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台灣駭客協會聯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被發現可以遠端操控手機的駭客程式:EXThack Hook 完整解析

台灣駭客協會聯盟
·
·
本文將深入探討一款駭客圈盛傳的Android 操控程式—— Hook,並透過真實案例揭露它。
不被發現可以遠端操控手機的駭客程式:EXThack Hook 完整解析

在現今高度數位化的社會中,智慧型手機幾乎成為了每個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成為了駭客的首要攻擊目標。本文將深入探討一款駭客圈盛傳的Android 惡意木馬程式—— Hook,並透過真實案例揭露它。

點進下方咨詢遠端操控手機駭客:

有任何尋求委託駭客服務僱用駭客需求的,請聯絡我們協助您

聯絡委託駭客工程師:Telegram:@ext_hack

Hook:行動設備的無聲入侵者

Hook 是一款由暗網駭客社群所販售的先進 Android 惡意程式,主要功能是讓駭客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完全遠端操控手機,甚至像操作自己手機一樣,執行各種指令。其搭載的 VNC(虛擬網路計算)模組,讓駭客能直接看到並操控手機介面。

與早期單純竊取密碼或簡訊的木馬不同, Hook 融合了更完整的功能,包括:

✅ 即時畫面操控

✅ 文件管理與下載

✅ WhatsApp、Telegram 訊息截取

✅ 精準 GPS 定位追蹤

✅ 自動輸入、滑動、模擬點擊等交互功能


真實案例 1:企業高管手機遭駭,數百萬資料外洩

2024 年 11 月,某歐洲大型企業的財務主管在飛往美國出差時,曾在機場免費 Wi-Fi 環境下,誤下載了一個看似官方的 Google Chrome APK。數日後,公司內部帳號接連遭駭,數百份高機密財報流入暗網販售。

事後調查發現,該主管的手機正是被  Hook 控制。駭客透過 VNC 模組即時監看操作,竊取了加密錢包憑證、企業郵件帳號密碼,甚至直接轉移了內部資金。


Hook 的技術細節與滲透能力

核心功能解析

  • WebSocket + AES-256-CBC 雙重加密流量 有效隱藏與遠端伺服器間的通訊。

  • 完整操作模擬 可遠端執行點擊、長按、滑動、輸入等操作,連刷臉解鎖都能繞過。

  • 文件與訊息全面存取 能下載所有文件、截取即時通訊內容。

  • 精確定位與監控行蹤 利用訪問精確位置權限,實時追蹤目標所在。

駭客操控場景範例

駭客可在手機螢幕上模擬輸入銀行 App 密碼,發送轉帳請求;或在社群軟體上假冒目標身份詐騙親友。


真實案例 2.:台灣學生遭駭,家長存款險遭詐騙

2025 年初,台灣高雄一名高中生在社群上看到「破解遊戲內購買」的免費 APK,下載後不久手機異常發燙,帳號莫名被登出。數天後,學生父母接到自稱兒子「朋友」的訊息,要求緊急匯款協助解決債務。幸好家長起疑,未依指示轉帳。

調查結果顯示,駭客利用  Hook 控制該學生手機,藉由 WhatsApp、LINE 等社群軟體向家人行騙,試圖詐取存款。


Hook 如何被散布?

駭客透過多種方式傳播  Hook:

  • 假冒官方應用(如 Google Chrome、遊戲輔助工具)

  • 假網站、釣魚郵件中的連結

  • 偽裝成工作相關軟體,甚至假冒企業 IT 部門發送安裝檔案

常見包名包括:

複製編輯com.lojibiwawajinu.gunacom.damariwonomiwi.docebicom.yecomevusaso.pisifo


真實案例 3.:加密貨幣投資人錢包憑證遭竊

一位澳洲投資人因下載了一個看似官方的交易平台 App,結果 48 小時內加密貨幣錢包憑證被盜,損失價值約新台幣 800 萬元的比特幣。 Hook 不僅竊取錢包資料,還遠端下單、轉出資產,完成完整詐騙鏈。


如何防範  Hook 與類似木馬?

務必遵守以下資安習慣:

✅ 僅安裝來自 Google Play 或可信來源的應用程式

✅ 不隨意開啟不明連結或下載可疑 APK

✅ 定期檢查手機權限設定與安裝應用

✅ 安裝專業資安防護 App,定期掃描惡意程式

✅ 開啟雙重驗證機制,加強帳號安全


專業數位安全支援:EXThack 駭客聯盟的服務

面對手機被駭、帳號遭盜、資產外流等數位風險,EXThack 駭客聯盟可協助:

  • ✅ 數位鑑識與入侵溯源

  • ✅ 協助報警、支援法律程序

  • ✅ 專業技術團隊出庭作證

  • ✅ 為受害者提供取證報告、修復方案

我們來自暗網精英技術社群,具備協助您對抗各種數位威脅的專業實力。如需幫助,請立即聯絡 EXThack 團隊!


結語:數位時代,人人需自保

Hook 的出現提醒我們,駭客攻擊技術已日益成熟,任何疏忽都可能成為攻擊破口。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數位防護習慣,更該學會辨識潛在威脅,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共同守護我們的數位財產與生活。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