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透的 DID 數位化身份-自我揭露vs自我隱藏
現在這個web2 的世界, 線上的操作紀錄基本上都會一無一時的被記錄下來, 無論是你的購買紀錄, 你的瀏覽記錄, 你的搜尋紀錄, 你的所有軌跡都會清清楚楚的被記錄著!
在這個世界裡, 當遙不可及的距離變的一個按鍵的距離, 或許任合事情被記錄著是對於我們的行為一種負責任『具體化』的形式, 所以好像就沒有那麼可怕了!但這個被記錄著的資料所有權並不在我們身上... 那 web3 ....
DID 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
「屬於你自己,並存在區塊鏈上的身份證明」
在區塊鏈上的身分證明, 大家有想到什麼是可以唯一拿來當作你的身分嗎?沒錯, 就是你的『錢包地址』, 所以每一個錢包地址的『唯一性』就可以代表著其中一個 DID
那 DID 區分不同的區塊鏈嗎?
是的 ! 不同的 DID 系統,會根據不同的鏈來區分, 因為不同的鏈就會有不同的錢包地址, 所以就會有不同的 DID !
你的一個 EVM 地址可以跨好幾條 EVM 相容鏈(像 Ethereum、Polygon、Arbitrum、BSC 等),所以 DID 只要是基於 EVM 系統,大致上共用同一個錢包地址即可。
但像 Solana、Aptos、Sui 這些非 EVM 鏈,就需要另外創建 DID 和錢包,彼此不能共用身份。
*目前已經有關於多鏈的 DID 進行整合的方向,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DID 的身份除了名字, 還包括了哪些?
錢包地址
交互過的智能合約/任務
收藏的 NFT / POAP / 勳章
持有的代幣
拼起來就是一份完整的 Web3 身份記錄
針對 DID 模式的核心點如下:
✅ 自主性『去中心化』 - 掌握自己身份的全部資料和控制權,不被平台控制或封鎖。
🧩 可組合 - DID 可以連結各種憑證(證書、活動紀錄、學習徽章、NFT 等)來建立你的「Web3 履歷」
🌐 可跨平台 - 一組 DID 可以被不同的 DApp 認可,不需要每個平台都重新註冊。但不是跨鏈
🔐 隱私保護 - 資料上鏈時可設定隱私,只有經你同意才能存取。
DID 有哪些用途?
根據上面的資料紀錄, 錢包地址, 交易, 收藏的項目, 持有的代幣等, 其實, 這些你擁有的東西,同時也反過來證明了你的身份
而這些擁有東西的價值, 可以快速的反應你的身份!就好比我在現實世界考了多益990分拿到『金色證照』, 那我在現實中也因為我擁有了這個『金色證書』, 提高了我在現實生活中英文程度被認同的身份
在虛擬世界裡, 這種身分的概念, 完全複製延伸到你參加了某個線上/線下的活動, 他發給你特殊的徽章讓你被證明了你來過, 你積極的參與活動, 整理如下用途:
參加 Web3 活動:登入 DApp、mint NFT、做任務都會留下紀錄
累積聲譽/履歷:像 Galxe、CyberConnect 等平台會給你徽章,證明你參與過哪些任務、社群、DAO
空投 eligibility :很多項目會根據 DID 活動紀錄來決定你是否符合資格(例如曾參加過某場 AMA 活動)
身份登錄:像 Lens Protocol 的 lens.xyz 或 .bit,可以當作你的 Web3 ID 使用
舉例:你今天參加一場 Web3 線上課程,完成任務後獲得一枚「完成徽章」NFT。這個徽章會掛在你的 DID 上,以後任何人查到你的錢包,就知道你完成過這門課,這就是 Web3 的「學習證明」。
DID 的身份本身不可更改(錢包就是身份),但掛在 DID 上的內容(像徽章、紀錄)是否會被撤銷?這就要看發行方的設計了。
DID 身份本體:錢包地址綁定,不可變 (本來就是屬於你自己的)
DID 上的證明資料/徽章:有可能是可變或撤銷
當你今天去參加一場研習會, 他給你了一枚徽章, 這枚徽章體現在你的 DID 裡面, 這個的『所有權-可控制權』也是屬於你的, 所以這枚徽章會在, 但是這邊所提到的可變或可撤銷的概念是來自於『發行方』的變動, 發行方擁有這枚『徽章的更新權』意味著我有這枚徽章變更管理的權利
其實, 換個方式理解在現實世界裡面, 今天這個發行方給的證明不足以建立起社會上給的價值, 1徽章直接失效, 2發行方需要重新更新他的規則要可能讓舊有的徽章失效重新建立起新的徽章
*根據上面的可能可變或撤銷, 其實還是依照發行方的『智能合約』的設計, 所以並非每一個徽章都帶有這種風險存在
在未來這種 DID 的出現, 也是有利也有弊, 可以根據你參加了許多場的相關活動成為你履歷上另外一種具體化的呈現方式
但會不會有一天, 其實我不想被發現我去過那場活動?我研究所的論文曾經是研究社交媒體上的自我披露跟自我隱瞞的狀態, 會發現其實有各項數據支撐關於透漏你的具體位置, 或者是你現在的狀況!會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 造成現實生活中安全上的考量
所以, 雖然我們擁有了這個 DID 我們可以去選擇在我們的主頁上要不要公開, 但是這件事情也因為區塊鏈的『透明性』, 今天就算我自己沒有公開, 但是透過這個活動下公開顯示參與人員的清單, 還是可以查詢的到有參與過的人員
💡 想保護隱私怎麼做?
分開用錢包(活動一個,交易一個)
使用隱私工具或 zkDID(目前還在早期)
不要重複使用同一地址做不同事
我覺得吧, 很感謝前人的種種經驗的堆疊, 很多事情在看他好的那一面的同時, 有很多歷史經驗可以去堆疊讓未來的每一個應用愈來愈好!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或許那一天, 在網路上的我有很多個, 這也算是另類的模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