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u Mi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在英中秋節

Wu Ming
·
·
在英國第三年,第一年在英吃月餅。

傱前在香港生活,每逢中秋節前夕,辨公室一整條走廊全是果籃及月餅。如果以我往日的港女目光來說,目前英國中超可以買到的傳統月餅,例如美心月餅,奇華月餅, 什麼奶王月餅,就算有多好吃都屬「平凡」類別,不值得趨之若鶩。

不知從何時起,香港的月餅已經演變得千變萬化。某年半島酒店「嘉麟樓」推出迷你奶皇月,多邊形的月餅盒,以黑色底襯托着暗棗紅色的中式扇形花紋,盒面印上一頭金色麒麟標誌,側面一行幼邊金色的古典中文字印上「嘉麟樓」。那種低調就是最高調,因為有一種高貴叫安靜地高級。

我的第一盒「嘉麟樓」月餅是表姐夫送我的,那年他已成爲跨國律師樓的合夥人,其公司會大量訂購「嘉麟樓」送客人。每年表姐夫也會多留數盒送給親朋戚友,其中一盒當然是孝敬我媽媽。

嘻嘻,送给媽媽即是送給我啦!「影返張相post上網先」 , 然後對著月餅拍了幾十張「玉照」。盒子又拍幾張,打開盒子,再揭開貼紙又拍幾張,把那個迷你月餅切開又拍十張八張。 媽媽當時說:「好啦,月餅黎乍,唔係月球呀,叫你上月球就慘啦,太空船都開了,仲係度影。」 「呢個月餅好像棋子餅咁細,個皮又怪,我就冇興趣。」 於是一整盒也是我的,我每日以一個月餅當早餐,不消一星期就吃掉整盒月餅。

記憶中「嘉麟樓」的月餅不是特別好吃,表姐夫教我要放微波爐翻熱20秒。加熱後的口感好些,不過就像酒樓的奶皇包。比較之下,我倒喜歡奶皇包多些。(我還喜歡壽包)。然後過了若干年,我也出來工作了,朋友在公司拿來一盒「嘉麟樓」與我分甘同味。我說:「咦!半島奶皇包喲」 她說:「你食過呀,勁咼!」  我得意洋洋地說:「你終於知道我走在時代尖端呢。」此個朋友現在也在英國, 兒子也準備入大學。

有人說香港人行路很快,其實香港人不止行路快,只要有商業價值,即是賺到錢,有作為,香港人也以可以不停地改良及硏發,其實即是互相抄襲。「嘉麟樓」的奶皇月餅令人如蟻附膻後,半島酒店的地庫cake shop 決定肥水不流別人田,大量制造奶皇月餅,同是包裝精美,cake shop的奶皇月餅比「嘉麟樓」售價平一半,而且含防腐劑,更適合送禮。

某年,我公司也不甘人後,以半島cake shop 的奶皇月餅來送禮,若以early bird 特價買的話,價錢十分相宜,性價比極高。有回公司的admin 同事太忙,看漏了拿兌換卷換月餅的日期,發現之時已經是最後一日。同事十萬火急嚷我不要張揚地車她去拿月餅。換領地點是灣仔華潤大廈 ,現時應該已改建成St Regis Hotel, Hong Kong。

為了拿那些半島月餅,那條人龍由大廈對開空地開始,人龍慢慢移動,我都忘記了排了多久,只記得我排到某層樓的消防門後還有幾層,好不容易才來到換領大堂,現埸陣容很鼎盛,有數十個工作人員忙而有序地幫你核實月餅卷的真偽,然後指示我們去另一大堂,入了那大堂後更誇張,有百多個工作人員為你拿月餅,動作快捷,禮貌周周,每人也忙著,拿月餅的人潮络繹不絕。

現在想起如此盛況,那種秩序,那種效率,香港世一。 英國? 不可能,因為最低工資也£12.5/ 小時,請一百名臨時工去拿月餅?不要說月餅吧,就算賣Jellycat 也豈敢在一地方,用上百多名臨時工。若然中國經濟是滴滴及曹操等的司機大哥,送外賣大哥,及大大小小上線及下線商家捲出來。香港的效率也是香港人捲出來的,不過香港有最低工資,2025年的最低工資是港幣42.1 元,英國比香港貴大約3倍。人工那麼貴,商家就算想捲,也得先想自己荷包。

半島月餅當年的業積很誇張,我忘了高峯時月餅佔了半島酒店多少份額,但有金融人曾建議半島可以把半島月餅上市,錢滾錢。 半島撐起月餅市埸半邊天後,其他大酒店也爭相分一杯羹。不久, Ritz Carlton 也有奶皇月,國金軒也有,後來捲到時裝品牌如Ralph Lauren 也出月餅, 甚至半島酒店的奶皇月師傅,索性自己中老年創業打造品牌月餅。

整個月餅市場由傳統月餅至奶皇月餅,又創立很多流心奶皇,緣茶奶皇,燕窩奶皇,冰皮月餅,伍仁月,紅豆月,很多很多,數之不盡。半島捲起高級月餅由包裝及名牌化的潮流後,大大小小商店又捲起各種口味。香港巿埸捲盡了,就捲內地。據說近年,月餅市場已開始冷卻了,不過半島月餅和美心月餅,這些有實力的品牌更出海外捲。英國的機場及英國百貨Selfridges一早已有半島月餅,美心月餅更直捲日本。

那些年,我送出很多月餅,也收回很多月餅。說回公司發給我的半島月餅,我拿了幾盒回家給媽媽派街坊 (她的朋友仔),然後剩了一盒,我把那盒送了給家樓下的看更叔叔。看更叔叔道謝後塞入背包。

第二天,看更叔叔一看見我回家,即時上前為我開門。我問:「發生乜事?」 他說:「多謝你盒半島呀,我老婆和個女第一次食半島,好好食呀!」  「我個女話好貴,好難買架,成功人士先買到。」 我:「唔好玩啦,平時我請你食蛋撻又唔見你咁大反應。」  看更叔叔:「原來你係成功人士來的。」 我望著他:「唔好玩啦,那,你記住呀,而家送咗月餅,新年冇利是,俾粒糖你。」  我們就是如此開玩笑的。此種玩笑,我只懂用廣東話說,換了英文也不知怎說,換了國語更加想不起應用什麼聲母。

香港朋友今早WhatsApp  :「中秋節快樂呀,有冇食月餅呀?」  「冇咼,我冇買月餅,我老了,要戒糖,一大盒吃不了,而且我有乜嘢月餅未食過。」

台灣摰友WhatsApp 我:「曉曉,看到月亮嗎?」

再隔一會,馬來西亞朋友由星加坡工作回英,WhatsApp 我:「開門!」

打開門後,我們來個big hug

「我好掛住你呀!」我說 「個賤男(英國)好衰呀!」

「我估到啦。」 她說,趕接女兒放學的她塞了一袋東西給我 「入面有個低糖月餅呀,我知你不吃甜食,但中秋節,拿了一個給你和家人一起分吧。」

拿着那顆「華樂月餅」,我未吃過喔,也不知道「華樂月餅」屬於馬來西亞,還是新加坡。把月餅工工整整地切開,蓮蓉晶瑩,不過不夠軟滑,但蛋王不差,小小流油。 我和家人吃掉一個,好吃,不太甜。

突然想起什麼,我忘記了小時第一次嘗月餅的感覺,不過在英的第一個月餅,很美味。其味在於不是為節日而吃,也不是思鄉之情,而是一種內心的溫暖。月圓之夜,有人心中有你。

月圓,人亦圓,是值得珍惜的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