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曼從未驅逐巴勒斯坦人,現代世界卻在抹去他們
(修改过)
IPFS
巴勒斯坦人活得像是世界的影子。他們哭喊,卻無人回應。他們被遺忘,不是因為太小聲,而是因為名字不在勝利者書寫的地圖上。
我一直想問:「為什麼鄂圖曼時代,巴勒斯坦人活了下來,而在現代世界,卻被逼到生存邊緣?」那是一段我們很少回望的歷史。一個沒有國旗、沒有護照、卻有生活、有信仰、有田野的時代。
那時的耶路撒冷、加薩,都在帝國內各自運作著,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共同生活在同一條街上,買賣、禱告、養孩子。那並非烏托邦,種族階級仍在。但鄂圖曼最基本的治理邏輯,卻支撐了數世紀的共存 —— 你繳稅、守秩序,你就是被容許存在的人。
真正的崩壞發生在民族主義的鐵筆劃破地圖之時,模糊的共存秩序被勝利者歸類。這裡分給猶太人,那裡劃給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則被留在空白之處,成為沒有國家的民族。
現在,加薩的孩子在食物領取站被射殺,醫院成為灰燼,糧食與水被封鎖,連聲音都被剝奪,巴勒斯坦就像是「即將從地圖上被擦去的一個名字」。
昨天,我讀了一份電子報《來自谷底的電子報》
011|當世界選擇閉上眼:沉默中的飢餓與種族滅絕
彷彿是來自加薩的谷底哭喊,在世界擦掉他們之前,你至少該聽見一次。
tsukinolasker.com
作者的 threads @tsukinolasker
目前訂閱了一個月,作者的文筆能看出經歷很豐富,敘事方式很簡潔,觀點獨特。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購買付費電子報,很值得。
如果你願意支持,對我來說不只是鼓勵,更是一種「有人聽見了」的證明。我會繼續寫下那些邊界上的觀察,與你一起拓寬世界的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