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ammmmm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y 2

lammmmm
·
·
人生中有哪一次,是你作了一個「重構生活」的選擇後,覺得終於做了順從自己意願的事,又或是有對得住自己的感覺?

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聽話」的小孩。從小到大,我習慣傾聽、習慣順從,也習慣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在家人眼中,我是懂事的;在老師眼中,我是乖巧的;在朋友眼中,我是好相處的。我以為這樣的「聽話」代表被愛、代表值得,但長大後我才發現,那樣的我,很多時候是被期待塑造出來的版本,不一定是真正的我。

回想人生中那些看似是「我自己做的選擇」:念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維持怎樣的人際關係,其實底層邏輯往往是別人會不會開心、這樣做會不會讓人失望。我以為那是我的自由意志,其實只是習慣了在別人眼裡尋找方向。而那樣的我,慢慢失去了聲音,也失去了對自己的感覺。

真正的轉折,是當我開始學會「劃界線」。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我的教育告訴我,「拒絕」代表不聽話,「生氣」代表我變壞。但我開始發現,如果我總是壓抑、總是配合,那個被我藏起來的自己,會越來越委屈,甚至在某一天再也不想出來了。

於是我開始練習說「不」。一開始只是些小事:不想吃飯、不想接電話、不想被情緒勒索。後來,這份力量漸漸延伸到更深的層面:我開始表達憤怒,開始對不合理的期待說不,也開始要求別人尊重我的選擇。這樣的改變,不只是關於和家人之間的界線,更是我與自己的關係重生。

我開始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沒有人會失望,我會怎麼選?」當我願意誠實回答這些問題時,我才發現,原來順從自己並不自私,而是一種勇敢。這件事情重構了我畢業後的生活。我不再只是為了被肯定而活,而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平靜與自由而活。

我開始嘗試做讓自己快樂的事,開始容許不完美,開始接納自己的情緒與矛盾。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對得起自己」了。我始終相信,我們要懂得愛自己、順從自己,生活才會活成我們喜歡的樣子。而愛自己,並不是一直對自己溫柔,而是願意誠實面對那些不再適合的關係、界線與選擇。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