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What If 人生有如果 · 第四天

如果不考慮能力和現實條件,你可以體驗一種與現在不同的職業

hsiang6912n
·
·
IPFS
·
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體驗怎麼樣的生活

如果不必考慮現實,我想活成誰?

我的工作,我的角色,往往不是單純的選擇,而是與能力、現實、期待、責任交錯出來的結果。很多時候,我不是不想選擇別的生活,而是無法。那如果,暫時放下所有現實條件、不問錢、不管成就,也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會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一切可以不問代價,我想當一位旅遊達人。背著小包,帶著一台相機與一支鋼筆,走遍世界角落。早晨在山裡醒來,中午坐在異國的市場寫字,黃昏時和陌生人交換故事。沒有行程表,沒有績效表,甚至沒有手機訊號。只有呼吸、路、風和景色,讓所有的時間,在這一刻都停止。我想用自己的眼界,去開闊更多未知世界,用相機捕捉、記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城市的呼吸。

我想那不是一份職業,更像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不需要「做得好」,也不用變成「厲害的誰」,我只需要用文字把世界的細節記下,為那些無名的風景與沉默的人,留下聲音。然後一步一腳印的走遍世界各角落。

而我們常被稱作「那個誰」——某個職場角色、某個家庭成員、某種功能性存在。你可能是「那個很會處理事的人」、「那個會負責的人」、「那個應該要懂事的人」。但當我們一直扮演角色,就會忘了:名字之前,我們只是個人。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身份,我想用「感受」來取代「職責」。我不再需要被記得為「某個會什麼的人」,而是「那個曾經讓人安心、啟發、或被理解過的人」。我想成為一個能讓別人停下來呼吸的存在——無需說太多,只是陪著,就足夠。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是被需要的,而不是因為誰而被需要時出現。

因為我們的生命不只是用來證明「我可以」,它也值得用來體驗「我想要」。當我幻想自己不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存在,而是為了體驗更多不一樣而活,那些被犧牲的細節,那些壓抑的渴望,彷彿都有了出口。而失敗、痛苦、絕情,都是一種歷練,但卻也是最尖銳的武器,時刻不斷的刺痛,那內心最深處的另一個自我。

我不再是誰的誰,不再是一張身分證或是稱謂,旅途中寫下記錄的自己,是坐在無數城市角落的自己,是在夜裡與月亮交談的自己。這樣的我,也許沒有更成功,但肯定更完整。

最後,

你不一定要馬上丟掉眼前的身份,
但你可以偶爾問問自己:「如果不必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不是為了逃避現實,
而是為了提醒自己——你還有可能。
還有可能成為另一種版本的自己。

經過時間的磨練,人不是變得更好,
就是在現狀中獲得更多的歷練。
我們最害怕的,其實不是失去那些能掌握的東西,
而是在過程中,悄悄丟掉了自己。

那些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我沒事」、「我可以」、「我不怕」,
有時恰恰是最脆弱的地方。

你不必急著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也不需要急著成為多成功的人。
只是——捫心自問:
在這一刻的你,還認得你自己嗎?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siang6912n寫作能開啟內心的另一個自我,放飛一切煩惱 不快樂,提起筆,寫下所有有關感受的一切事物,只為得到心靈上的沉澱,共勉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走向自由

解脫的可能

從煩惱中學習

七日書|What If 人生有如果 · 第四天

如果不考慮能力和現實條件,你可以體驗一種與現在不同的職業

hsiang6912n
·
·
IPFS
·
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體驗怎麼樣的生活

如果不必考慮現實,我想活成誰?

我的工作,我的角色,往往不是單純的選擇,而是與能力、現實、期待、責任交錯出來的結果。很多時候,我不是不想選擇別的生活,而是無法。那如果,暫時放下所有現實條件、不問錢、不管成就,也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會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一切可以不問代價,我想當一位旅遊達人。背著小包,帶著一台相機與一支鋼筆,走遍世界角落。早晨在山裡醒來,中午坐在異國的市場寫字,黃昏時和陌生人交換故事。沒有行程表,沒有績效表,甚至沒有手機訊號。只有呼吸、路、風和景色,讓所有的時間,在這一刻都停止。我想用自己的眼界,去開闊更多未知世界,用相機捕捉、記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城市的呼吸。

我想那不是一份職業,更像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不需要「做得好」,也不用變成「厲害的誰」,我只需要用文字把世界的細節記下,為那些無名的風景與沉默的人,留下聲音。然後一步一腳印的走遍世界各角落。

而我們常被稱作「那個誰」——某個職場角色、某個家庭成員、某種功能性存在。你可能是「那個很會處理事的人」、「那個會負責的人」、「那個應該要懂事的人」。但當我們一直扮演角色,就會忘了:名字之前,我們只是個人。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身份,我想用「感受」來取代「職責」。我不再需要被記得為「某個會什麼的人」,而是「那個曾經讓人安心、啟發、或被理解過的人」。我想成為一個能讓別人停下來呼吸的存在——無需說太多,只是陪著,就足夠。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是被需要的,而不是因為誰而被需要時出現。

因為我們的生命不只是用來證明「我可以」,它也值得用來體驗「我想要」。當我幻想自己不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存在,而是為了體驗更多不一樣而活,那些被犧牲的細節,那些壓抑的渴望,彷彿都有了出口。而失敗、痛苦、絕情,都是一種歷練,但卻也是最尖銳的武器,時刻不斷的刺痛,那內心最深處的另一個自我。

我不再是誰的誰,不再是一張身分證或是稱謂,旅途中寫下記錄的自己,是坐在無數城市角落的自己,是在夜裡與月亮交談的自己。這樣的我,也許沒有更成功,但肯定更完整。

最後,

你不一定要馬上丟掉眼前的身份,
但你可以偶爾問問自己:「如果不必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不是為了逃避現實,
而是為了提醒自己——你還有可能。
還有可能成為另一種版本的自己。

經過時間的磨練,人不是變得更好,
就是在現狀中獲得更多的歷練。
我們最害怕的,其實不是失去那些能掌握的東西,
而是在過程中,悄悄丟掉了自己。

那些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我沒事」、「我可以」、「我不怕」,
有時恰恰是最脆弱的地方。

你不必急著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也不需要急著成為多成功的人。
只是——捫心自問:
在這一刻的你,還認得你自己嗎?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