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孩子

淇淇
·
·
IPFS
·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青少年容易沉迷,年輕嘛,經歷的事情還不算多,一旦找到喜歡的事物便全情投入,想一想孩子在小時候看過多少遍喜愛的動畫,看足三個月也不生厭,喜歡就一直看,直到出現另一齣能取而代之的動畫,直到上學以後沒時間看動畫,直到長成青少年找到完全投入和沉迷的事物。

沉迷打機,沉迷打波,沉迷上網,沉迷漫畫,沉迷追星......家長可能會覺得,要是他們能沉迷讀書或其他有意義的事就好了,問題是那根本輪不到家長控制,家長可以強迫孩子學習,卻無法令孩子真心愛上某事物,太強硬反而適得其反。

青少年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某程度上出於本性,也可能受環境或朋輩影響。許多家長害怕孩子過度沉迷會帶來壞影響而加以制止,像家長認為畫漫畫沒用,見一次打一次,結果奪去孩子成為漫畫家的夢想。

只要能適可而止,就讓孩子盡情做喜歡的事吧。

孩子想追星,就陪著一起追好了。將情感寄託在偶像身上,有助減輕生活壓力,我們總以為少年不識愁滋味,不會有什麼壓力,不過對孩子來說,所有我們以為不重要的事物都足以壓垮他們,所以讓孩子追偶像,有寄託有期待能讓心靈得到滿足,日子將不再那麼難熬。

要是偶像思想健康有深度,甚至會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偶像說一句勝過家長嘮叨一個月,偶像介紹一本書,孩子立即跟著看,為了接近偶像,孩子會有努力的動機,為了支持偶像,更可能激發許多新技能,例如剪片、製作應援物等。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體,有人認為追星浪費時間,有人卻從追星的過程中有所得著。追星的孩子可能學得更多走得更遠,陪著孩子追星,感受青春的熱熾,重拾失落的情懷,最重要是將親子距離一下子拉近起來(前提是孩子讓你陪伴)。


更多精彩文章:幸福魔法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淇淇寫小說/分享好書好電影/喜歡碎碎念 曾出版小說集《無差別愛人》、《陽光最是明媚》、《我和我的......》、《小心愛》、《愛你愛我》、《雙十年華》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歸零再出發的《我等待的明天》

《失業教我們的事》:將失業視為轉變的契機

關於寫專欄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