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 | 二〇二五年八月
(八月五日)
最近明顯感覺到寫日志以及分析情緒背後的原因能夠很好地緩解負面情緒。
我會先客觀陳述事情,再從主觀視角描述自己的情緒變化,最後再從第三人稱視角來分析客觀事實和主觀情緒,有時還會從更長遠的角度、更高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再給予自己鼓勵。
比如說,上午我一直在等待黑雨警報的情況更新,而在發出延期警報之前,我總是很焦慮今天是否要上班,並且恐懼休息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將這些寫在手機備忘錄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我的一輩子都要在未知所引發的焦慮恐懼,以及上班等下班希望時間快些走的痛苦中度過嗎?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又比如説,長時間持續的暴雨讓我的睡房漏水了,我的第一情緒反應是焦慮、憤怒和恐懼,但是後來我和自己說:你知道的,這只是很小的事情,雖事已至此,但你完全有能力處理——將閑置的毛巾放在窗台吸水就可以了,墻皮滲水脫落也沒有關係,一切都可以解決,不要被過於敏感的本能反應挾持了,要成爲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受害者。
昨晚半夜開始下雷暴,清晨挂上黑雨直到下午三點,所以很開心地不用上班啦。睡前和男朋友打賭黑雨怎麽辦,我説黑雨的話我就認真學習!感恩老天實現我的願望。
上午和朋友以及家人聊天,我的第一反應是浪費學習的時間,但轉念一想,他們都是我人生中的連接力和支持,怎麽會是浪費時間呢?而且生活本來就不應該只有學習和努力,我們要有時間滋養自己和身邊的人。
我最近有了目標——成爲自由職業者,自主性和自由對我來説很重要,這是我工作三年的感悟。可能是社會教育的原因,我以前一直以爲和期待我會成爲一個喜歡在職場中追求權力和高位的人,後來發現這並不適合我。
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是找到最真實的自己,認識、理解和接受自己,然後跟隨自己的心去生活,而不是聼社會和他人告訴我們應該要成爲什麽樣的人,過什麽樣的生活。
最近關於賺錢還有一個感悟:脫下長衫。
上次去廣州培訓的時候,我們的手機需要放在樓下大廳的袋子裏,不可以帶入教室。我當時以爲無法用手機做筆記和拍攝記錄,和世界斷鏈的十幾個小時我會感到焦慮,但實際上並不會,我反而感受到腦袋清醒。
我們平時受到太多的訊息“攻擊”,也因爲很多内容的價值觀走向,讓我們以爲生活中就應該要充斥著豐富的資訊,不可錯過。也正因爲如此,我們的大腦不停地在處理新鮮的信息,沒有休息的時間,時常感覺到很疲憊。
所以在培訓的十幾個小時中,我得以嘗試沒有手機的生活。這讓我想起來,我在四個月前將IG卸載,一開始有一些戒斷反應,後來適應之後也沒有什麽特別。有人曾經問過我原因,我想了一想,以前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外界或者他人的生活上,關注世界發生什麽新鮮事或者社交圈又有什麽新更新,也總是時刻從點贊評論中評判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好壞,而忘了去聆聽自己的感受,沒有時間去跟隨心的指引,沒有精力去創造人生新體驗。
而沒有手機的時光,我也得以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八月九日)
記一次幸福的周六。
周六是周末的第一天,距離結束周末也還有一天,所以會覺得特別快樂;如果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和愛人和還朋友見面就是更幸福的事了。
和男朋友睡到了十一點,兩個人快速洗漱,送他出門去上班之後,我也開啓了美好的一天。
電影《一一》在香港院綫重映,前幾天買了周六的票準備去看,但因爲買得遲了,只能坐在第二排,這導致我的肩頸屁股都好煎熬。説回電影,時隔幾年之後再看,也許因爲多了一些閲歷,所以所理解的所感慨的也更多了。BTW,一直覺得看電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對於周圍都坐滿人這件事,讓我有些不適。
和幾個月沒見的好朋友約在油麻地見面,去了果欄買水果之後再回我家,聊天、換衣服,準備去健身房練臀腿。健身過程中還順便拍照發了一條帖文——回頭來看,這是我開啓健身vlog旅程的第一站。
結束以後帶朋友去我最愛的川菜館吃飯,我倆都是贊不絕口。吃得太飽,就散步去附近的九龍公園,散步聊天和拍照,
最後送她去等巴士回九龍城。
我只是想記錄這個平凡但幸福的一天,想讓自己記住,生活還是有很多美好瞬間的。
(八月十日)
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思考仇恨是什麽。
AI安慰我說,不要讓仇恨侵占自己的心。仇恨的產生,説明我們開始我們失去當下的力量,沉溺在過去的恨意以及對未來的幻想中。
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消除這些仇恨情緒。
(八月二十一日)修頓球場旁的時間碎片
實在無法忍受待在公司的日子,於是我找了機會申請出外勤做Marketing工作。
當寫下這些的時候,我正坐在灣仔的修頓球場旁。雖然天氣悶悶熱熱,風也不是十分涼快,但這種沒有天花板的地方讓我感到很放松,能量得以順暢而自由地流動。
或許是因為我逐漸嘗試尊重內心,並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段時間能夠明顯地感受到身心的那種不適感——這正說明我的身心靈是失衡的,我在物質世界的所言所行所選擇的、內心的渴望、靈魂的訴求等三者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另一方面,它也正在引領著我去向正確的方向。
以前我總是會想未來在哪裏,以至於擔心和憂慮,現在會盡量沈浸在當下,只會在少部分而適當的時間思考未來,避免讓自己陷入擔心、悔恨或焦慮等負面情緒中,而我也讓我能夠和高我進行聯結,聽到她的聲音。這就是當下的力量。
我身邊坐著一位白發婆婆和我共享一張椅子,再旁邊則是一個坐輪椅的阿姨,我們三個沈默地存在於這個空間,但都沈浸在自己的直接中,享受著獨屬於自己的時光。我的余光留意到婆婆她不怎麽看手機,只是慢條斯理地打開餐盒,再慢條斯理地吃飯——我從香味辨認出是金槍魚飯、切好的哈密瓜塊、養生茶,吃完之後再端莊地補口紅。而那位坐輪椅的阿姨則是在閉目養神。隔著鐵絲網的另一邊,是激烈的足球賽。
隨著時間飄過,我們一個一個地離去,就像我們來時一樣。
(八月二十八日)
今天頸椎病又犯了,加上因爲工作神經特別緊張,於是頭痛欲裂。回家之後忍不住吃了個止痛藥。
因爲身體不適的緣故,無法閲讀更無法集中精神來brainstorm或者寫作。第一反應是覺得很罪惡,明明時間不多了,應該要做的事情卻很多,但是卻停下了脚步。
我意識到不對——我們應該自己的所有不是嗎,接受自己也有低能量的時候。
(八月三十日)
最近在社交軟件上看到同輩已經達成自己的目標,就能夠感受到内心的焦慮。我知道如果任由這些焦慮放肆生長的話,我會愈加低能量,於是我想把它寫下來。
爲什麽會產生焦慮的感覺呢?
一,我内心有個信念是:在年輕的時候完成盡量多盡量高的成就才是成功;
二,我認爲自己是懶惰的,有很多可以盡力的時刻我選擇了偷懶,這導致了我的愧疚和罪惡感,但是要警惕這個結論,我是在合理休息還是真的偷懶了?
最近在走路的時候就會思考人生,比如我感受到我的人生好像卡住了。
這種卡住了的感覺,源於我的人生沒有什麽大的轉變和進步。工資沒怎麽漲,生活愈加拮据,這和我所期待的28歲生活一點都不一樣。沒有以熱愛的工作為生,痛苦地做著自己隨時會辭職的工作,沒有足夠的儲蓄,時常擔驚受怕沒有收入如何在香港生存,但我能夠感受到我的心正在引領著我和這些困境做抗衡。(最近在學顯化的知識,寫著寫著,總覺得是不是應該説一聲正向的肯定句呢?嘿嘿,多説一些吧。但出於要内省的目的,也需要陳述一些試試呢。)
最近一起長大、年長我3嵗的表姐結婚了,突然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原來那些在外婆家跑來跑去、互相鬧彆扭、互相保守秘密的兄弟姐妹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軌道。
突然想起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小時候家中有一個bench、臥推架、杠鈴,我印象中爸爸和我説,這是他提的要求,爺爺支持他幫他實現的。在那遙遠的三十年前,爸爸居然是一個走在時代前沿具有健身意識的男青年,而爺爺也是一個尊重兒子的爸爸。
最近因爲弟弟實習的事情,我和家人的聯絡變得多了,當然,這也意味著重新解開了我内心深處的關於原生家庭的裂痕。那些無法釋懷的怨恨會使人深陷過去的沼澤,那些因怨恨而生的信念也會影響我們對現象的感受,而無法前進。
(八月三十一日)
今天是八月的最後一天,也是一個周日假期。
男朋友出門之後,我簡單收拾了桌面,清空地板擺上瑜伽墊做了15min的瑜伽——這一次我沒有按照跟練視頻去做,而是跟隨身體和心給我的訊息,而我也沒有逼迫自己一定要將筋骨拉到極緻(有時候我會强迫自己去進步),只是慢慢地感受自己的身體和心。這是一次很奇妙的體驗。
隨後我放鬆呼吸,調整身體來到冥想的坐姿半蓮花(Half Lotus)和意識手印(Chin Mudra)——也是我第一次嘗試用這個坐姿和手印,最後完成10min的冥想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很放鬆,不同於往常在需要處理大量訊息的意識世界中的那種快節奏感。當然那些紛飛思緒偶爾還是會入侵我的大腦,但整體來説進步了很多——在意我識到之後,就可以再次回到當下。我想我已經慢慢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了。回憶起來,我最近都有在練習回到當下的能力——當意識到自己開始焦慮和擔心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又活在了過去或者未來,接著嘗試把意識拉回當下。
另外,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冥想時的腦波是α波,這令我感到舒適以及偶爾會有創新idea出現,這是一種調頻的結果;而當我結束冥想回到現實之後,整個人又急躁了起來,能量頻率又發生了變化。我在思考,也許療愈真的應該是一種長期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來對身心靈有益,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更有創造力。
最近在讀莫子的《登出鍵》,將書中的觀點與生活、瑜伽和冥想學習等結合起來理解,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變得更加立體了。
這就是瑜伽、冥想和閲讀給我帶來的新世界。
今天重看《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電視劇,節奏很緩慢很適合最近的心情。這本書我在大學時期讀過,借了圖書館的書讀了之後,發現原來拍成電視劇了。
再次看著電視劇的這些畫面,突然靈光一現也想開自己的一家餐廳,但是只想開半天以及一周只開幾天,其他時間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
時常覺得真是個任性的人呢。
越來越享受獨處的時光,雖然少部分時候會感受到内心深處的孤獨感,但大部分時候内心都很充盈,可能是因爲看待世界的方式有了變化,以及喜歡做的事有很多,比如閲讀、學習、冥想、繪畫、看電影、寫文章、經營自己的social media account和搭建自己的家等等。
周日的夜晚,一點一點完成必做事項,做完衛生扔了垃圾,甚至還打掃了公區走廊;洗頭洗澡之後點上喜歡的Lotus綫香,敷上面膜邊寫日記邊看《森林民宿》(我懷疑自己是ADHD患者),不被過去的回憶和未知的未來捆綁,好幸福啊。
最近我的心不停地告訴我,我應該離開目前的這份工作,但我還是給自己定了工作到2026年2月的目標。有時候感慨我對自己真的很殘忍呢哈哈哈。
再堅持一下好嗎?然後我們一起去自己喜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