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陈家梁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SCN
iscn://likecoi...IQ/1

从“亮证姐”不认宗亲看权力对宗族的解构

陈家梁子
·

闹得沸沸扬扬的“亮证姐”事件有了处理结果。防城港市公安局防城分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决定对违法行为人侯某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平息了民众对此事的争议。最近官方对若干公共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中,这件事总算让公众信服了。

此前,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对当事人的身份和事件的通报应该属实。“亮证姐”侯某某不是公职人员,所亮证件为其丈夫的消防执法证。侯某某与发生争执的李某某是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同车的侯某某的父亲认得李某某,并知晓李某某的家庭住址。

但这件事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变化。那就是即使在宗亲和熟人关系比较密切的农村,权力对宗亲关系的解构和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

两个当事人未出五服,也就是说两人至少同一个高(外)祖或曾(外)祖。所谓“五服”,古时指参加葬礼时穿的五种丧服,根据与死者亲疏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丧服制式不同。分别是斩衰(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为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为去世的父亲,母亲为去世的长子所穿戴,关系最亲近。儒家搞的东东,特别的严格与细琐,没必要搞得那么清楚。总之,每隔一层,亲近关系就降一等。因而,“五服”就用来指代亲疏关系。

一般而言,农村以宗族相聚而居,相互之间都沾亲带故。相互之间的交往遵循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第一条规则看辈份,辈份低的听辈份高的,辈份低让辈份高的。其次看年龄,相同辈份,年龄小的听年长的。这两人不知谁的辈份高,如按过去的规矩,两人会车时,那就是辈份低的给辈份高的让路,年纪轻者给长者让路。

但中共建政后,把权力下沉到了农村基层,农村社会的人际交往规则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了权力因素。权力高于宗亲关系,第一规则就变成了有权还是没权,权大还是权小。然后才是论辈份和长幼。有权者比无权者更有优先权,权大者比权小者更有优先权。在“亮证姐”和他父亲的意识中,管你是不是未出五服的表亲,我有权,你无权,那就应该你让给我让出通道,让我先行。

然而,无论是按权力还是按亲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建构社会秩序,都是与文明社会的平等规则相违的,应当被抛弃。实际上,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儒家社会,仍然按儒家的尊卑有等和亲疏有别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社会制度及秩序。只是过去权力的管辖领域没有现今广,没有现今深和强。皇权受技术手段的限制,管控能力没有现今强,皇权下不了乡。近现代以来,解构宗亲家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以权力去解构宗亲家族。权力解构宗亲家族或许比不解构宗亲家族更糟糕。

2025年8月6日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