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風光季系列活動 - 舊書、老宅、老書局:在青春歲月與文學相遇
資訊
活動日期:2025/5/3 (六)
活動時間:14:00-16:00
活動路線:捷運台電大樓站→舊香居二手書店→梁實秋故居→水準書局→殷海光故居→茉莉二手書店→欒樹下書房
講師:詩人作家 夏夏

小感
身為高雄人的詩人作家夏夏,年輕時候北漂時在師大商圈居住,在舊香居裡聽著前輩作家們的交流,或是談起白鹿洞的回憶、地下社會的風光,都讓往日又鮮活起來。
老師朗誦作家們的散文片段,體會到以文字速寫不同世代的風景,很能讓人快速引起共鳴。聽著梁實秋老師的書房,雖然浪漫,但老師忍不住站在現實考量,怎麼可能只有書房就好了,還要吃飯過生活呢。去殷海光故居,看到為女兒興建的游泳池,也用媽媽的口吻碎念著池子其實也很危險耶。老師用不同的角度分享想法,戳破了很多幻想泡泡,這樣的導覽覺得很有趣啊。
走讀聽一聽莫名地成為小幫手,果然自帶志工屬性,明明本來沒事,總是可以讓事來找人。舉旗以外還要充當人體導航,原來老師是個路痴,本來就希望紀州庵可以協助帶路。還以為帶路帶到溫州公園已功德圓滿,結果老師居然還對我使眼色,原來要去的下一站 - 殷海光故居,她還是不知道路啊。這段經驗實在太有趣,結束時還特地跟老師合照,最後還告訴她耕莘文教院怎麼走。
Ps. 途中還發現臺靜農大師故居、大院子(原日本海軍招待所),下次再好好逗留這區繼續尋寶
內容摘要
朗誦舒國治作家 - 炒米粉
講到師大路上的頂好超市(變成家樂福)、龍泉市場生炒花枝(以為已歇業,原來是修路中沒開),果真人事已非啊。
舊香居
旁邊的麻油雞店是夏夏與舊香居的起源。第一代回收起家,第二代收字畫,現在第三代,走向舊書精品的概念,顛覆以往二手書就是便宜的觀念,書店裡很多珍貴歷史文獻。成為已經類似沙龍的地方,之前在地下室辦展覽,後來設置藝廊在耕莘文教院後面專門作展覽。

朗誦楊澤作家-人生不值得活的。楊澤曾主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白鹿洞書店
2000年是租書店的巔峰時期,對夏夏而言白鹿洞是影片及漫畫的啟蒙處,有濃濃的回憶跟真實的書味。白鹿洞不像百事達以暢銷榜陳列影片、書籍,多是自己策展的感覺,但隨著串流平台興起,業績也越來越差。COVID 期間,老闆決定歇業,最後是店員自己接手。梁實秋故居
屋前的掛牌寫著雅舍,紀念梁實秋教授在中國四川的住所而取名。1938年梁實秋因中國北方戰亂而轉赴重慶,他在北碚區郊外和吳景超夫婦合購一小院屋,為方便郵差遞信,乃用吳景超夫人龔業雅之名,將居室命名為「雅舍」。但不解的是為何用朋友妻子取名🤣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聞名,所住的高級官舍是擔任師大英文系教授居住,其實只居住七年。建築屬和洋式設計,在內部空間使用和、洋折衷的配置方式而來。其特色之一即是具有洋式的接待空間,如玄關與應接室等空間,而與日本傳統和式的內部空間,如座敷、寢室及茶之間、炊事場、押入、浴室等服務空間兩部分所構成。恰好在修繕中,待 9/2 再度開放吧。

朗誦梁實秋作家 - 書房(摘綠)
書房不在大,亦不在設備佳,適合自己的需要便是。侷促在幾尺寬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張書桌,依然可以作為一個讀書寫作的工廠,大量出貨。光線要好,空氣要流通,紅袖添香是不必要的
水準書局
水準書局原本位於八德路的光華商場附近,1998年搬到師大商圈的浦城街,店面達卅坪。水準書局最大的特色,因為老闆曾大福有一套特殊的商業模式,以大量現金的優勢,向出版社的進貨成本低於書店同業,再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出售給客人。但以有合作關係的出版社為主,因此賣書的種類範圍可能不如其他書店。另外,會在賣出的書上蓋「全國最便宜書店」的店章,除了 24 小時營業的敦南誠品外,水準書局應該是營業到最晚的書店。其實水準書局的爭議也不少呢。
地下社會
被廣泛簡稱為地社,創立於1996年8月,為台北市歷史悠久的 live house 之一,類似女巫店、卡夫卡的音樂場所,誕生過四分衛,旺福,八三夭等樂團。2011年被稽查,2012年熄燈號,引發五月天等音樂人的聲援,恢復營業。但2013年仍結束營業。大家一直被老師質疑年輕時怎麼這麼乖巧,都沒去過這些地方,但我真的都沒去過耶。
朗誦楊佳嫻作家 - 舊盔甲(摘錄)
說雲和街,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只要說客廳陽台往下看就是師大夜市,或者說街口有家開到午夜人潮洶湧的黃姓皮膚科,台北人大抵都可以想像大約哪個區域,生活起來又可能是什麼光景。以我住的老公寓為基點,往左走,先碰到龍泉街,泰順街,然後就是溫州街,往右走,先碰到師大路,然後就是浦城街。假如龍泉街再右轉,很快看見「舊香居」二手書行,書多質精,本市最佳。
殷海光故居
殷海光是自由主義思想家,1949年,殷海光來臺,開始在臺大哲學系教書,並且擔任《自由中國》主筆,以尖銳的筆鋒對抗極權統治,批評黨化教育等議題。殷海光勇於批評時事,一生致力於民主、科學、自由和真理的追求。1966年迫於政治壓力,必須離開臺大。在故居外卻有兩群人經常轉進這條巷弄:一群是善於思維的青年門生,前來與殷海光先生請教哲學問題與政治局勢;另一群則是軍警特務,負責監視、盯梢殷海光及其他進出的人們。

茉莉二手書店
欒樹下書房
書店特色用飲食搭配閱讀,也會搭配選書人(譬如不同的作家)策展書籍,這樣的方式倒與讀墨相似。記得上次在市集,和老闆娘相談甚歡,差點就要買下書,結果值班完畢在文創商品攤位待太久,獨立書店們都人去樓空了。

朗誦林文月作家 - 從溫州街到溫州街
從溫州街七十四巷鄭先生的家到溫州街十八巷的臺先生家,中間僅隔一條辛亥路,步調快的話,大約七八分鐘便走到,即使漫步,最多也費不了一刻鐘的時間。但那一條車輛飆馳的道路,卻使兩位上了年紀的老師視為畏途而互不往來頗有年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