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loone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的退休計劃(香港版)

Clooney
·
·
第740天讀後感,首先, 筆者應為退休並不代表不再工作, 只是希望能做一些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可能不賺錢), 而可以不用選擇現在只是比較喜歡的工作。

2025年7月20日
首先, 筆者應為退休並不代表不再工作, 只是希望能做一些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可能不賺錢), 而可以不用選擇現在只是比較喜歡的工作。
按照「持續買進」書籍所說, 當你把你自己的儲蓄, 本金能夠提升到被動收入高於薪金收入的時候, 你就應該好好管理你的資產, 而不是你只有幾萬塊就希望能夠透過投資達到「退休」的目標, 所以第一步的學習並不是投資金錢, 而是自己, 包括自己的本業收入。
然後, 才可以開始講投資, 投資第一步絕對是買大盤ETF 是最安全的選擇, 因為大盤ETF大部分都能夠把個股風險去掉, 只有市場系統性風險存在, 自然就能夠吃「免費午餐」, 因為回報的一部分是來自於你願意接受的風險(包括已去掉的個股風險)。
因為在資產配置上我是極之認同去ALL IN 或 定期定額投資大盤ETF, 包括美國及非美國市場, 像是VOO, VXUS, VT等等, 比例上最好是用50:50 (全球市場 : 本地市場) 因為這個方法對於本地收入的群眾來說, 是最合乎資產配置的比例, 回報也是有研究顯示最為分散風險及回報高。
其主要邏輯在於, 本地市場人去購買的股票很多也有相對方便性, 包括不用換匯減少磨損, 收息, 稅率等也比較友好, 像在美國會預收30%的股息當作稅收, 當然有些是15% 但對比香港不少股票都沒有這個限制。

在香港工作必然會有強積金的存在, 即是僱員必須要在有限的強積金範圍選擇基金, 而普遍基金也是收取1%或以上的手續費, 就基於這個原因我極力認為投資者可以在強積金選擇一些被動式基金, 像是有的追蹤美國指數基金, 也有的是追蹤恆生指數的, 因被動追蹤是最節省管理費。
而筆者認為把錢都投在恆生指數是比較理想, 原因在於絕大部分強積金收取香港的恆生指數基金是低於1%手續費, 而美股, 日股, 歐洲, 甚至全球的都是1%以上, 當然有一些比較例外。
如剛剛上述所說, 要配本地市場50%, 倒不如把強積金的錢都投在恆生指數裡面, 而一些在強積金的選擇中需要更高管理費的(其他市場), 就從其他券商裡購入, 長遠而言就能夠減低風險, 如果有些讀者不喜歡香港恆生指數, 也能直接選擇預設投資選項, 這個位置是被強積金局要求管理費需要按照他們的標準而定(比較低), 就能夠直接投資在「核心累積基金」:約60%投資於風險較高的資產(主要為環球股票),其餘為風險較低的資產(主要為環球債券)。 (在50歲以前), 而這些環球股票資產普遍在各強積金公司收取的每年手續費也已經超過1.2%以上, 現在卻因政策關系只可以設定為0.75或以下的管理費。

只要把能儲的錢都投放在比較好的資產管理方式上, 慢慢就能夠致富, 退休, 保持習慣在市場上升或下跌市都要一如以往地投入市場, 甚至筆者可能會在市場嚴重低估(大崩潰時)可能會借貸買股(要評估自己能力及需求)。
對於大部分人在投資致富上, 最重要並不是有多好的眼光, 時機有多好, 而是能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 當本業收入不高, 儲蓄不高, 最重要的是先儲蓄, 而開始有錢的時候, 投資就只需要把資金配置得合理, 自然錢就會追著你來跑, 用時間這一個力量去幫你一把, 畢竟致富只是時間+本金+選擇的組成。

最後利申一下, 本篇內容並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資料只作為一般用途,它並沒有考慮您的個人需要、投資目標及特定財政狀況。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