到包容的力量。雖然因為對科系興趣不大,加上心理狀態不穩,我時常拖延,但同學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能夠完成許多原本難以完成的課程。這些經驗提醒我:人的韌性是可以被溫柔喚醒的。
如今,我即將升上大三,雖然學業已經進行一半,但我仍決定給自己一個重來的機會。我決定報考自己真正熱愛的科系——語文與創作學系。這不只是我喜歡的歌手洪安妮曾就讀的地方,更是一條屬於我自己的療癒與創造之路。我想用文字去陪伴更多像我一樣經歷過傷害的人,也想透過性別與創傷的研究與倡議,讓更多人知道:傷害不是小事,它可以影響一個人整個人生。
我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曾受過傷害的人,也希望讓那些有可能成為加害者的人明白,他們若真的那樣做,會對一個人造成多麼深重的傷害。
這,就是我承受性暴力之後,現在最想做的事情。
作者介紹
阿蓉,跨性別女性,性暴力倖存者。曾在女性為主的環境中尋求庇護,目前休學,準備重考大學。書寫關注創傷、性別與療癒,盼用文字陪伴他人,也讓沉默被聽見。
倖存者專欄
由倖存者朋友投稿,企圖照見關於暖暖、關於復元後的生活。
歡迎留言、拍手給阿蓉,他會看到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