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圖片傳遞惡意代碼植入手機進行監控?

如何透過圖片傳遞惡意代碼植入手機進行監控?
你是否曾經接收過一張看似無害的圖片,結果手機突然變卡、跳出廣告或出現異常?資安領域中有一類攻擊手法專門利用圖片檔案作為「隱藏通道」,將惡意程式碼藏在其中,再趁使用者開啟圖片的瞬間進行植入、監控或數據竊取。
這類技術被稱為圖片型惡意載體攻擊,背後的實作方法往往結合隱寫術(Steganography)、格式漏洞利用、社交工程與零時差攻擊等技術,對手機使用者而言具高度隱蔽性與危害性。
專業駭客技術諮詢請聯絡
本文將從技術面深入解析這類圖片攻擊的原理、真實案例、可行條件與防禦方式,並探討駭客如何在圖片背後「悄悄控制你的手機」。
惡意圖片攻擊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攻擊者會利用圖片作為承載工具,把惡意代碼注入其中,手法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隱寫術方式,將代碼藏於圖片的像素、標籤或元資料中。肉眼看不出差異,檔案開啟時也無異常,但只要特定 App 或程式讀取這些隱藏資訊,就可能觸發下載或執行指令。
第二種是格式漏洞方式,針對圖片格式(如 JPEG、PNG、GIF、WEBP)的解碼器漏洞下手,植入破壞性資料結構。一旦手機系統或瀏覽器處理這些圖片時,就可能因記憶體溢位等錯誤,導致代碼注入。
第三種是搭配特定應用程式進行解析與觸發。攻擊者會預測圖片的開啟情境,例如 WhatsApp、Telegram、相簿 App,並設計能利用這些 App 圖片處理流程的觸發點,例如「預覽自動渲染」、「縮圖解析器」等,來執行暗藏的程式碼。
圖片怎麼變成手機間諜?實際攻擊流程解析
在實際攻擊場景中,流程可能如下:
攻擊者製作一張外觀看似正常的圖片,實際上已經嵌入經過加密或壓縮的惡意代碼。
圖片透過社交媒體、通訊軟體或雲端分享鏈接發送給目標。
使用者點擊圖片、下載或預覽時,手機內建的圖像解碼元件會自動處理該圖片。
若使用者系統存在相關解析漏洞,就可能觸發程式執行,進而下載更多指令碼、啟動遠端控制、啟用麥克風錄音、擷取螢幕等。
攻擊過程無需點擊安裝,部分版本甚至不須 root 權限即可完成初步植入。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攻擊不只是理論威脅,已有數起真實案例,例如知名的 Pegasus 間諜軟體便曾利用 WhatsApp 傳送圖片檔的方式進行感染,甚至能在使用者無感情況下完成監控安裝。
常見的惡意圖片攻擊方式有哪些?
以下是目前資安實務中常見的圖片型攻擊手法:
EXIF 資料注入:將 JavaScript 或 Shellcode 藏在圖片的 EXIF 中
Base64 混淆與觸發:將代碼嵌入圖片,並透過 App 解碼器自動解析
格式解碼器漏洞:如 CVE-2016–3862(Android Stagefright)透過 MP4 或 JPEG 觸發
ZIP 夾藏圖片載具:將圖片與惡意安裝包混合封裝(如 APK 插入圖)
點擊即執行漏洞:搭配 Android WebView、PDF Viewer 等實現 RCE(遠端程式執行)
攻擊者會根據目標裝置版本、預設圖像應用程式與瀏覽器來調整注入方式,使得圖片能最大機會被觸發執行。
手機被圖片入侵的徵兆與風險
一旦手機被圖片型木馬感染,常見症狀包括:
電量異常快速流失(背景執行大量任務)
瀏覽器彈出詐騙頁面或自動跳轉
相機、麥克風被未授權使用
背景流量異常上升
重要帳號出現非本人操作記錄
受感染的手機可能被用來錄音、擷取螢幕、讀取簡訊、追蹤定位,甚至成為殭屍網路的一部分,參與進一步攻擊其他裝置。
如何防止惡意圖片攻擊?五個實用建議
更新系統與 App:修補格式解碼器相關漏洞是最根本的防線
停用自動下載圖片功能:如在 LINE、Telegram、Email App 中
使用行為監控型防毒程式:非傳統掃毒,而是即時分析異常行為
避免開啟來路不明圖片:即使只是簡單預覽也可能觸發漏洞
審慎管理 App 權限:不授權麥克風、位置、背景存取給可疑應用程式
手機用戶需要認知到:圖片不只是圖片,它可能是資訊安全威脅的偽裝。
圖片看似無害,實則潛藏控制通道
圖片攻擊是一種高度隱蔽但威力十足的攻擊方式,尤其在手機裝置普及、即時通訊盛行的時代,這種非互動式入侵方式對使用者來說更具威脅。駭客不再依賴傳統的木馬安裝包,而是透過圖片這種「可信檔案格式」作為入口滲透。
歡迎造訪官網【駭客脈動中心】 www.hackpulse.net
#圖片木馬攻擊 #惡意圖片感染手機 #手機被監控 #圖片隱藏惡意代碼 #Steganography攻擊 #手機資安教學 #圖片入侵原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