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照片和照片说明
我在三河古镇一路说“不用,谢谢”
周六晚饭时间,父亲按捺不住想离开这间屋子的心情,再次提议去三河古镇。我想外出的心情没有那么强烈,但考虑到距离并不算远,父亲又强调那座古镇里现在还有很多原住民居住——意思是商业化程度没那么严重,于是我最终选择答应出游。
第二天就出发。
我想,也许还能碰上点没见过的风景。人有时候为什么就爱对这种概率几乎为零的事产生兴趣呢?
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挺离谱的,并且错得没边。
通常情况下,我们全家出游至少要提前一个星期规划目的地,我负责做攻略,父亲开车,母亲负责定酒店,可谓分工明确。
这次仗着目的地仅有两个多小时路程,临时起意,我甚至来不及去超市和常去的面包店准备自己爱吃的旅途零食,全家人很随便地揣上几碗常备的拌面泡面火腿肠就出发了。
事实证明,旅行不宜仓促,准备不充分就出发就是第一大错。
出发的当天,七点起床,八点下楼,两个多小时后,十一点就到达目的地,预定的民宿在景区里,入口之一的大捷门已经被下马栏挡住,不允许机动车进入,车想开进去只能等下午五点半以后。
母亲打电话联系民宿,民宿告知大门附近就有一处停车场,栅栏外免费,栅栏内停五个小时收费10块。
我们停好车,步行前往民宿,没有走景区大门进去,而是被导航带进小巷子里,路过许多民房,地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每家每户都有人居住的小巷子其实还不错,有牵着狗子坐着一起聊天的阿叔阿妈,还有蹲在自己门口洗锅碗的本地居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可刚出巷子,另一种熟悉的感觉立马回来了,我在心里大叫不好——熟悉的古装美丽女孩摄影,熟悉的新造的假古城墙,熟悉的刷白的马头墙屋檐…所有的一切都在宣告,你到景区啦!并且是那种同质化严重的景区!
来都来了…是所有老钟对失望景点的集体自救口号。
民宿的主人体现出超绝松弛感,前台桌子上留了一大堆退房卡,前台无人,前台留了电话,并且是那种专门做的电话牌子。我们没登记,但是凭借订单信息先住了进去,此时刚过中午十二点。
虽然只是小小管窥了三河古镇一角,但我已经明白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样的“风景”。完全提不起出门的兴趣,在app上草草订了汉堡外送到民宿,打算补觉休息。
父亲见我不欲外出吃饭有点失望,但也没说什么。
补觉到下午两点,母亲说我们该出门走走了。父亲说附近还有一处桃花岛我们可以开车去逛。遂出门,这次沿着景区主路走到停车场,主干道也算参观了个七七八八,街两边甚至有很多店铺压根没开门,这可是周末!
街上卖得最多的就是米饺和米酒,前者也算是父亲心心念念的美食,一种用米面制成皮,由豆腐和虾组成内馅儿,放进锅里油炸的饺子造型的油炸食品。我们随便挑了一家10块钱买了七个,价格倒是不贵。这里很多家米饺店都挂着被某某电视台or纪录片采访过的牌子——人均明星饺店。
桃花岛完全没看到,桃花岛附近的湿地公园看起来也很普通,导航显示到达目的地附近后,我甚至没有下车的欲望。倒是后来无意中开到巢湖周边,看到开阔的湖景配合着周围绿幽幽的草地,才让人觉得心情好点——这趟不算白来。
就这样在外面随便瞎逛,晃悠着浪费时间到五点半,把车开到民宿楼下,停车,继续步行逛三河古镇。
古镇里还有许多人力三轮车拉人逛古镇,中午刚来的时候有不少人买单坐车。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车子都是纯电力驱动,车夫都只是把脚靠在车蹬上,完全不发力,一个人收费30元。(到晚上有人主动降价到10元一位)
我们住的位置在古镇最南端,一路向北散步,路过了城隍庙(一看就是新的)、杨振宁故居、几个纪念馆,每个纪念馆门票收费20元,如果在网上或北边的景区大门买通票,全部包含是70元。
古镇核心位置上全部是新建筑,很没意思,店铺也全部同质化:土菜馆、米饺店、米酒店、古装摄影店……一家挨着一家,复制粘贴,毫无新意,很快就觉得非常乏味,熟悉国内古镇旅游的朋友们应该很快能get到这种乏味感。
我们沿着古镇里唯一的一条小河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经过土菜馆一条街,每家菜馆的服务员都拿着菜单站在门口揽客,我一路上不停在说:“不用,谢谢。” 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到了万达商场的三楼餐饮区,给本就普通的“古镇”景观带来雪上加霜的体验。
不觉得这是热情,只觉得这是商业化后生意不好对游客的过度打扰,除了一位在店门口收拾东西的婆婆很随意地招呼的一句让我有亲切感外,其他人统统都是打扰。
我是怎么敢对国内毫无特色的古镇抱有期待?!尤其是在早就去过乌镇、凤凰这些地方后。这是第二大错。
整个镇子上除了连锁的饮品店,没有一家店铺能让你停下来,坐进去歇歇脚,连河边的绿化公园里,也没有供游人歇脚的椅子。整个镇子像是谁参加了反游客设计比赛,一切设计都在说:别坐、别停、别妄想悠闲。写到这里我其实已经不想再描述那里的整体氛围如何令人失望,这些本就应该在意料之中。靠近太平太国古城墙(新的)的游船码头处倒是有一片连廊可以休息,傍晚有很多本地的老年人坐在这里纳凉。除了这里,再无可慢节奏发呆看景之处。
我其实是有点羡慕那群纳凉的本地老人的。他们不必抱有期待,也不需要按攻略打卡,只是在自己的日常里坐一会儿,看天色慢慢变暗。而我,在一场自以为是的“说不定会遇到不同”的幻想里,绕着三河古镇转了几个圈,最后只收获了七个米饺、两个汉堡、一个炸鸡腿、一杯酒酿,以及更多的“下次别这样”的备忘。
可能下次,还是会去一个别的古镇,再重复一次“怎么又这样”的全过程。
毕竟,写作素材不嫌多。
回到民宿,我洗了脸,躺下,觉得米饺脆脆的,但有点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