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全球要闻纵览:经济数据承压,美联储政策分歧,谷歌反垄断案落幕,中俄朝同台阅兵引发世界关注

crossingrouter
·
·
IPFS
本日头条新闻涉及四大领域:美国就业市场和美联储政策分歧、科技巨头反垄断案的最新裁决、乌克兰局势动向,以及北京阅兵所引发的国际舆论风暴。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了全球经济政治的最新走向,也揭示了各方在关键议题上的博弈与策略。




一、美国经济承压:职位空缺下滑,美联储高层意见分歧

职位空缺降至一年低点

彭博社报道,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职位空缺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出现显著降温。7月职位空缺总数为718万个,低于6月的736万,也远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738万。值得注意的是,职位下降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零售和休闲酒店业,这些非周期性行业一直是推动就业增长的关键领域。

文艺复兴研究公司经济研究主管尼尔·杜塔指出,失去这些非周期性行业的岗位增长动力,将使工资增速面临更大压力。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已明显缓解,每名失业者对应一个职位空缺,而2022年这一比例一度高达“1比2”。
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就业市场“趋于平衡”,不少生活在美国的民众却直言现实情况更为严峻,这种“感知与数据的落差”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对民生的压力。


美联储政策信号分化

在经济降温迹象显现之际,美联储高层对货币政策的立场出现明显分歧。

  •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公开文章中强调,今年年内仅降息一次25个基点是“合适的”,并强调仍需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和就业情况。

  • 美联储理事沃勒则公开呼吁,从9月会议开始多次降息。他表示,美联储可以采取更灵活的降息策略,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沃勒的表态引发了市场联想——作为特朗普首任期提名的美联储理事,他有望成为未来的美联储主席人选之一。这也意味着,美联储的政策方向可能在政治因素下更具不确定性。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各降息一次,但高层分歧让投资者保持谨慎。华尔街的反应较为复杂,既期待宽松政策提振市场,又担忧过快降息会导致通胀反弹。


谷歌反垄断案“躲过一劫”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地区法官阿米特·梅塔裁定,尽管谷歌不得通过付费手段确保成为浏览器和设备的唯一默认搜索引擎,但政府要求的拆分谷歌浏览器等“结构性改革”过于激进,因此不予支持。这一判决令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股价普遍上涨。

梅塔在判决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打破传统搜索行业的竞争格局,新兴公司如OpenAI具备与谷歌竞争的能力,因此无需采取过度干预。
这一裁决标志着美国政府打击科技巨头垄断的努力遇到重大挫折,也显示AI产业崛起正在重塑监管思维。


二、乌克兰局势:谈判信号与资源合作

乌克兰战争进入第三年,交战双方在外交和战略上均传递出新的信号。

普京发出“谈判或武力解决”威胁

路透社报道称,普京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时表示,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战争,但不排除“动用武力彻底解决问题”。普京强调,尽管愿意探索和平方案,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对俄罗斯族群的政策以及顿巴斯控制权等关键立场并未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公开表示愿意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但坚持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这一表态既传递出谈判可能性,也带有战略施压意味。


乌美矿产合作基金落地

乌克兰新任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宣布,乌克兰和美国已召开联合投资基金委员会首次会议,正式推进此前达成的战略矿产合作协议。该基金将优先保障美国获取乌克兰矿产资源,以换取对乌克兰的经济投资和防御支持。

这一举措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深化美乌合作的关键项目,体现美国对乌克兰经济重建和战争长期化的战略准备。


三、北京阅兵:三国同台展示“权力联盟”

三巨头同台:历史性画面引发关注

9月3日,北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同台亮相。这是冷战以来三国领导人首次同时在国际舞台公开现身,标志着中俄朝联盟的象征性强化。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一画面向全球释放了对抗美国主导秩序的信号,类似1959年毛泽东接见赫鲁晓夫和金日成的历史瞬间。西方观察人士普遍担忧,这一举动将进一步恶化中国与欧美关系。


特朗普调侃“阴谋论”

在阅兵前夕,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讽刺三位领导人“密谋反美”,并质疑习近平是否会感谢美国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支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幽默回应称:“希望这只是比喻,而非字面意思。”
特朗普的评论虽带调侃,但也凸显美国国内对中俄朝同盟的高度敏感。


金正恩的“防备之旅”

路透社披露,金正恩此次访华极为谨慎,携带四辆防弹专车自用,并自备厕所以防健康信息泄露,甚至在会见普京后,工作人员反复擦拭其座椅靠背。这些细节显示三方虽高调示好,但彼此仍深怀戒备。


CCTV“直播事故”:长生不老谈话曝光

此次阅兵最受关注的“花絮”,是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在登上天安门城楼途中关于“长寿和器官移植”的对话,被央视直播信号完整捕捉并传至美联社和路透社。

彭博社详细还原了这段约一分钟的对话:

  • 习近平率先表示:“以前很少有人活到70岁,现在70岁还是个孩子。”

  • 普京回应称:“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人类器官可不断移植,实现长寿甚至永生。”

  • 金正恩则全程沉默,仅通过翻译听取对话。

  • 习近平最后总结:“预计本世纪,人类有机会活到150岁。”

这一意外泄露的“私聊”,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焦点,也揭示了权力核心人物对自身健康和统治周期的强烈关注。


国内舆论与媒体反应

  • 台湾亲共媒体“中天新闻”因报道阅兵导弹速度“超过光速四倍”而成为笑柄,凸显宣传夸张化。

  • 香港《香港01》解读城楼站位,指出习近平将夫人彭丽媛和金正恩安排在自己两侧,而中国领导人则被“边缘化”,反映个人权力至上。

  •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注意到部分高级将领缺席,推测军事系统内的清洗仍在扩大。

阅兵表面展示中国军事实力和国际盟友,但细节却折射出内部权力结构和外交策略的复杂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