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eng(Yetta) OuY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愿爱永不止息| 谢谢生命里的积极反馈者和守护者

Feng(Yetta) OuYang
·
记录了作者申请在UCL硕士和申请到博士第一年学费资金所经历的祝福和反馈

谢谢生命新阶段的遇到的积极反馈者和守护者们。

回顾生长旅途,哪怕记忆和解读总在变化,心态、心境与视角不断更新,但始终会记得一路上遇到的家人、亲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们,以及那些陌生人——在不同阶段给予我不同的温暖和善意,像心里的清泉和暖流。不同阶段、不同方式、不同时长的共在,那些特意而为的善意变得瞬间而永恒。

有的人也许只在我们人生旅途中短暂停留然后告别;有的人可能在后来的互动和彼此的变化中,关系更加平静和淡然;有的关系也许留下了些许伤痕与隔阂,但这些也照见了我当时内心的脆弱与伤口以及成长的复杂。人生精力有限,我们忙碌地行走在各自的生命轨迹中,在不断迁移和流动的空间中,遇到不同的人。

很多时刻会想:如果没有父母亲人的支持,没有老师的鼓励信任,没有过往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努力,没有在旅途中遇到的善意——无论是童年在乡村、在国内的求学历程、在公益的全职投入、在不同地方的短暂停留,还是在伦敦这两年——没有这些祝福和美好的记忆,我哪怕个人充满无限的力量,也无法靠一人存活和继续像现在保持勇气与好奇去探索。

爱是流动和不断生发的,资源会枯竭和贫瘠,但爱会生生不息。这些帮助和善意,不像一个看得见的物质资源会用完。相反,很多帮助和支持,虽然只是发生在那个当下,但其在内心产生的涟漪是持续流动的。也许无法直接见面亲口告诉每一个人 Ta 们给予的支持有多重要,也没有将相同的支持和帮助直接回馈给 Ta 们。但那些种子,会通过我们这个载体,带到另一个地方另一些人身边。

希望大脑能把所有这些生命中给予的反馈、善意、支持的瞬间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随时在困难、失望、难过时拿出来看看,让我们在迷茫困惑的时能记得那些光亮。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写下的文字也好,回忆也好,会因为记忆不全面以及书写能力的不足而不全面和遗失,因此这是一篇不完整甚至有瑕疵的感谢记录。

在过去,无数次表达和想起许多重要的人:孩子、老师、公益讲师、同事伙伴,以及许多结识的公益和社会创新伙伴。Ta 们真诚、质朴、有思考、有爱孩子的那份心。也许正是因为遇到的资源有限,一起经历了寒冬与困难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的人和关系反而更加纯粹和真诚。

三年前,离开第一家公益机构、萌发去海外深造的想法,到延期一年入学,以及一家三口来到伦敦攻读硕士,到现在间隔等待秋冬春夏四季,准备继续探索研究——我相信研究是当下可以继续探索那份在尚未完成的心愿以及兼顾育儿的义务与责任的重要道路。

硕士阶段,将这长达十年的乡村教育志愿和全职实践,所思所想以及所读的书,一起融入在不同主题的论文里。

还记得每个学期没日没夜构思和聚焦不同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理论,阅读相关文献,论文写作的一点点积累和提升,过程中和不同导师们学习和交流,她们耐心答疑解惑,每次收到论文反馈有紧张有感激与兴奋——原来关于中国乡村科学教育的议题是可以被共鸣的,有更清楚的方向如何进行下一步提高。


最后也幸运能选择最感兴趣和有挑战的研究议题,把过去亲历行动的乡村科学公益项目和那些老师们一起的探索和行动写在硕士研究论文的致谢中,那些每一个被提及的人还有没有提及的人,都是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论文致谢节选

首先,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 Dr. Helen Longlands。即使在面临挑战时,她始终以温和的指导和富有洞察力的提问支持我,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本研究的热情,并坚定了我完成这项研究的信心。

我深深感激我伴侣 Vital 和我们的宝宝小自然。我们一家在伦敦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是ta们给予了我不懈的爱与支持。Vital 全身心照顾我们的孩子,这份付出让我得以专注于学业,小自然的存在也持续激励我坚持追逐梦想。

我由衷感谢参与我研究的前同事和乡村教师们。ta们慷慨分享的经历与观点为本研究带来了宝贵的灵感与洞见。

感谢我的朋友 Sobayo 和 Esther,在过去四个月艰难的时光中,为我和家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特别感谢我在伦敦结识的新朋友 Joy,她真诚地关心我的研究主题,并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和指导。

我也感谢在学习期间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倍感温暖。我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们,包括无血缘关系的“科学奶奶”。ta们坚定的爱、信任与支持,让我学会了独立与坚韧,也让我始终相信努力的意义。

最后,我感谢上帝赐予我家庭和陪伴的祝福。愿世间所有人——尤其是女性——都能拥有自由绽放的力量与机会。

还记得等待两个月收到论文最后反馈时的泪流满面和激动喜悦!MA EID Cluster Dissertation with Integrated Research Teaching (DwIRT) 23/24

Exploring Gender Equalit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China A study of an NGO and Its Partner Rural Teachers Through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SUMMATIVE FEEDBACK

Overall Comments

This dissertation is a carefully presented, original study exploring the important issue of science teaching in rural China.

The introductory sections present an engaging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rawing on a number of recent studi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is clear, with some discussion of wider literature, although it could have been beneficial to have a little more detail on other work bringing together capabilities and education. There are good reflections on limitations of the CA.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China, and the global context is comprehensive and wide-ranging, and identifies gaps which the study will address. There could perhaps have been a little more integration of the CA perspective with the literature on gender and science in this section, but overall the engagement with theory is original and detailed.

The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y is thorough and reflexive, with discussion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oject.

The analysis explores a number of conversion factors; the specific role of NGOs (and significance of gender neutrality); and teacher functionings and capabilities. For each of these, the main points are integrated with key ideas from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to provide deeper insight into gender inequalities in learning about science. Some usefu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are provided in the conclusion.

Areas for Improvement:

Although this is carefully presented overall, in some places a little more proof-reading would have been helpful.

A small point but the table on p29 is too small to read.

AGREED GRADE*:    A

这些反馈进一步给予我读博的信心,更鼓励了不要轻易满足,看到了可以提升的地方,这不是终点,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探索!

过去学习道路上离不开老师们的影响。

虽然常常对中国的社会现象和教育抱有批判态度,也在许多文章中反思和批评了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例如:价值观偏向功利、学习缺乏自主性、未能激发兴趣与渴望、应试导向、被动学习多而自主选择少,以及学校阅读量不足等。但在这些不甚乐观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从小学到高中的乡村到县域的公立教育里,我依然遇到许多负责任、令人难忘、教导我们为人处世,探索世界,去阅读思考的好老师们。

一直想感谢大学在台湾交换学习期间遇见的宋天瀚老师、赖怡如老师、韩允中老师。虽然在台湾学习不到半年,但他们为人正直,展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启发我独立思考,鼓励去发声表达,培养社会洞察力与责任感。

十多年来,他们见证了我人生中很多关键的成长阶段——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如亲人朋友一般交流和支持,谈成长、聊事业,老师们知无不言、倾囊相授。

还记得来英国前在厦门遇到韩老师其和我们一家人交流的那份亲切,还记得宋主任一直鼓励我去用不同的视角思考和看待中国,鼓励我不要放弃梦想,也提醒要在家庭中相互扶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而是要一家人心在一起。

台湾的国文老师在今年6月写给我们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十多年来,我看着欧阳长大、成家、立业,看着欧阳一步步艰辛地往前走,完成自己的梦想,这都是为人师表的福气......不论如何,我已经完成对欧阳所有的护持任务。我已经尽了所有的责任。未来的人生中,只期盼你们可以互相扶持,白头偕老,更进一步。感谢在欧阳最艰难、茫然的过程中,还有你和亲生儿女陪在身边,陪着欧阳一起走下去,迎接更璀璨的未来,我心愿已足。未来,欧阳会面临更艰钜的挑战,但我对你们有信心。天塌不下来,在你们两个同心协力之下,所有的困境,都会化险为夷。我也相信,欧阳有望成为未来最有成就和发展性的学生,也能成为对世人贡献度最大的人。”

2019年,在奖学金以及机构的支持下,我有幸在美国Watson短暂学习交流,期间遇到80多岁的Ron教授——一位如苏格拉底般的导师。

他支持我探索好玩的科学项目,每周导师见面交流教育、科学与领导力的关系。分别前,他问我是否想留在美国继续深造提升,认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中国需要,全世界也需要,研究可以更好提高我做的事情的力量。我那时候希望回国将所学带入公益实践。直到三年后邀请他作为推荐人提交英国硕士的推荐信,他在生命尾声给我写了一封未公开的推荐信,可惜的是,再也无法联系到他,从一位共同认识的人那里得知,90岁的他已经失去了大部分记忆。硕士毕业后多么希望能表达对他的感谢!

这些老师们教我的时间都不足一年,但给我的影响确实一辈子的。他们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人文,包容,正义,温度,不是教导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对话,倾听与回应。她他们在乎和支持学生真正的生长,而不是功利心地成就,鼓励学生保持良善和做出改变的勇气。

在英国求学期间,我的特殊身份是一位10个月大孩子的养育者,是一位刚抵达伦敦的异乡人,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业以及养育,感谢我们一家人收获了许多善意与帮助——导师、同学、社区,温暖有爱。

感受到一个文明社会的包容、多元与友善,也看到了学者们的担当与理想,以及ta们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这些经历让我看见了不同国家与文化所构成的丰富世界与更广阔的未来。

前几天也提到在求职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真诚的反馈与建议,哪怕最后被拒绝,也感受到了被支持。这些反馈让我更有耐心不妄自菲薄,很多的能力和社会认知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长期的努力。

某教育研究职位反馈

“Yetta impressed us with her experience in edtech research and her enthusiasm for the role was clear... Her distinctions she achieved as part of her Masters were particularly impressive.”

来自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反馈

“Feng was clearly very ambitious and keen to share the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 with digital audiences. The panel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seen Feng show more curiosity when it comes to content...”

来自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另一个反馈

“It was a pleasure to meet Feng and the panel really enjoyed her interview. As there is such a focus on both verb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we feel that her strength is more in the written communication. She would bring stro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Feng was hugely enthusiastic about the NHM's mission. She would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would be a good ambassador for the NHM.

来自FORWARD的反馈

“We were impressed by your intelligence and passion for promoting women’s and girls’ engagement in science... We encourage you to apply for future vacancies that match your background and your enthusiasm and expertise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从今年三月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在公共平台上公开博士申请经历和寻求资金支持研究的文章。回想起刚被博士录取时的喜悦,曲折地申请结果,喜悦不到一天,在导师邮件反馈下却发现学费竟是原以为的三倍,不安无助,比预想的困难,是硕士的学费经济困难的三倍,是生活的六倍甚至是因为一家人而放大的18倍!但这次却没有什么机会和幸运申请到任何奖学金。

那段时间,几位伙伴提到也许可以去众筹,我并不确定这样是否合适,后来阅读一本关于寻求帮助的书籍,与其等待和抱怨,不如先迈出了向外寻求帮忙的第一步。

虽然现在想想也许些匆忙和焦虑,但经历了喜悦、坚定与感动,也面对过羞耻与恐惧,最终学会了接纳自己那时候呈现的脆弱和不足。

那一份份来自远方温暖的支持以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和成长。

虽然最后没有申请到任何国内国外的奖学金,加上被外界的一些声音影响带来压力,后期新增寻找线上伙伴们的支持也让我有心里负担——不想占用她们的信任和资源,以及隐形给她们给自己带来莫名的压力。

我也在反复思考到底能做什么,怎样才算足够,怎样才能勇敢出发,经济的不足影响了我对读博的看法,甚至削弱了好不容易积累的决心与笃定。我知道再犹豫下去,我可能不得不放弃。

但最终通过四十来个伙伴们的共同支持以及一位前辈的慷慨救急,让启动第一年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份看见,支持和鼓励和祝福,永远铭记于心。

那段时间,我把每个伙伴的名字和支持整理在表格,在悲观时候想到这些一个一个的个体真实的鼓励。我们怎么可以被拒绝和恶意揣测打败而忘记身边所获得的这些善意与支持呢!

这些部分的文字,不想过多解释,部分放在这里,令人泪目的是一些家人朋友伙伴们的支持,不会有太多附加条件,是会让内心的负担更轻盈一些。我以为要不断努力和想着去回报答谢才足够,但她们却告诉我,把爱传递下去以及专注好这份研究。

让我不要羞愧告诉我没有做错的YL

为啥要shame呢?你在一个奖学金非常不公正的系统里靠自己为自己筹学费,已经非常棒了!我上次跟你说过,当教育需要自己动员一大把钱投入进去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会改变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比如你会有羞耻感,会有一系列的担心和挫败。本来你没有任何错误,却会开始怀疑自己。这其实就是一个游戏。你在申请和读博的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这个游戏是如何被设计的……我说这些是想告诉你,这套制度本身就是让你拿不到奖学金的,是掠夺性的。所以无论如何,不要怀疑自己......希望你不要怀疑自己.

第一个给予回应和支持的LH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切都建立在健康基础上。别太挂心。我只是把前人给我的帮助传递给你了而已。

一直默默支持关注的社会创新伙伴YJ

I am so proud of you. Your story is so inspiring. 我相信你所做的努力都不只是为了你自己,总还有些人在为了帮助更多人而努力。我愿意支持这样的人去追梦;你真的超级棒!

善良勇敢的Heather妹妹:

亲爱的,看到你的公众号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点点。我们个人能给的帮助可能很小,只是非常微薄的力量。因为我知道读博需要很多的资源,我觉得如果能解决你全部问题的,最好还是一些机构或者超级有资源的个体。你主要就是在学费,其他的生活费和住宿费后面兼职都能慢慢解决。希望你能碰到一些更有力量的大机构或个人来帮助你。我们就尽微薄之力吧,好好读博,加油!

一起做过志愿者交流不深但无比智慧的SW

你的故事很值得被看见,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也有与命运搏斗的勇气和毅力。你值得。不必有负担,这是一份带着祝福的赠与。对了,我不需要还款,也没那么爱学习😄。组织活动对你可能是负担,就算你有八百个分身,还是要省着用点力......你的未来可以先专注在科研,别为钱太发愁。谁知道你会不会改变世界呢?

曾经支持过关注过也不断做教育的XJ:

嗨Yetta~我愿意做你的“天使投资人”,助你一臂之力~读到你的文章,真的非常为你感到骄傲,更骄傲的是你向世界敞开的勇气、信任、联结,对目标的坚定决心,以及在资源有限时的创造。

给予我反馈和让我不要害怕沉没成本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的WS

看到你在伦敦带娃求学很不容易但又很有毅力~很愿意支持你。我只有两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考虑一下:第一,你在文章里提到了AI,但感觉你还没有特别重视它。所以希望你花更多时间了解AI,把目光放在“未来AI可以如何支持你想做的事”上,而不仅是现在的AI。如果你愿意,我也愿意陪你一起探索这个点;第二,如果(假设)哪一天你觉得继续读博的主要价值只剩下头衔或者沉没成本,也希望你有勇气不再继续,而是用别的方式追梦......

曾经的伙伴XWZ:

祝你博士研究顺利,相信神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鼓励我不要退而求其次的MD

看了你的读博故事,请加油。我在国外读过硕士,知道那有多难。我对你研究的议题非常有兴趣......

远方的同样关注科学教育的姐妹SQ

和家人看了你的帖子,想支持你。我们能力有限,但很愿意这样做,不需要你偿还。我们商量好了,纯粹支持朋友......不用有压力,专注研究就好,先把学业完成吧~

PF

身心双重压力下,庆幸你还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以投入。砥砺前行!

从未见过但听过了解的HWN

一点心意,愿生活求学一切顺利;谢谢你为乡村教育的理想小小支持;愿你的女性科学教育理想燃起火花;你不用太多顾虑😋

有很多相似的不断提供支持鼓励的KK

作为从江西出去看世界的女性,也希望你能为江西的女生们做些分享......你做的性别教育和科技赋能女性的事,我觉得特别重要,也愿意参与支持。没有同情你,而是觉得你的议题让我很感兴趣。

希望我们一家三口幸福健康的BT

你们一家三口幸福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钱只是我们前行的约束条件,但约束也会催生创新......希望一切会越来越好,我们都还在努力🤗

希望关系更纯粹的姐姐QL

我的能力很有限,但真的想做点什么......但我不想被定义为“合伙人”或“合作伙伴”,我对这些标签比较抗拒......我希望是细水长流、粘度更高的支持互动。后续我会慢慢积累,也欢迎你随时更新我你的情况~

愿意去了解资料再选择支持的YT: 

您好,我昨天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把您的公众号也都看了看,包括橡果科学的公众号,觉得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您的研究让我很感动,所以想先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只是在英国自费读博,觉得您很有勇气和前途......

教育女性前辈让我不要总想着报答这些HF: 

相信你一定能活出最好的自己!带好小自然,勇敢向前走!办法比问题多。一定要幸福生活,快乐向前!

希望我做想做的事情的善意的姐妹PP: 

你好山羊,我看了你的博士研究计划和经历,很愿意支持你。你很勇敢,在很多地方读博士是有津贴的,但英国文科津贴少。你经济有困难还愿意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我很敬佩......希望你做想做的事。

有共同朋友因为信任朋友信任我们给予大大支持的CY: 

你的经历和文字是我们的力量。先行动,遇到问题再想办法。外套很勇敢,和你一起挑战生活。你的学习将来会帮助更......

00后却无比勇敢的SY: 

刚看到你的公众号,很有感触。你身上的韧劲和生命力非常吸引我,也能共情你的文字......我心里有博士梦,但想等机缘成熟时再读,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

XF: 

看到你的文章很触动,不知道筹款情况如何,需要时我也愿意支持。你没因经济困难放弃学业,值得佩服,也相信很多人愿意支持你。先收着,女性间互相支持。

Martin: 

您好,从朋友圈读到您的支持文章。我一直想参与公益/支教,没机会,愿尽绵薄之力支持您......

WW: 

尽情体验和探索生命就是成功。期待再见面时,仍是灿烂热烈的自己。

一直关心我们的KBX夫妇: 

在异国ta乡,除了理想,家就是一切的源泉,祝福你们,何况我们支持的不是生活,而是你的梦想......

最后收到的一份珍贵的支持ZHD: 

谢谢山羊的真诚回应,有感恩和心疼。希望这份支持非限定,全权由你作主,不希望你有回馈压力。若有动摇,坚持学业和写作。未来有条件时再将爱传递。

还有那些默默点赞和赞赏的朋友们,有的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加油和鼓励和默默转发!

也还记得八十来岁的ST老师电话交流提醒我:不要忘记乡村的根,不要做别人看不懂听不懂的学问,不要走精英的道路,不要到后面听不下别人的建议了。”

也还记得和一位公益女前辈和女性科学家交流,她们都讲述了学术研究、理想、科学精神对于实践推动的重要性,也谈到了她们家庭成长环境对她们成为科学家的养分。这让我更加感受到支持女性科学资本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那位最爱阅读一直很敬佩的女性榜样说的支持我任何的决定!!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鼓励,面对巨大的困难,我依然没有继续推进众筹和决心出发的勇气与决心。我的处境曾令我羞耻难受,我不是那个意气风发又有研究能力又有经济能力又有理想从容轻松的样子,而是被高昂的学费和申请奖学金现实压力差点打败和退缩的那个人。

在寻找不同途径资源的难关下和各种忧虑下,美玉文宾美琴这些公益大哥大姐们也在尽可能想着寻找资源支持着我,我被鼓励寻找公益路上遇到的贵人女性榜样LX帮忙,是她,给予了我一次重要的珍贵的救急,她鼓励我不要轻易放弃,原来她出国追梦时一开始也经历了饥饿和困顿,但她却把这份经历变成了她理解社会正义,增加同理慈悲之心,理解支持善意的起点。

她所期待的不是那份冠名或写在研究的感谢,不是要把研究做的多么成功,而是去把这份爱未来继续传递下去。那次交流后的几天,心里一直被感动着,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这份这么大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你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轻松,不要有心理负担”。

是绝大部分的女性姐妹们榜样们,是那位勇敢探索过理想的前辈,47个朋友圈和共同朋友圈好友们一点一滴的善意,以及在绝境中英国签证政策地人文主义,还有看不见的支持,一起给予了这次继续研究的一次重要的托底——先勇敢向前迈一步吧!

前几天收到最后一个等待了四个月的国内奖学金拒绝信后,痛哭了两次,留给下决心的机会和时间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停止幻想,不再犹豫,知足已获得的支持。就像2016年那句“机构只有1%的资源去做科学”,限制和困难总在考验我们的信心决心和初心,其实这1%已经可以足够去开始了。如果要等待“足够”的,有“安全感”的条件,可能永远不可能现在出发和到达。

还记得姐妹Joy跟我分享研究之旅,甚至把其房间给我断奶和学习,在我依旧迷茫的时候说

“既然筹到了第一年的学费,有伴侣支持,就要下定决心做研究,这条路不容易,但走出来你人生无悔,不枉那么多人支持你。”

之前从未如此期待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意识到前路的曲折漫长艰难孤独和不确定,但我这几天充满了很多喜悦与感动——感谢神储备了那么多人给予我支持,给予足够的丰盛的支持与鼓励,这些会转化为无限的爱与希望。

7月13日,过去已经过,一切都是新的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