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伪仁术3:《白手套与保护伞:孟子伪仁的制度化黑链条》
【引文】
“白手套”一词源于台湾,指替权贵漂白黑钱、掩盖非法操作的中间人或合法外衣。
孟子虽未发明白手套,却用“君子远庖厨”将其合理化、道德化,使之在官场和社会广泛寄生。
一、孟子如何教君子作弊
儒家以血食祭祀为礼制根本,孟子并不反对杀生,只是教人“君子远庖厨”。
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梁惠王上》
意思是,有权者要吃肉可以,但不能亲自杀牲,甚至不能靠近屠宰场与厨房。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听着像仁慈,实则是最典型的掩耳盗铃:
恶依旧存在,血依旧要流,只要不沾手,君子便能稳坐庙堂,大块吃肉,心安理得。
这套伪仁逻辑最可怕之处在于:
恶被默许存在,却被巧妙分工;君子稳坐庙堂,庖厨围绕刀起血落。
《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孟子这里,这颗“北辰”依旧不动,却要更多庖厨围着转,供奉的正是“德”,而所谓“德”,便是血。
二、白手套与保护伞的结构
当“远庖厨”这套思维流入权力体系,立刻演化成“白手套”与“保护伞”。
官要捞钱,有白手套洗白;酷吏要行恶,有君子背书;黑恶要生财,有保护伞保驾。
出了事,底层小弟顶雷,庙堂依旧冠冕堂皇。
民间一句老话看穿得最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表面青天,背后分肥;庖厨做恶,白手套漂白,保护伞兜底,知府稳坐收割。
恶得以外包,血得以漂白,仁义得以高悬。
三、君子远庖厨,必致上下失序
“君子远庖厨”,看起来高洁,做出来就是互害必然:
上面不见血,就必然不作为;下面替人杀生,就必然乱作为。
底层越是替上层背锅,越要互害,越要彼此吸血。
谁对底层越狠,对上越媚,谁活得越滋润。
依孟子伪仁治世,最有底气的,永远是贪官、酷吏、奸商、骗子、黑恶、强盗;
最小心翼翼的,恰恰是守法的百姓。
冤案奇案从不缺席:正常守法也能被定罪;循规蹈矩也会遍体鳞伤;揭恶者最终成了恶的供品——揭恶成了新的血供,反抗也成了新的祭祀。
底层互害取暖,庙堂稳坐锅沿捞肉喝汤,恶得以流转,善只能苟活。
四、官商骗盗黑学:互害大网
孟子的伪仁不仅造就了一个“白手套”,而是编织出一张庞大的互害大网:
官商勾结、官骗勾结、官盗勾结、官黑勾结、官学勾结……
庙堂与街头,黑白通吃,环环保护,环环倾轧。
更可怕的是,这张互害网看似层层保护,实则盘根错节、血咬不断:
官员拉帮结派,官官相护,也官官倾轧;庖厨为了活命,要争宠内斗,刀子翻来覆去割向百姓。
一个官一个令,朝令夕改,令出多门,谁都治不好,谁也舍不得断。
一朝天子一朝臣,旧庖厨倒下,新庖厨翻牌,血供再来一遍。
最荒诞的是:
讨薪、上访,这种在任何真正进步或彻底落后的国家都难以长期存在的事,却能在自称仁义道德的国度里连绵不绝。
一层层告状,告到最后,换来的只是新的庖厨,新的白手套,新的血供循环。
讨薪越多,上访越多,越是“北辰星象”在“天朝上国”里的显灵。
底层越苦,链条越稳;上访越多,庙堂越安。
五、血供不止,恶不绝
虱子、蚊子、跳蚤要吸血,至少还要冒着被拍死的风险;
庖厨与白手套却有保护伞和君子仁义做护符,明码标价,肆无忌惮。
“君子远庖厨”,正是让恶可外包、血可漂白、互害可循环的精妙设计。
整个社会就像一口永不熄火的大蒸锅:
底层人相互烹煮,庙堂在锅沿舀走最肥的汤,血供不止,庙堂飘香,恶不绝,善只能苟活。
这种互害链条,后人一言以蔽之——“万恶的旧社会。”
毛泽东这句话,恰好点破了这口蒸锅里最冷、最真的秘密。
【收束】
恶不绝,链不破,血供不止。
当“君子远庖厨”成为世道主旋律,最冷的刀子,总握在最干净的手里。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