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慕飲自由學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自言自語心得系列-1

慕飲自由學
·
·
三年前的郵政博物館心得

最近在進行一系列「整理」活動,前兩天進行到電腦整理,看到了一些之前寫的自言自語心得系列。還蠻好奇的,是多敷衍才會對寫的內容完全沒印象?但是又多重視才會寫下這一篇?到底三年前的我是用什麼心情度過那一天的呢?自言自語系列當然就是鬆散沒結構,但也是當下真實的心情,就保留吧。


「今天帶B2去郵政博物館,其實B1小時候就想去了,沒想到一直拖到B2都七歲才真的去了。


四樓的兒童樓層設計得不錯,不過覺得有點太想“教育”了。硬體設備要改成互動操作不難,可是軟體內容要設計得適切就難了。互動的內容不是很容易,譬如小朋友還看不懂字要怎麼玩呢?那只能大人念啊,可是這就失去了原本館方想要“寓教於樂”的意義了。整體的設計很卡通,但其實還是很考試邏輯啊!

不過一進門就變成鴿子挺可愛的。還有郵政和儲匯業務用任務卡來玩,小朋友很喜歡,但一樣的問題:看不懂字是要玩什麼?分信也是有點可惜。B2分了一封就不想繼續下去,對他來說太難了。

覺得很用心,但有點用錯方向,還是有那種老師教課學生要聽進去的上對下學習方式,不是對等的。譬如收信人沒有特別說明、受款人就是螢幕上櫃檯小姐說的一句話,還真的很像真實的郵局櫃檯人員呢。


最喜歡的是五樓常設展,有很多台灣本身的郵票,我自己最喜歡的是各國的現代郵票。日本人真的是很厲害ㄋㄟ,不虧是設計大國,連郵票都讓人好想珍藏。當然啦,會在台灣的一定都是特殊款,不能一概而論,啊不過我們的特殊款也沒有這麼活潑啊。

日本人真是很矛盾的民族,人與人之間這麼壓抑,但是設計卻又可以這麼活潑奔放,重點是人民又買單,這不是大家都承認自己很假嗎。

還有翻了一下冰島還是瑞典的,嗯,果然是喜愛的北歐簡潔風,沒想到看別人的郵票這麼有趣,還可以看出民族性呢。


三樓的展也不錯,只可惜那時已經12點得要準備吃飯了,只能匆匆晃過。看到了以前中國各省分因為地形所以有不同的郵務交通工具,古人真的很辛苦耶,又再一次感到生在現代的幸福。

其中四川的繩橋也太可怕了吧,有懼高症還不能當郵差呢?另外就是古代很多郵筒都超美的啊,到底為什麼要改成現在這德性呢?」


後記:

三年後的郵政博物館不知道是不是還和當初一模一樣?雖然我不記得當天的狀況了,心得也好像很多吐槽,但是在我心中郵政博物館是好的評價,值得一去的。而且這些年真心覺得台灣的軟體內容越來越棒,很值得給所有認真的單位及工作人員們一個讚!


在兒少權利越來越被重視的現在,或許未來針對兒少的內容驗收可以增加「需要有兒少回饋然後修正」的評斷標準。不同年紀重視的點不同,沒有實際和這樣年齡的孩子相處真的不會知道要注意的細節(我貼身相處了十四年也還是不知道啊,煩!)。在開始前就能先修正內容適切度,比對外開放後再修改來得容易多了。


雖然不相關,看完這一篇舊文讓我想到去年帶雙B去芝加哥的科學博物館,裡面有一個常設展可以現場看到小雞如何破殼而出,從出來還黏糊糊一團無法直立,一直到變成毛茸茸黃色小球擠在一起吃東西,真的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以及強悍!那區永遠圍滿了大大小小的人,雙B在那邊卡了快一小時不肯離開,也成為他們印象深刻的一段博物館經驗。(但是畢竟是媽媽,總不免會想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的小雞會不會很可憐...)


這送一封信要多久的時間呀?
以前的郵筒很美呀
互動裝置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