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 一个社会垃圾产业的侧面剖析

Miss Lady. 影
·
·
IPFS
———— 以多年租房与商铺实战经练为样本

我对物业,有最朴素的期待:收了钱,办点事。结果多年租住与开店,把我教育成了另一本教科书:**收钱很快,办事很慢;该管不管,不该管乱管。**我最终给它起了个名字——社会垃圾产业。不是骂街,是定义:以服务之名,行控制与收费之实;以“秩序/美观/安全”为话术外衣,提供可见的门禁,不提供可用的公共性。

钥匙政治

邮箱小门总是虚掩,泳池门锁坏了敷衍。你想用公共设施?先求“那位手握钥匙的人”。权力不需要多大,只要能让你开不了门,就够展示存在感。小权力的乐趣,从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被依赖。

命名游戏

在 Claremont 城市自己家的小院,我种矮化果树与花卉——茉莉、紫罗兰、香水玫瑰、薰衣草,紫苏,无花果、草莓、蓝莓,丝瓜、荷兰豆、芦荟、辣椒……全在我自家院里。HOA来函:影响美观、要求修剪、甚至罚单。而他们种植的树长得更高,名字却叫“美化小区”。我明白了:**同样是树,差别不在树,在谁有权给它命名。**你的叫“违规”,他的叫“美化”;你的生活叫“影响秩序”,他的控制叫“维护秩序”。


真事故与失踪

店里涨水、地毯得泡烂,第一时间失联的是谁?就是平时最积极收钱的那位物业。**收费的流程像高速公路,救援的流程像乡间土路。**能量守恒在现实中是反过来的:你承担损失,他保持沉默——顶多丢一句“合同不覆盖”


规约泥沼

规约条款厚如砖,执行口径薄如纸。今天说“为安全”,明天说“为美观”,后天说“为一致性”。规则像泥巴,随手就能捏成你“违规”的形状。

  • 激励抽血:罚单、滞纳金与各类收费可直接变现;维护、修复与服务成本既难度大又不讨好,于是天然被拖延。

  • 权力无监督:小区自治演化为小王国。摄像头看住了住户,却没人看住拿钥匙的人。

  • 话语权封堵:当“美观/安全/秩序”成为万能借口,“美”不再是公共审美,而是权力的审美。住户不再是共建者而是权利者约束的对象。

横向对照

在美国,它玩的是程序游戏。

在中国,更直接,收费—罚单—外包产业链流畅高效一条龙?

共通点只有一个:收钱快、办事慢、出事甩锅。


价值层面:

记住:我的院子叫生活,不叫违规;我的店铺叫生计,不叫麻烦。当你不再把自己的日常交给别人时,荒诞是不是也该下岗?!

这篇不是抱怨书,是鉴定书。鉴定意见:此产业,垃圾成分超标。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iss Lady. 影渊渟颖芒,光隐云岫。 行经山海,照进人心。 我写故事,也被故事改写! I write stories --- and am rewritte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从瓦尔登湖到算法之笼》

火灾?拜托,是不想来了吧

一个人也能扛起一场水灾:我与地毯吸水机的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