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曲》文明的回聲與甜點的靈光
彌撒曲。
聖光穿越穹頂——
我在遠方,
尋找千年的足跡。
貝多芬。
〈給愛麗絲〉在耳邊流轉,
移動的文明,
帶我抵達——
夢娜麗莎,
凝視
《加納的婚禮》。
我,
嘴裡含著提拉米蘇,
想著——
蘇格拉底。
---
導讀|一場跨越時空的凝視
這首詩是一場文明的巡禮,也是一種靜默的凝視。
從神聖莊嚴的「彌撒曲」開場,詩人將我們置身於歐洲教堂穹頂下,讓「聖光」成為時光的入口。而在音樂的陪伴下——貝多芬與〈給愛麗絲〉,我們乘著「移動的文明」,來到畫作與思想的現場:
《夢娜麗莎》的凝視,是藝術中的永恆之眼;
《加納的婚禮》再現聖經故事,也召喚了宗教的共感記憶;
提拉米蘇的甜,卻意外成了哲思的觸媒,引向蘇格拉底的影子。
這首詩不是時間軸上的線性行走,而像是一種文明的「橫切面」。在那個瞬間,藝術、哲學、甜點與音樂並存,沒有主客體之分,只有「我」的凝視與被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