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rossingrout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写入中…

美联储迎“最奇特会议”,市场在降息预期与政治暗流中寻找方向

crossingrouter
·
在经济数据矛盾、政治压力空前的背景下,美联-储的未来路径将走向何方?而与此同时,中美之间围绕TikTok的复杂交易框架浮出水面,俄罗斯能源设施遭遇持续打击,中国最高领导人则再次对国内严重的产能问题发出指示。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图景。



2025年9月16日

本周,全球资本市场的目光将聚焦于华盛顿。从今天开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召开为期两天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利率政策会议。这本应是一次常规的议息会议,然而,在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经济数据和空前激烈的政治戏剧的交织下,它正被《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尼克·蒂米罗斯(Nick Timiraos)称为“多年来最奇怪的会议”。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周三(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然而,这一预期早已被市场消化,交易员们的目光已越过此次降息本身,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经济数据矛盾、政治压力空前的背景下,美联-储的未来路径将走向何方?而与此同时,中美之间围绕TikTok的复杂交易框架浮出水面,俄罗斯能源设施遭遇持续打击,中国最高领导人则再次对国内严重的产能问题发出指示。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图景。

矛盾数据下的决策:消费韧性与通胀隐忧

在美联储会议召开前夕,两组关键的经济数据为决策者描绘了一幅矛盾的画面。

首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零售额环比增长0.6%,远超华尔街预期,同时7月份的数据也得到上修。彭博社分析认为,这一强劲增长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是持续的物价上涨推高了名义销售额;二是美国消费者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仍在积极增加购买。从分项数据看,汽车、服装、体育用品及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均录得增长,表明消费市场仍处于一种“正常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冷却。

然而,另一份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却敲响了警钟。报告显示,剔除关税影响后,8月份美国进口价格意外上涨0.3%,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下降0.2%背道而驰。这意味着,在非燃料领域,出口国正在提高其销往美国商品的价格。这无疑为未来的通胀走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一边是彰显经济韧性的强劲消费,另一边是预示通胀压力的进口物价上涨,这让美联储的处境愈发微妙。降息似乎势在必行,但降息的节奏和终点却悬而未决。

政治风暴眼中的美联储

蒂米罗斯之所以将本次会议形容为“最奇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面临的“非同寻常的政治时刻”。

会议前夕,两起事件将美国政坛的激烈博弈直接投射到美联储内部。其一,特朗普总统试图在会前解雇或禁止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Lisa Cook)与会,但联邦上诉法院最终裁定库克可以继续履职。其二,特朗普提名的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在参议院的提名投票惊险过关,得以在今天正式履新并参加此次利率会议。

这意味着,一个特朗普想赶走的人没能赶走,而一个他急于安插进来的人,将与前者共聚一堂。这种紧张的氛围,使得每一位票委的立场和表态都可能被进行前所未有的政治化解读。以往被视为技术官僚的美联储官员,如今其在点阵图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能被贴上政治标签,成为党派斗争的注脚。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转移:

  1. 年内降息次数的信号:对于9月的降息,市场已无悬念。真正的看点在于,会议决议和鲍威尔主席的演讲,是否会暗示年内还将有一次或两次降息。市场普遍认为,12月再次降息是大概率事件,但两次降息之间是否会增加一次,是华尔街技术派分析师关注的核心。

  2. 本轮降息周期的终点: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一个更具价值的信息是本轮降息周期的最终目标利率。蒂米罗斯在报道中透露了一个关键的内部消息: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大约3%的利率是“中性利率”——即对经济既不构成刺激也不构成抑制的水平。当前美国的基准利率为4.3%,若以3%为目标,则意味着本轮降息周期可能包含大约四次降息。这一信息为市场预测美联储的长期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使得投资者能够判断,在年内进行三次密集降息的必要性是否真的存在。

地缘政治棋局:TikTok的对价与俄罗斯的困境

当美联储在华盛顿权衡经济数据与政治压力时,一场牵动中美两大国的地缘经济博弈也迎来了关键节点。

路透社与彭博社的报道证实,中美双方已就解决TikTok在美运营问题达成了初步框架协议。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已为TikTok找到了买家,交易将确保其在美国保持运营并由美国控制。受此消息提振,与TikTok有数据储存合作的甲骨文公司股价应声上涨5.9%。

然而,来自中国方面的信息揭示了这笔交易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金涛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TikTok的股权转让协议将不包含算法和品牌在内的核心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新的美国实体将以“授权经营”的方式运营,并需向北京字节跳动支付授权费用。

更有中国一家投资公司的内部文件透露了中方在此次交易中获得的“对价”,即美方为促成交易而做出的三大让步:

  1. 一定程度下调关税:幅度可能不超过20%。

  2. 部分技术出口放宽:可能涉及芯片领域。

  3. 特朗普总统承诺访华:这与此前多家美国媒体的预测相符。

文件还指出,中方仅会“象征性”地购买美国大豆,并将更大规模的农产品采购协议作为临近中期选举时影响美国政局的筹码。

如果中方披露的信息属实,这无疑是北京方面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国官媒名人胡锡进更发表长文,历数了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在TikTok问题上的“节节败退”,认为美国最终不仅未能强取豪夺,反而做出了实质性让步。当然,在周五特朗普与习近平主席通话前,所有信息仍有待证实。但这场围绕着一款社交软件的拉锯战,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两国在技术、贸易和地缘政治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博弈。

在世界的另一端,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正产生实质性影响。据路透社援引三位业内人士的消息称,由于乌克兰无人机频繁袭击其关键炼油厂和港口,俄罗斯已警告国内石油生产商可能需要削减产量。据悉,乌克兰的袭击已导致俄罗斯炼油产能减少五分之一。这表明,除了西方的经济制裁,物理打击能源产业链正成为削弱俄罗斯战争财源的另一条有效战线。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向到访的美国国会代表团发出了惊人指控,称中国和卡塔尔正在西方世界的社交媒体上策划一场“围困以色列”的行动,攻击其合法性。这一表态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以色列对其长期以来的重要技术合作伙伴——中国的公开决裂。多年来,美国一直警告以色列是西方对华技术封锁的“破口”,而内塔尼亚胡此番“痛苦的领悟”,或将引发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创新与窃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冰火两重天

本周,中国的全球形象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

积极的一面是,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中国首次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前十名,取代了德国的位置。报告指出,中国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国际专利申请,北京企业在研发领域的巨大投入是其排名跃升的主要原因。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两起在美国发生的司法案件,却揭示了其阴暗面。

华特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等好莱坞三大巨头联合提起诉讼,指控中国人工智能公司Minimax开发的视频生成服务“海螺AI”(Hairo AI)是建立在“大胆窃取”其电影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诉讼文件称,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文字提示,该软件就能生成《星球大战》、《神奇女侠》等经典电影的图像和视频。这家目标市值已超过40亿美元、准备上市的中国AI新贵,其快速增长的用户基础(全球超过1.57亿用户)和商业模式,被指控建立在“偷窃”之上。这起诉讼的背后,更引发了外界对于此类行为是否得到国家支持的质疑。

另一则登上中国社交媒体热搜的新闻,则是一名“清华学霸”的陨落。34岁的中国公民吴健,曾在小红书上炫耀其高达2350万美元(约合1.67亿人民币)的年薪,引发网络热议。然而,正是这次炫富,引起了其雇主——一家顶级量化对冲基金的注意。内部调查发现,吴健为骗取高额奖金,竟偷偷修改了公司的14个预测模型,向客户做出不切实际的宣传,最终导致客户投资亏损高达1.65亿美元。如今,他正面临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民事与刑事双重起诉,罪名包括电信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且目前处于在逃状态。

从国家支持的创新成就,到涉嫌系统性侵犯知识产权的公司,再到迷失在捷径与贪婪中的个人精英,这两个案例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叙事:在通往技术和财富的道路上,是选择正道直行,还是弯道超车,终将面临不同的结局。

习氏经济学的新指令与旧困境

在中国国内,经济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也日益凸显。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即将发表于党刊《求是》的文章中,要求“有序退出落后产能”,并抑制由“内卷化”导致的“无序价格竞争”。他强调,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进行更严格的规定。

这番讲话,被视为中国最高层对国内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的最新回应。然而,与去年全球声讨中国产能过剩时,官方坚决否认的态度相比,此次承认虽然姗姗来迟,却依然显得“优柔寡断”。习近平通篇回避了“产能过剩”这一核心概念,而是将其偷换为“落后产能”和“内卷化”,试图将一个系统性的结构问题,降格为一个局部性的、技术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北京首次尝试解决这一顽疾。早在2015年,习近平就曾发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同样是“去产能”。当时,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一系列明确目标,并以切断信贷等强力手段直指钢铁、煤炭等行业。然而,这场改革在进行了不到一年后便草草收场,中国的钢铁产能反而在改革期间从4亿吨猛增至7亿吨。

相比之下,此次提出的解决方案——“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显得更为抽象和乏力。中国的市场分割问题,根源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共产党的诸侯式治理模式,而非法律缺失。在缺乏具体执行路径和问责机制的情况下,仅靠一个宏大的口号,恐怕难以撼动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将“产能过剩”降级为“落后产能”,还是将解决方案玄学化为“统一大市场”,都反映出领导层在面对深层次改革时的回避心态。他们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带来的失业等阵痛,也未能找到真正有效的结构调整方案。因此,外界有理由担忧,这场新一轮的“退出落后产能”运动,其结局可能会比2015年的那一次烂尾得更快。

综上所述,从华盛顿到北京,从莫斯科到特拉维夫,世界正处在一个充满变数与矛盾的十字路口。美联储的“奇特会议”和中美间的TikTok交易,将在未来几天为全球市场定下基调。然而,在这些短期事件的背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美国的政治极化,还是中国的改革困境——仍在持续发酵,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塑造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