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书(15)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魔鬼的抉择》*****

出差路上重听了一遍这本经典,再次被福赛斯的技巧和远见所折服。如此多的线头,如此复杂的细节,被他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细密画,太过瘾了。听完忽左忽右后才知道,本书主角其实就是根据福赛斯本人的经历塑造出来的,难怪写得这么得心应手。PS1:这本书预言了当今世界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态度,那就是把它俩当成可以被牺牲的祭品。这本书还预言了后来的各种政治暗杀,尤其是用毒药伪装心脏病。PS2:这本书还顺带讽刺了一把冷战时期的爱情,那时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爱情只是工具罢了。
《赏金三部曲》***



海洋出版社于1983年引进过西方文学史上最经典的《赏金三部曲》,当时被翻译成本特号。这3本小说是两个美国作家合作写成的,他俩专门搬到了塔希提岛,并在岛上娶妻生子,就像当年的赏金号船员一样。这3本小说写得非常好看,细节丰富,对话生动,但不少地方与事实不符,也没有抓住这件事背后的核心,大家不能把它们当历史书来看待。
《Mutiny on the Bounty》-Peter FitzSimons ***

关于赏金哗变的书不下20本,这是最新的一本,我一年前去伦敦采访时顺便参观了英国海事博物馆,附设的书店里就有卖。这本书资料很新,写得也很详实,大概率是普通读者的首选。但我不太喜欢作者的文风,他太喜欢用短句了,而且写得一惊一乍,仿佛他就在现场一样,读的时候总感觉夸张的成分有点多。
《The Wide Wide Sea - Imperial Ambition, First Contact and the Fateful Final Voyage of Captain James Cook》- Hampton Sides*****

赏金故事的一个隐形的主角就是库克船长,关于他的书也有很多,这次我重点参考了这本新书,不但把库克的生平事迹很好地总结了一遍,而且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这样一个本事很大、脾气也好、同时又很尊重原住民的模范船长居然会死在夏威夷,强烈推荐给对大航海时代感兴趣的各位读者。
《The Truth about the Mutiny on HMAV Bounty - And the Fate of Fletcher Christian》-Glynn Christian*****

这本书的作者是赏金号叛乱分子克里斯蒂安的后人,但他本人是个成名的作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偏袒自己的曾曾曾曾祖父,所以这本书不但可读性很强,而且资料非常详实,是我写这个封面故事时使用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相当推荐。
《Men Without Country》- Harrison Christian****

这本书的作者是赏金号叛乱分子克里斯蒂安的另一位后人,他的本职工作是记者,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仍然是可信的。不过正如标题所说,这本书的重点是克里斯蒂安和他率领的赏金号后来发生的故事,涉及到赏金哗变的部分较少。但是,如果你对皮特凯恩岛后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话,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参考书,值得推荐。
《Outposts - Journeys to the Surviving Relics of the British Empire》-Simon Winchester ****

本书作者Simon Winchester是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我读过他好几本书。这本书是他早期作品,他为了写大英帝国历史,把英国现存的殖民地挨个走了一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这本书我只读了关于皮特凯恩岛的那部分,可以帮助我了解这个岛在30年前的状况,为我写这个封面故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值得推荐给对这位作家、以及对历史写作感兴趣的人。
《Lost Paradise》 - Kathy Marks****

大部分年轻一代是通过2000年爆出的性侵案知道皮特凯恩岛的,本书作者Kathy Marks是获准上岛采访庭审的6位记者之一,她把整个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我们可以读到这个岛20年前的真实模样。这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赏金号哗变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性,当年那种单方向的性自由是被褒奖的,但在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这反而成了岛民的罪证,时代真的一直在变。
《Coconut Chaos》 - Diana Souhami**

作者是一位同性恋文艺女青年,她把自己上岛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写了出来,包括大量个人感悟和情感自省,不少地方是不符合事实的,比如她把哗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船长布莱误认为大副克里斯蒂安偷了一只椰子,这个解释太过简单了。这本书是我的反面教材,因为我相信我的个人小感悟不值得印到杂志上,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不喜欢刘子超的游记,他太自恋了,不是我的菜。
《好奇年代-英国科学浪漫史》-理查德•霍姆斯****

三联新知文库出过很多好书,这是其中的一本,讲的是英国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批科学家的八卦故事。第一章就用66页的篇幅讲述了班克斯的故事,而他就是这次赏金叛乱的重要推手。我在封面故事里简要讲述了班克斯的故事,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详细介绍他。
《发现之旅》-托尼•赖斯*****

这是自然探险史爱好者的必读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10次自然历史探险故事。其中最好看的无疑是班克斯和库克船长的那次太平洋探险,因为班克斯雇佣的两名画师把沿途采集到的动植物标本全都画了下来。考虑到其中的不少物种如今都已灭绝,当年留下的那批高质量彩色画作就成了这些物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唯一的高清影像。
《海洋全球史》-米夏埃尔•诺尔特****

这是三联新知文库出的另一本好书,我这个封面故事里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本书把全球的所有主要海洋挨个介绍了一遍,特别适合初次接触海洋史的人打基础用。这里的海洋不仅仅只是五大洋,而是把黑海、阿拉伯海、红海和地中海都单独列出来了。
《The Dawn of Everything》-David Graeber & David Wengrow****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读了,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终于想明白赏金号的故事应该怎么写了。我印象最深的点有两个,一是两位作者把卢梭和霍布斯都评判了一番,还把过去几年在这个领域呼风唤雨的福山、平克、戴蒙德和赫拉利等等也全都拉出来批评了一遍,认为他们都是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场对人类历史的误读,实际上过去的人类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社会,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曾经被试验过。现在的问题不是专制太多或者自由太多,而是不够多元。二是作者相信欧洲学者的反思来自原住民社会的反馈,当年有一批原住民思想家来到欧洲,对欧洲制度提出了批评,刺激欧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我深信这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才是促成人类文明演进的关键因素。读完之后我很快意识到,这两个点就是赏金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我之所以愿意花时间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的终极动力。不过,我不同意作者提出的衡量幸福的标准,那就是给他自由的选择,看他选哪个。赏金故事里的那个波利尼西亚原住民麦的故事恰好说明这个标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有文化属性的,没人能够公平地看待两种不同的文化。PS1:这本书的写法过于啰嗦,两位作者的政治立场过于无政府主义,这两点拉低了这本书的真实价值,甚是可惜。PS2:这本书的中文版叫做《人类新史》,不过我更喜欢原来的那个直译名字《万物黎明》。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王学泰****

朋友安利了这本书,确实不错,用很多案例揭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母题。读完后我觉得这个母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起码我熟悉的文化圈就充斥着拉帮结派的风气。
《食南之徒》-马伯庸*****

这本比《长安的荔枝》好看多了,故事更让人感动,格局也更加宏大,希望能拍成电影,可以让郭德纲来演主角唐蒙。记得多年前听马伯庸在某期播客上提到南越王赵佗在院子里种枣树的故事,估计那时候这本书的雏形就有了。用美食来破案这个想法非常棒,希望能写成系列小说,塑造一个类似波罗那样的美食侦探,事实上这个故事的构架肯定受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影响。这本书还强调了地理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典小说里非常少见的。唯一的遗憾就是美食部分设计得还不够精巧,显然马伯庸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差那么一点点。
《芯片简史》-汪波*****

这本书口碑很好,读完我也觉得很不错。作者是那种比较罕见的会写字的专家,他们写的书通常都要比记者写得好,幸亏这样的人不多,否则我们这些人就没饭吃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