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黑蛋用Streamlit速成天文資料分析Web App」系列文[24]:在重力波事件統計頁面上呈現緻密星體質量分佈圖

蘇羿豪
·
·
IPFS
·

黑蛋邊聽著podcast邊看著PM貳婰舞傳來的訊息:「『重力波事件列表』頁面已經符合客戶需求,你可以接續開發『重力波事件統計』頁面了。客戶想要了解重力波事件列表中的這些緻密星體的質量分佈,大概會落在哪個範圍內。」

黑蛋在03_Gravitational_wave_statistical_charts.py這個Python script中,先用plotly.express.histogram各別畫出事件列表中緻密星體1和緻密星體2的質量分佈直方圖,得知它們的質量範圍大概介於1~100倍的太陽質量。但他覺得這直方圖有點難以進一步探究,於是,他再以plotly.express.scatter畫出重力波事件的質量散布圖,橫軸為緻密星體1的質量,縱軸為緻密星體2的質量,每個資料點代表不同的重力波事件,其大小及顏色深淺則用來示意它們合併後的質量。

黑蛋記起神秘的宇宙社團成員跟他提過,中子星這類的緻密星體的質量上限約莫為3倍的太陽質量,超過就會無力支撐自身重力而塌縮成黑洞。所以他在質量散布圖以綠色虛線畫出界線,發現目前觀測到的重力波事件大多由兩個黑洞互繞合併所產生,這跟2020年11月4日的「每日一天文圖」所呈現的重力波事件質量分佈圖相符。

黑蛋完成「重力波事件統計」頁面後,繼續聽著台語版的「每日一天文圖」podcast

此系列文由蘇羿豪撰寫,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4.0(CC BY 4.0)國際版授權條款」釋出。另外附上此文所提及的重力波資料分析app以及完整程式碼連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蘇羿豪"開放天文 拉近群眾與星空的距離" 中央大學天文博士,現為公民天文學家,致力於透過創作故事、遊戲等有趣體驗來推動開放科學,並運用生成式AI開發天文教育產品,著有《資料視覺化:用Python為星空作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與AI探索天文」如何用Bolt製作一個角色扮演遊戲,讓玩家認識能取得天文觀測資料的Python工具?

「與AI探索天文」如何用Lovable製作一個角色扮演遊戲,讓玩家透過大學社團博覽會認識各個天文研究領域?

「與AI探索天文」如何用Claude的深入研究功能,撰寫一篇基於最新研究發現的火星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