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者愛返,在社群
11月的開始,是啟動了陪伴一些人的「生命力寫作」。
這不是一件「計劃」的事,源起是發現今年在我身邊,好幾位堅持著寫作、閱讀的朋友出書了。閱讀著友人們的著作,感受力更為豐富,甚至憶起自己也有一個「出版夢」。
於是想嘗試整理這些年的文章,一下想起重新拿起筆是決定購買《生命力日歷》這本實體日記。
那時在2019年末,也大概是這個時候。在實體日記本上一天一天地手寫記錄,剛開始真有點不習慣。
但好在它是實物,有重量、可感的。寫一句,有一句的存在;寫一天,有一天的影像。二者,它不是一本空白日記本,印有日期、讓人勾劃天氣、心情。它是一整套開啟人的生命力,有文字的引導與陪伴系統。
這本日記猶如「一面擦拭干凈的鏡子」,輔助人們看見、觀察自己,記錄、書寫下來,能夠更懂得自己一些。我將它叫作「鏡·觀」。
於是,在它每天的引導與陪伴之下;我手寫、記錄了兩年生活里的點點滴滴,自然地養成了為自己的生活記錄、寫點什麽的習慣。發布或不發布,內容好或不好,沒有評判,只是為我而記,我想寫下。
前段時間回新北家,找出了這一本五年前的日記,看著看著仍然覺得很好,腦海里突然浮出「傳遞」,讓它與有需要的人結緣。我來引導與陪伴,誠如之前它給予我的。
於是,有了這個「生命力日記」項目。本來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寫,公眾號,每日書,七日書...
「生命力日記」也真的有它的生命力,一發布,很快地收到反饋與訂購:
謝謝愛的發起,昨晚還在找心流書寫的課程,沒有找到什麽有感覺的,只有胡因夢老師的一些資料……結果剛剛就有看到消息推送,是過十二點就有1111的能量門戶顯化~太棒。
曾在大涼山做志願者老師半年,我相信與實踐到的都是「教學相長」。剛開始表面上是我在教孩子們;但在我們生命與生命的相處、連接之中,孩子們也教了我,我們是一起收獲、成長的。
在這幾天的生命力寫作陪伴,分享了喜歡的蔣勳老師 :
車過鹿野,隔著卑南溪,看到鸞山,一帶丘陵起伏 ,斑駁蒼茫。
很安靜的山和水。
在紛雜錯置的網路資訊裡,容易迷失,日日顛倒夢想。
有時我把紛雜資訊當成了知識,眾多知識堵塞,卻沒有生活從容的餘裕。
智慧其實是回到簡單的生活吧,至少可以轉身迴旋。
我想找回智慧的清明空闊、自在。
我們可以一起走一段路,沒有愛,也沒有恨,只是陪伴。
感謝偶然路過陪伴我的風景,安安靜靜,使我學習安心放下。
放下了,就可以安心做真正的自己。
起初是感受到很多朋友把目前紛雜的資訊當成了知識,被眾多內容堵塞,失去了生活從容的余裕。
提醒與重複:智慧其實是回到簡單的生活,如老師所說:至少可以轉身、有回旋之地。
倍覺現在的生活,更多需要的是暫停、留點白、慢慢地、穩穩地、伴有一點堅定...
只是想適時提示生命力寫作的「在與陪伴」:
細心的她,還翻到上半年收藏的內容回應我:
「愛是一種對生命經驗的擴大。」
想起朱光潛談到美的感受時說:“一個特殊經驗被記憶以後,在生命的時間和空間里,會有擴大的意義。”
之於他人而言,草的綠色不值一提;但對你來說,它是愛戀的人裙擺的顏色,是一個溫暖瞬間的殘影,是她眼中千千萬萬的世界。也正因如此,愛才如此具有魅力。因為它不是因為某個人有多獨特,而是因為你曾愛過,你曾給予過濃烈的注視,這個世界也因此多了一層你獨有的感受力。
也猶如B612星球的小王子與他的玫瑰花。
因為去愛,而不是因為被愛。
我被震動到了。「愛是生命經驗的擴大」讓我消融了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別扭。
一直覺得,從生物學本能,父母對孩子顯得更“天然”,從上而下似乎理所當然也相對容易;
孩子的愛需要後天習得與建立;愛人之間都不能對等,親子之間也是。
甚至,有時會為沒有相應 “天然地”、“足夠地” 去愛來責備自己。
但,如果我把它作為一種對生命經驗的擴大,不僅僅局限在親子、愛人。我愛Ta,不僅是因為Ta;同時也擴大了我的生命經驗。
謝謝妳,讓我感受到「愛出者愛返」,心里釋然,輕松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