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ble 還是 Kobo 有聲書?每位聽眾的終極指南
兩種有聲書習慣的故事:我與Audible和Kobo的緣分
自打大學時背著英美文學選集四處跑起,我就幻想有個能把幾百本書揣在兜裡的世界。發現有聲書的那一刻,彷彿在耳機裡撞見了一座祕密圖書館:突然之間,通勤路上能聽,洗衣服時能聽,就連失眠的夜晚,也有溫柔的旁白哄我入睡了。
我是克萊爾·格林,一個從資深書迷變身為有聲書忠粉的人。和很多人一樣,我從簡單的免費試用開始接觸這類平台:先試了Audible,後來又試了Kobo。兩個平台都承諾「自由」和「無限書架」,但隨著收藏越來越多,我的疑問也冒出來了:我建的到底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圖書館,還是只有忠於某個APP才能訪問的借書櫃?我能帶著書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還是(說來諷刺)被困在數位圍牆裡了?
對於喜愛電子書和有聲書的同好——尤其是那些愛跨類型、換設備、「離了故事活不了」的人來說,Kobo audiobooks vs Audible,不只是比價格或書庫,更要看故事能不能無縫融入生活。咱們一點一點拆開說,從習慣到那些讓人糾結的選擇。
訂閱模式與價格對比
月費與年費
算有聲書開銷可不止「月費乘12」這麼簡單。Audible把套餐分成了Audible Plus(每月7.95美元,僅限「Plus」書庫)和Premium Plus(每月14.95美元,含1本任意書的月度積分,外加完整Plus權限)。而Kobo走的是「自助餐」路線:
Kobo Plus Listen:每月7.99美元(無限量有聲書)
Kobo Plus Read & Listen:每月9.99美元(無限量電子書和有聲書)
還有Kobo Plus Read,每月7.99美元(僅電子書)。
Audible的獨到之處?辦Premium Plus的話,用月度積分換的書能「永久保留」——哪怕後來取消訂閱也不會丟。Kobo的優勢呢?訂閱期內無限串流,入門價更低,而且月中升級套餐也毫無門檻。
好奇「無限量」是不是真的毫無限制?Kobo為了防濫用設了點溫和的下載/收聽時長限制,但正常使用根本察覺不到。
積分體系詳解
Audible那大名鼎鼎的「積分」既是誘惑也是槽點。每月14.95美元能得1個積分,可兌換任何有聲書(哪怕是40多美元的暢銷書),額外購買還能打折。沒用完的積分最多能滾存6個月。
Kobo直接跳過了積分這套——不用記餘額,不用糾結,當月能聽多少就儘管選、儘管聽。
對愛囤書的人來說,Audible「永久擁有」的積分體系很提氣;對狂聽黨或討厭積累積分的「心情派」來說,Kobo的「聽到飽」反而更自由。
誰還沒忘過用積分,等下帳單來了才想起?我曾不止一次這樣做過,實在不好意思多說!
實際使用中的性價比
重度聽眾(每月4本以上):Kobo Plus Listen太值了——無限量圖書,新書不額外加錢,月費固定。
每月只想「啃一本好書」的人:Audible Premium Plus可能更划算,畢竟有能永久持有的積分,新書選擇也更多。
年度賬單一算:
Audible Premium Plus:179.40美元/年(12本書,永久擁有)
Kobo Plus Listen:95.88美元/年(無限量有聲書,可串流)
所以,哪個一定更便宜?未必——得看你聽多少,以及更看重「擁有」還是「訪問」。
有聲書庫規模與類型選擇
論數量,Audible是行業巨頭:2025年已超60萬本,幾乎涵蓋所有重磅暢銷書的有聲版。Kobo的書庫小一些,大概15萬到20萬本,具體數量因地區而异。
差異不止在規模。Audible和出版商關係鐵,往往能更快拿到熱門新書、獨家內容和暢銷書。Kobo追趕得很快,但在大牌新書、剛發布的作品上往往稍遜一籌。
類型與語言多樣性
愛科幻、愛情或非虛構?Audible在主流類型裡幾乎碾壓,冷門內容也更豐富:科幻書是Kobo的兩倍,商業類有聲書更是三倍多。Kobo雖在進步,但某些小眾或絕版有聲書還是找不到。
不過Kobo對國際用戶更友好——非英語有聲書更多,尤其法語、荷蘭語、西班牙語和日語。要是你口味雜、跨語言,這點可能成關鍵。
小眾聽眾的最佳選擇
對類型死忠粉(比如溫馨懸疑迷、罪案紀實控、青少年反烏托邦愛好者):Audible龐大的舊書庫和獨家作者合作太香了。獨立作者和小出版商往往先在Audible上架。當然,Kobo偶爾也會冒出些特別的獨立作品——不妨搜搜看!
我曾在Kobo挖到一本Audible壓根沒收錄的維多利亞時期冷門鬼故事,雖然不常見,但偶爾逛逛真有驚喜!
設備兼容性與收聽體驗
移動與桌面支持
現實中,有聲書得「你去哪兒它去哪兒」。Audible的APP覆蓋iOS、Android、Windows、Mac,還能連Alexa、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能下載離線聽,進度還能跨設備同步。
Kobo的有聲書APP支持iOS和Android,桌面串流能看但功能少;Windows/Mac下載得找替代辦法。
兩者的手機和平板APP都挺好用,但Audible在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上更勝一籌——想讓Alexa「讀我的有聲書」?只有Audible能做到。
Kindle、電子閱讀器與非亞馬遜設備
對有些人來說這是硬傷:Audible和亞馬遜設備綁得很緊,在所有帶音頻功能的Kindle、Fire平板、Echo系列上都無縫銜接。Kobo是唯一能在自家部分電子閱讀器上聽有聲書的主流選擇——沒錯,真·電子墨水屏,能連藍牙耳機,啥都不耽誤!
像我這樣的電子墨水屏死忠粉,在公園躺平用Kobo Libra 2聽書時,總覺得又復古又現代,特別舒服。
要是你不用亞馬遜生態,或想要靈活性,Kobo限制更少:部分設備支持MP3格式,數位版權管理(DRM)允許的話還能手動傳書。
離線與跨平台表現
Audible和Kobo都能下載離線聽,但Audible的APP通常更穩,能自動續傳,跨設備切換也少出岔子。
Kobo從手機切到電子閱讀器時偶爾掉鏈子,給非技術黨用的桌面傳輸工具也挺讓人頭大。
說個真事兒:有次10小時航班,我的Audible APP精准接上了桌面端的進度,Kobo有聲書卻得在登機時重新下載到閱讀器——當時真有點慌。
音頻質量與格式靈活性
比特率、格式與DRM對比
有聲書音質看似都一樣——直到你插上好耳機。Kobo用MP3(64–128 kbps)或自家格式,原始比特率往往更高,DRM限制也鬆些。對懂行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只要DRM允許,能在各種音樂播放器、手機甚至車載音響上聽。
Audible用獨家的AA/AAX格式,通常32 kbps(「標準」),最高64 kbps(「增強」),專為語音清晰度和小文件優化。這對省存儲空間很友好,大多數有聲內容也夠用。但缺點是:Audible的書只能在授權設備或APP上播——別想拖到舊MP3裡。
不過Audible的編碼優化了對話和旁白的收聽體驗,能減少雜音和背景音。對普通聽眾來說差別不大;對音質控或收藏黨,Kobo的原始文件更有優勢。
實際聽感差異
真到用的時候差別大嗎?安靜環境聽主流類型,差別很細微。但:
要是你挑剔,或有好音響,Kobo的高比特率就顯優勢了——比如廣播劇或帶大量音樂的有聲書。
Audible的格式對大多數人聲適配完美,只是複雜音效場景裡壓縮感更明顯。
我曾在嘈雜的公交上試聽過同一本驚悚小說的章節:Audible的清晰度讓我一句沒漏;但在家用好音箱聽「解鎖」後的Kobo文件時,那感覺……簡直像在看電影。
退換與取消政策
退換與取消便捷度
退換功能太救命了,尤其誤買了不喜歡的旁白,或後悔跟風「名人回憶錄熱潮」時。Audible的傳奇政策允許Premium Plus會員在365天內退換任何有聲書——無論啥理由。點個按鈕,積分立刻回來,絲毫不耽誤。這對害怕承諾的人或聽了個糟心序章就想跑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Kobo的政策嚴多了:通常得聯繫客服,說明問題(比如文件損壞或買錯書),工作人員可能會審核。技術問題給退的概率比「買錯了」高,流程還得花幾天。這兒可沒有「一鍵退換」。
政策坑點與用戶福利
Audible的大方也藏著暗雷:退太多可能讓賬號被審查,極少數濫用政策的用戶甚至會失去退換權。但對普通用戶來說,體驗還是順暢又安心。
Kobo的嚴格政策減少了濫用,但把壓力轉嫁給了用戶——哪怕是無心之失,也得找人工溝通,不能一鍵搞定。更絕的是:有時因為DRM限制鬆,Kobo退了款你可能還留著文件(但別指望次次這樣)。
有次我半夜刷手機衝動買了本有聲書,Audible讓我60秒就「撤銷」了;Kobo卻讓我聊了兩次客服,發了封郵件才搞定。算不上硬傷,但真挺磨耐心。
誰該選誰?用戶畫像與結論
重度用戶:
要是你每周能聽完好幾本,討厭為積分焦慮,愛隨手試新書或冷門書,Kobo Plus Listen就是省錢天堂。無限量套餐讓你隨時能開啟下一轮狂聽,愛跨類型或學外語的人,肯定會迷上它的國際書庫。
偶爾聽書,設備多的用户:
要是你每月就啃一两本精品,看重「永久擁有」的書庫,還總在不同APP間切換,Audible的Premium Plus簡直是為你量身定做。能更快拿到新書,書能存一辈子,從Kindle、iPhone到Alexa音箱,啥設備都能無縫銜接。
要是你家設備五花八門——Kindle、Kobo、iPad、安卓機,Kobo開放的格式和靈活政策或許能讓你的有聲書「抗住時間考驗」。
Audible vs Kobo:我的真心話
所以,哪個更好?想追獨家、要豐富書庫、盼著無憂退換,Audible在市場上獨領風騷;但要是你追求真正的跨設備自由,想要低價月費——尤其是總想來「再來一本」的書蟲,Kobo會讓你驚喜。
倆都比扛著磨破的平裝書強多了——但最終住哪個「有聲書世界」,全看你自己。
我兩個都用——但非讓我選,得看此刻兜裡揣著啥設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