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AI晶片「跳票」半年,Braga能否撼動輝達霸主地位?
微軟原本寄望自研AI晶片Braga能在2025年大展拳腳,結果現在卻傳出至少延遲六個月,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量產。這對於正試圖擺脫對輝達(Nvidia)依賴的微軟來說,無疑是一記悶棍。
Braga開發卡關:設計變更、人力吃緊、離職潮齊發
「還沒上場就落後」的AI晶片
根據報導,Braga晶片在開發過程中遭遇多重挑戰,包括:
預料之外的設計變更;
團隊人手不足;
員工流動率高,導致進度延宕。
更令人擔憂的是,等到Braga終於量產時,其效能預計仍將落後於輝達的Blackwell旗艦晶片。這在AI晶片競爭激烈、技術更新飛快的市場中,無疑是個不小的劣勢。
微軟股票:AI利多變利空?
投資人信心短線受挫
受Braga延遲消息影響,微軟股價在週五盤前交易中下跌0.5%。雖然跌幅不大,但這反映出市場對其AI硬體佈局的疑慮。
目前微軟市值約為3.6兆美元,股價仍處於歷史高位區間。不過,若AI晶片無法如期推出,可能會影響其Azure雲端服務的成本結構與競爭力,進而牽動微軟股票的中期走勢。
自研晶片夢碎?微軟還有Plan B嗎?
與OpenAI的合作也添變數
據悉,Braga原本預計今年就會部署於微軟數據中心,但如今時程延後,且部分設計變更是為了配合OpenAI的新需求。這也讓外界開始質疑:微軟與OpenAI的合作是否出現裂痕?
此外,微軟2024年初已取消一款AI訓練晶片的開發計畫,現階段僅專注於推理晶片,這是否會限制其在AI基礎建設上的長期競爭力,值得觀察。
小結:Braga延遲不是世界末日,但市場不等人
AI晶片市場節奏飛快,從設計到量產往往需要兩年以上。微軟這次的「跳票」,不僅讓輝達繼續穩坐龍頭,也讓投資人對其AI戰略多了幾分保留。
對於關注微軟股票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提醒:即使是科技巨頭,也難免在硬體戰場上跌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