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湧秝 Jol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什麼?!居然有看得見的「噪聲」

湧秝 Joli
·
·
《區塊鏈應用》課程心得W6:噪聲(Noise)的原理與使用

本週的課程我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朋友:噪聲,這位朋友擁有非常酷的功能,以及令人頭腦過載的複雜程度,從取樣的概念、到多維度的表現,也讓我的腦袋進入了多維度的睡眠......比諾蘭的星際效應還難懂。簡單來說,噪聲的原理是會產生一個相較於「隨機」更「平滑」一點的「隨機」,可以透過取樣的頻率來改變平滑程度(關於這個功能的原理就不在此細談了,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網路上研究。因為......我也還不是很明白哈哈哈)。


不過,這門課程畢竟是一個應用導向的課程,在我不斷摸索和嘗試理解後,還是勉勉強強可以讓這些漂(該)亮(死)的線條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呈現。

作品的可能性1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啊這跟你的標題有毛線關係喔?」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有關係,但不多」。這週所使用的Noise功能,比起視為「聲音的噪聲」,反而更像一些影像後期製作、3D物品增加「質感」的方式,也算是某種「看得見的噪聲」啦。

作品的可能性2

本週的作品練習是課程上到目前,我做了最多變化的一週,嘗試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並試圖延伸成一件大作品。這週新學習到的技術雖然複雜,但同時也變化多端、讓我看見非常多有趣的可能性以及想要嘗試的創作。透過噪聲的使用,能夠創造很多連續但隨機的曲線,好比山巒或洋流。為此,我甚至拿出塵封已久的平板,開始手繪作品的設計稿(但是礙於大學期中考週任務繁忙,還沒能在這週就完成它,目前進度約10%)。

作品手稿(說不定未來會很值錢?)

總結來說,我很喜歡這週課程所產出的練習以及效果。尤其是透過噪聲、隨機以及圍繞「主色調」隨機產出顏色的技巧。這些技巧所產出的作品,有種「亂中有序」、「欲情故縱」(?)的感覺,彷彿自己能掌握一部分的作品可能性,但同時卻也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有種「史金納箱(Skinner box)」的味道,令人上癮(想要不斷「抽卡」)。

作品的可能性3

以上就是本週的心得分享,我個人很喜歡這些亂中有序的效果,很想就把這些作品當作期末展覽的創作(這些效果真的很漂亮,希望未來會創作出更喜歡的作品拿去展)。等期中考週結束或許可以抽一張特別喜歡的拿去印刷,然後掛在宿舍大門上(?)


附上本週作品連結,讓大家也去抽卡看看:

1.openprocessing.org/s...

2.openprocessing.org/s...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