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kichanあきちゃん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比特幣:我的終身遺憾

akichanあきちゃん
·
·
誰能有如此天才的想法,並開發出了革命性的東西。

2011年暑假,我從小學畢業,進入初中參加軍訓,中午教室自習的時候,班主任讓我們看書,我拿出六年級訂閱卻沒來得及看的雜誌(雜誌名字忘了,類似《讀者》)。雜誌裡第一次介紹了一個新鮮事物:比特幣。我當時根本看不懂,只覺得那是一種“深不可測的東西”,跟現實完全脫節。像是在另一個世界裡流通的貨幣,也沒人真的在用。於是我翻過那一頁,完全沒放在心上。

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那是什麼。比特幣從當初幾乎一文不值的數位符號,變成了數字黃金。如果我家那時候用電腦挖幣(那時我還在玩植物大戰殭屍和俠盜飛車),輕輕鬆鬆挖幾百枚不是問題。要知道,2011年的電腦在當時挖礦還非常有效,沒什麼門檻,成本極低。

但我錯過了。

如果那時抓住機會,今天的我,或許身價早已破億,一輩子衣食無憂。而現在,比特幣雖然仍在漲,但早已進入成熟期,成長速度早不如從前。更別提現在挖礦的難度,再強的5090顯卡都難有作為,因為這早已來到“專業礦機”時代。要投入礦機還不如直接用現金去買幣,成本效益高得多。

簡單科普:比特幣(Bitcoin,簡稱BTC)為什麼越來越難挖?

簡單來說,比特幣的設計是有“數量上限”的,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枚,如今只剩下100多萬枚沒被挖出,預計2145年全部挖完。每挖出一定數量,比特幣的“挖礦獎勵”就會減半(俗稱減半機制)。比特幣的運作依賴區塊鏈技術,每一次挖礦,都是在用電腦參與一場數學競賽。誰先算出結果,誰就會獲得獎勵。但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高。單靠一台家用電腦幾乎不可能成功。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挖幣成本高得嚇人,不如直接買。

我的日常操作觀察

雖然錯過了挖礦時代,我仍會在幣安(Binance)上交易比特幣。

每天會打開Coinglass,看市場情緒與多空比,觀察漲跌,偶爾會有一點小操作。

但我很清楚:這不再是那個一夜暴富的時代。要穩定地靠幣賺錢,靠的是策略與耐心,不是幻想。

還有一點是我最近幾年才意識到的:中國的外匯管制。

人民幣每年最多只能換5萬美元等值外幣,最重要的是銀行的錢存很容易,取出難度極高,就算理由充分,也總被拒。假如我有100萬,要20年才能合法換完。

但現在可以選擇購買USDT和USDC,這兩個是穩定幣,中文名叫泰達和美幣(美元穩定幣),與美元1:1掛鉤,可以迅速實現資產轉移。到了國外以後再兌換當地貨幣,操作簡單、成本低,對留學或有移民打算的人來說,是一個現實可行的方式。

不建議炒山寨幣

我見過太多人跌倒在山寨幣上。

韓國是個典型例子,無數人因炒幣傾家蕩產。他們追逐的不是比特幣,而是所謂的新興貨幣。這些幣很多根本沒有技術基礎或長遠規劃,只是殺豬盤、騙局,是割韭菜的。

中國留學生王懿在日本餓死的新聞,也曾震撼我。她不是不聰明,而是太相信虛擬的財富自由。她看穿了中國制度,卻低估了人性。

最後想說的話

我錯過了比特幣的黃金年代,成為了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但現在的我,也學會了更多現實的判斷與冷靜。

比特幣值得關注、值得研究,但不是神,也不是救贖。

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投資。

無論是比特幣、黃金、股票、基金、銀行定存、甚至是國債、信託等,都有暴雷的可能性。

請記住:投資有風險,入場需謹慎!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