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c Respect
剛剛看完YouTube 的「米紙」, 今集訪問當年在香港紅透半邊天的食店「糖朝」的老闆娘。看畢節目時,我的英國時間19:24, 香港時間03:24, 香港朋友睡覺中,我WhatsApp 她:「記唔記得你帶我去食糖朝, 食個碗$50 白粥 ,木桶豆腐花, 陳皮紅豆沙,$250 碗魚翅燕窩粥你話太貴,你話我地無錢呀,唔好食,食白粥啦。我話無所謂,你食乜我食乜。」
朋友未覆,她朝早醒來就會回我。 很多細微的事我都記得,包括我說:「嘩!個紅豆沙咁貴!」 朋友話:「唔同架,個陳皮味和個紅豆沙好似用魚袋網隔過一樣,好滑架。」 那頓飯我們如常一人一半,我忘了多少錢。回家告訴爸爸, 「我今天食咗碗$50 的白粥,但個粥好有瑤柱味,原來「綿」 的味道係咁既。」 爸爸說:「什麼? $50 碗粥! 更係要好食啦,太貴啦,你地2 個𡃁妹真係唔知米貴,食咁貴既野!」
我記D 無謂野特別叻,媽媽說:「太好記性啦,我只記有意義的野,你就無意義,無價值既野都記得,第日人生只有你一個時,你回想起就會好痛。女,唔好記呀!」
我唔係有心記的,但總會記得例如第一次去美國,媽媽弄損腳, 我為了買膠布才次學懂膠布的英文叫Tape,Plaster 或者Band-Aid,第一次跟外國人說英文, 說的那一下不需什麼勇氣,是聽Native回話時,原來聽不懂,只是估,於是在美國多聽多說。從前沒有Youtube, 沒有podcast,苦練聆聽得下一番功夫。 不過人懶,有時自己有進步就停下來,現在回想父母盡全力養育我,不過我唸書未盡全力。
我的記憶很多時也是關於香港,在倫敦的越南餐廳事頭婆播著不知誰翻唱的「光輝歲月」 ,吃一口飯,很多回憶也湧上心頭,心頭一凜,好像突然尋回那塊缺失的拼圖。
時間又去到十一月頭,一年將結。在英國生活ok 啦, 無穿無爛,萬幸。我常常閙英國,不是我不喜歡英國,反之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
近日財長Rachel Reeves爆出醜聞,被指違反了一項她自己曾支持的法規,就是出租房屋必須申請許可證。她初時說不為意,然後又說以為Letting Agent 代辨,不過自己沒有跟進。過多兩日,又有電郵證明分別有兩個Letting Agent 已提醒其夫要辨出租屋許可證。 總之,日日有戲睇。
在英國,不要以為做業主收租好高回報,因為英國的規則太多了,最要命是年年變,你要迎合那些變化全部也是成本。就財長的疏忽來說,她犯了什麼錯呢?就是沒有為自己申請「出租者資格」,自住物業本屬於她的,她現在有財長府住,把自己本來單位出租,還要證明自己的屋是可供人住及自己合資格做出租者。世界上竟然有如斯繁瑣的例?
原來有的! 是我自己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在英國,你若然有個私家魚塘,你得申請個Environmental Agency Rod Fishing License, 要不然 Sorry,you can’t fish at your own pond. 此例是因為無論私家魚塘還是公塘都會有活魚,此法是保護魚量的。
說真的,英國的法律不止多而且還令人意想不到,那個Kier Starmer 上星期在X 更自誇自己推行了Renters Rights Act, 那條法例大概是把租約取消固定期租約, 即是不再是一年生約一年死約,而是無限期(Rolling Contract) ,租客可隨時通知搬離,業主不可使用section 21 ,即是不能驅逐租客。業主若要收回物業,必須提供合理理由並上庭申請,即使出售單位,也需證明有真實銷售意圖並提前四個月通知等等⋯⋯ 還有很多,煩到我都不想理,小業主在英國收租真的沒有什麼好下埸。
由此可推斷英國為何缺乏growth, 一個財長要出租自己地方去賺多些少錢,面對那麼多繁瑣,又Agent Fee,又Agent Management fee,又License fee,那£3500 租,七除八拆,再抽稅,應該沒有多少剩。唉! 好心她啦,我估計她現在才懂得計那條業主數。假若她的財相位置不保後,財長府又不能住,新法例下業主現在不得請走租客,不知她如何打算。
我覺得政府的有形之手太大, 就財長的疏忽一事,可以想像政府以很多規例,法律去干涉私人財產。 以保護租客為名,但實質上削弱了私人財產的自主權。財長又不是investor,才出租自己那間小屋,物業是她的,出租也要國家批准。I feel so sorry for her, 不過那條法例是她有份推行的,you make the bed you lie in it, 扺她死!
此也是我覺得英國的法例令人匪夷所思,更荒唐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因沒有帶狗屎袋隨身而被罰款,即使那隻狗並未排泄。OMG !此個是否「假設性違法」?那麼公衆花園的野狗排便,該拘捕誰呢? 此種政府以無限細節來管理道德與行為,結果只會削弱公民對政府的信任,並讓行政成本與民怨一同飆升,大家雙輸的。童黨你不管,黑幫你不管,管那個市民有沒有帶那個狗屎袋?實在欺善怕惡,跟香港小販管理隊專追著跑不動婆婆小販來捉沒有分別。唉,大佬,你管到杜拜那様,零罪案也管得有道理,但左管右管下一樣隨地垃圾,罪案猖獗。
中國是一種政治權力高度集中且無法挑戰的大國。英國的社會運作邏輯完全不同。這裡的政治言論空間大,新聞自由度高,制度表面透明,表面上「非常自由」,但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件小事都有制度,有規範,有檢查。英國那種大政府以官僚邏輯為中心,層層疊疊,像一頭巨人舉步為艱,政府為自己纏上很多枷鎖,身體又多蛆蟲,步履蹣跚,怎樣generate growth 呢?
有讀者說:「你咁唔鐘意英國,你都係返大灣區啦?」
唉!是否我一定要讚英國呢? 是否我無資格批評? 是否只有本地英國人才能夠批評英國? 我來自香港,可是在沒有與香港同喜同悲後,我只能遠觀而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評論什麼。
身處英國,我暫時與此地貧富與共,交足英國稅,出心了解此地方,是否因為我不是本地人,而不可以批評?我現在只是居住在英國,即是我只是跟英國同居,我還是自由身來的,而且世界上不止英國及大灣區呀。唉! 我明白沒有人喜歡聽批評的說話既,我明,工作時也不會肆無忌憚地批評公司。不過現在我為興趣寫blog only,無錢收架,還要觀人臉色?
好了,說一下英國的小確幸吧,雖然物價水平上升了,英國的食物質素依然很好的。Iceland 有售的St Pierre 麵包(法國制造) 非常好吃,我愛吃Burger Brioche, 一袋六個才£2.5。 質感軟軟,很spongy,甜度適中,咬下去像蛋糕。好好吃的。 St Pierre 有個廣告,非常有風格,一名法國婦人在餐廳叫了St Pierre 的Buger Brioche,突然她在社交媒體看到有人吃St Pierre 的Brioche 時,亂放番茄醬在包上,婦人即時大發雷霆「不可以如此對待個包」 ,衆人附和,廣告最後寫上St Pierre, Eat Avec Respect。
明白的, with respect,尊重英國的,大聲講嘢不代表我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