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二十一世紀的活人祭,你是其中一份子嗎?》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
·
❗️社群網路存在古老的活人祭 ❗️霸凌的推手容易擁有是非人生
(照片:富邦美術館"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

在古老的年代,曾有一群人為了尋求神祉的保佑,將人當作祭品,獻給神。

這樣的儀式現在只成為傳說,聽說某個神秘組織或某個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依舊保留相同的儀式。你聽到傳說,以為那群人是愚蠢的,怎會相信把「人」當作祭品,神祇就會開心。事實上,人是邪惡的,他們所進行的這一切,表面上是討神祇的歡喜,實際上是要保自己的平安與富足。

​​

儀式中主導者只是少數,多數的參與者屬於附和者,不明就裡的跟隨主事者。就像把聖女貞德視為女巫,主腦是少數的核心人士,多數人只有在四周吶喊「燒死她」,這群附和者的心在想什麼?

​​

有人因相信主腦而對貞德心生恐懼、有人藉此來發洩情緒、有人把她視為非我族類的異國人,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心思,這些心思的源頭,其實也是在「保自己」,沒有認同,自己就會成為異類。

​​

對於附和者,即使人不是他殺的,但心裡的某個角落,其實也形同殺了人,那個角落的顏色和主腦的顏色一致,都在為把貞德燒死而歡呼著。只不過附和者通常是真心認為「貞德有罪」,只有主腦知道,貞德是被羅織罪名。

罪,會因你所扮演的角色,而重量不同。但無論是深黑、藍黑、淺黑、紅黑....都是黑。

社群網路存在古老的活人祭

隨時間的流轉,生活變得便利、科技變得更進步,然而人的心,仍停留在活人祭的年代。存在著一個犧牲者,他被羅織不屬於他的罪名,這個事實只有少數人知道,但少數人為什麼要說他有罪,這裡頭有他們奉行的真理,如果不把這個人當成罪人,自己就無法獲得幸福與平安。

​​

於是,這些少數人開始對眾人宣說「他,有罪」!

​​

接著就出現一群附和者,用各種形式的文字攻擊這個人,肉搜他、扭曲他、怒罵他。人群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說:這個人該死。就像當初吶喊「燒死他」的那群人一樣,形式不同但人心相同。

儀式裡,這個人被送上祭壇上,如果這個人消失,我們的日子就會平安。活人祭屬於舊時代思維的名詞,因此現在這個時代,有新的詞彙來形容它,名為「霸凌」。

​​

霸凌的組成:一位犧牲者、少數的主事者和一群附和者。其中,最容易讓人誤入的,就是那群附和的推手。

霸凌的推手容易擁有是非人生

​​

一位看見別人吆喝就跳進去跟著一起吆喝的人,他的人生很容易被人所左右,只要那個人的論點被自己認可,他就認定他是對的。就像當Google map帶你走一條沒有人跡的山間小路,朋友不斷地說:「我覺得不對勁,你確定要繼續走下去嗎?」你心想這是Google map耶,怎麼會有問題,最後進入一條死路。

你以為沒問題的,其實很有問題?!

​​

當媒體報導這位男子殺了自己的父親,你無視別人呼籲「審判前無罪論」,跟著網友批判這位天理不容的殺人犯,因為你認為媒體說的是「事實」。過去一起喊著聖女貞德是女巫的那群人,他們也認為這是事實。只有少數人知道「真正的事實是什麼」。

​​

所以當同事抱怨主管的行徑,你也跟著在群組中起舞,並加碼聽到的各種跟這位主管有關的故事,即使這只是耳聞而非親身經歷,但你描述的徐徐如生,好像自己當時在現場般。這位被一群人仇視的主管,此時正被你們放在祭壇上,獻祭於你們所認同的真理。

表面上認同一個事實,在人的心理運作中,你的附和沒有這麼簡單,還有一個自我需要同伴,一種有人可以跟你站在一起的安全感與認同感。只是這樣的群體建立在二元對立,是非黑白對錯,長時間處於其中,你的認知也會跟著二元化,只有是與非、對與錯。

​​

這會讓人變得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心靈卻停留在中古世紀,拿著最新科技的智慧型手機,奉行二元對立的人生。

​​

這類的人在一生中,類似的是非之事會一直發生,有問題的主管、自私的同事、捷運上的自私鬼、飛機上無良的家長與沒家教的小孩、沒水準的公婆......。當一個人腦袋中之有對與錯,人生就會不斷上演各種對與錯。

​​

是與非是地獄的世界,讓人的心一直被這些壞人焦燙著,讓自己笑不出來,而且還必須忍耐處在一個自己開心不起來的地方,跟其他人一起批判那群「不對」的人事物,這樣似乎可以讓自己發洩,從不快樂走出來。

​​

但地獄就是地獄,當你的顏色和地獄相同,如同但丁在神曲裡說的:「在這裏我們將要看見一班苦惱的、不懂何謂幸福的幽靈。」

​​

所以這個時代的活人祭裡,真正在祭壇上被獻祭的,到底是那位犧牲者,還是犧牲者之外的所有參與者,你有找到答案嗎?

​​

*******

​​

☀️週日學堂: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

❗️第三十一堂課: 別人看見你的第一眼,是看見了什麼?

很多人聽過~~印象分數常決定了一切。

而在這個印象分數裡,你所呈現出來的自己,是個什麼樣的自己?

也許你認為自己有認真的在維持外在形象,然而,這個形象對外表達了什麼?是表達你想要的自己?表達真實的自己?

當對外的自己跟真實的自己不一樣,吸引力法則會走哪一條路?

這一堂課要帶同學思考2026的自己,應該要讓別人看見的自己,是要什麼模樣。

​​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篇」開始報名了!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