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书影24年

曾经说过很多次为什么喜欢刘宇昆,但最近越来越意识到刘宇昆之于我的私人的重要性。
我最近逐渐发现,在我人格还不成熟健全,我对自己的肯定没有办法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在我作为女性、性少数、性侵校园霸凌受害者等等不断的慢性地被社会边缘化的前提下,在我的自尊心总是处于被缓慢挫伤的状态里,我自爱的渴求和自尊的矛盾,会让我需要别人的肯定,而且这个别人往往是男性。当我逐渐过渡成长之后,我通常会在某个时刻发现这些男性的浅薄和虚伪,然后离开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给我真正的爱和支持。
但在当时我是如此需要,以至于爱的假象也能稳定我的成长。尤其是在尝试进行自我构建的早期,因为我越脆弱就越不自信,越不自信就越厌女,越厌女就越容易信任他们,也越需要他们的认可。在此过程里,刘宇昆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有男性的身份,却做出了不傲慢的选择,他在总是拒绝我的世界上为我开了一道门。在这些我生命中(会随着我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少的)需要男性的时刻,很庆幸我抓住的稻草是刘宇昆而不是刘慈欣,我不敢想在没有性别意识的时候认真读完后者的书,作为一个好读者的我,自尊会产生怎样的淤青。
写到这里想起来《好东西》,小叶喜欢眼科医生的原因也不过是“他经常夸我”,这点我能relate,当她为自己争辩“我只是更有勇气去爱”的时候我也能relate,但昨天我突然领悟到,只有爱的勇气没有不爱的勇气,那就不是勇气,那只是爱的渴望。之所以说有勇气,就是能面对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说自己有敢爱的勇敢,但是无法面对不爱的现实,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追求到的自然也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渴望的爱像蹦极,知道有绳子拴着,觉得自己不会掉,只是享受刺激的过程,但其实并没有准备好面对结局。有勇气的爱是攀岩,接受自己有掉下去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目标也有掉下去了需要重来的恒心。自由落体不是自由,选择山峰的风景才是自由。
说回刘宇昆,他作品里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也常常能让我共振,我可以这样说,我的故乡一部分在土地一部分在宇宙,刘宇昆的作品非常接近于我的乡愁。最后是对我写作的激励,我总认定自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匮乏的人,就像我画画会很容易对着什么东西画得像,但我画不出脑海里的想法,读了刘宇昆我才发现我的想象力一直都在宇宙中,我不是不会创作,我只是比普通人更擅长临摹,就显得我不会创作,但其实创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困难的。读刘宇昆并没有让我获得写作技巧的启发,但总能给我继续书写的勇气,有时候这比什么都重要。
12.2 《折纸动物园》
你是我新生的手臂,你是我逃离的船票,你是我笨拙的俳句,你是我忽明忽暗的灯,你是穿过我发间的小指,你是独自驾车十小时的旅途,你是我想要的束缚,你是我渴望的自由。我们没有虚假的承诺,我们没有抛下的幻想,我们有正确的斗争,我们有不断破灭又重生的希望,我们有逝去的同伴,我们有挂起的书,我们有成为更好的人的勇气,我们有落下后还会升起的太阳。
在这样糟糕的世界里,只有关心斗争,参与斗争,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才能找到彼此的存在,才能触摸人性的边界,才能看到自己的特权。好的斗争就是所有参与的人,不论立场,都会因为听见别的声音,看到具体的他人,而成长为更包容更自由更能善待他人的人,更好的人。这已经是斗争的意义。
最近很喜欢女子监狱,这是看的第二遍已经看到第三季了,上大学之后因为可以自己选择朋友感觉很少有需要理解接受他人的时候,大体上我的朋友们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做到真正不judgmental,只是我的标准和大众不太一样所以看起来我没有在judge。看女子监狱我的心路历程真的从讨厌、给每个人贴标签下定义到最后能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并为她们流泪或者欢欣,也慢慢意识到在糟糕的时候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人,信任他人是很难的事。
12.17《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看如父如子看得只想给福山雅治两拳,以为有钱就能养好孩子是吗,没有付出一点关心和爱怎么有脸觉得自己是父亲,四十岁男的成长那么一丁点就需要让身边所有人痛苦,自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被你拌寿喜烧鸡蛋吃了,活得太顺导致一点同理心都没有,一个男的让两个孩子都讨厌也是一种难得的本事,重视自己的地位和本事胜过尊重他人,等所有人都因为想要你的钱才对你好就爽了,不想给这种自以为是的感动和忏悔一点好脸色,都给我滚。
我现在很害怕命太好或者表现得命太好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人懂我在怕什么,前者是完全幸运且钝感,后者是太要强到可以自欺欺人,感觉跟他们发展亲密关系(包括友情)总会到一个阶段需要非常费劲非常痛苦地帮助他们成长,就像如父如子里失语的妻子,眨眼睛的儿子,被冒犯的斋木和尤加利,无奈的上司,说自己不需要道歉的继母,他自己费劲生长出一点同理心需要让所有人都被伤害,然后他自己流两滴眼泪打几个电话道几个歉就温情he了。别人原谅你不是因为你是好人你值得被原谅,是因为他们是好人,他们值得不带着怨恨走下去。
12.21《如父如子》
终于在朋友家看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恰好是今年看的第九十九部(也不恰好,精心安排的),一个朋友在厨房煲汤,一个朋友在客厅工作,一个朋友在玩手机,我和一个朋友在沙发上看电视,电影里的现实和回忆交杂,除夕夜困在家里依旧欢笑发疯的人,李文亮,追着救护车叫妈妈的女孩,清明节解封第一天出门抽泣三分钟的女孩,富士康罢工,乌鲁木齐火灾,乌鲁木齐中路,警察和人群的冲突,被打落的摄像头,没看电影的几个朋友一直在说笑,但纪念李文亮的哨声响起时大家都低下了头,两个人走到阳台上抽烟,一个人走回厨房看汤,说不能看,看了又要哭。很多个瞬间都几乎流泪,真的落泪的是齐溪给秦昊打着断断续续的微信视频电话,她哭着说:“我在网上看到那些视频那些生病的人,我就觉得万一发生在我们身上怎么办,我觉得好害怕,这种时候我就特别想你。”到现在我也没法把秦昊称作他演的江诚,把齐溪叫桑奇,把张颂文叫唐老师,因为我知道导演就是娄烨,就像我知道追着救护车叫妈妈的女孩就在武汉,那些事情都在我身边,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身上发生过,那不是电影。走前喝了朋友煲好的藕汤,想起来电影里秦昊说有了你有了宝宝之后觉得电影没有那么重要,人最重要。片尾曲是邵夷贝和李志的黄昏,走在路上和朋友聊天说娄烨应该以后不可能在中国拍电影了,她说能在中国拍电影也不是什么好事,时不时得完成组织的任务。我有点想笑又有点想哭,不能在中国拍电影是因为有一些人,但中国不是只有那些人,那些在疫情里失去亲人的人,那些在解封后鸣笛默哀的人,他们都是人,如果能轻松走掉没有人会想留下,想留下想说什么想拍什么,其实还是因为有眷恋。“你终其一生想找到理由去热爱脚下的土地,他为其定义的伟大对你有什么意义,你所能做的只是在奔跑中保护好你自己,你想要感受到他爱你,愿他别去伤害你”。
12.22《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王拓的第二次审判给我的震撼还挺大的,不仅是直接聊到了六四,可能确实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在政治上争取什么进步的进程就停滞了,即使是到现在我很多同辈都完全不知道六四的情况下,我们做任何事情在他们的眼里都会迅速滑向那一个结局,引起极大的恐惧和戒严,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探索其他方式的可能性。青年的朝气被他们并不了解的历史所限制,而那段历史后留下的人成为掌权的人,也成为被困住的人,他们也想象不到这片土地上有什么改革的可能性,六四的矛盾不解决,就永远没有进步。其实到现在最恐惧这件事的并不是我们,而是那些担心会失去特权的人。
12.24《第二次审判》
看海洋奇缘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好喜欢她,她丰富的经验独特的天赋和健壮的小腿,曾经被这个困扰过很久觉得自己小腿肌肉太粗穿裙子很难看,第一次看到荧幕上有人和我一样哪怕只是动画人物也会让我觉得特别振奋。还是会被迪士尼公主鼓励到的心理年龄。
12.27
想起来这几天读红楼梦,读到第六回,第六回的标题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上一句话还在写宝玉第一次梦遗之后拉着袭人做爱,下文就写到秋尽冬初刘姥姥家快要吃不起饭,曹雪芹家境败落之后穷困潦倒也是经历过靠要饭维持生活的日子,但他并不只写那种痛苦,他也写十几岁的青少年在梦里被称作“淫人”就惶恐不安,他写黛玉为了一枝花就耍脾气,也写晴雯死前能生生将自己的指甲咬断。我们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世界,大观园里的宝玉从梦里醒来被袭人发现梦遗的时候不会想着世界上有人吃不上饭,困苦于凛冬将至的刘姥姥不会想十三四岁的男孩子第一次直面性欲的惊慌和战栗。痛苦和焦虑是无法比较的,也不应该被审判,曹雪芹把这两件放到一回里写,是怀着一种悲悯之情。
红楼梦引子第一句话就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有谁是真的能做到关心他人爱人的呢,其实很少,大部分人都只为风月而情浓,这里的“爱人”并非普通语境的迷恋,而是更接近于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即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个人能力的实践,是创造和给予,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我觉得至少就这些定义来说,曹雪芹做到了,他在写红楼梦的时候怀着对那些人物的爱,哪怕是并不那么正面的薛蟠,因此他才会把自己写作情种。这种关心在他写到林黛玉的时候格外明显,非常主观,曹雪芹写王熙凤写穿的戴的攒珠髻璎珞圈窄裉袄洋绉裙,写迎春惜春探春一个是面容可亲一个是顾盼神飞一个是形容尚小,写林黛玉根本就没写她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连衣服颜色也不提,外貌描写也不是在写五官长得什么样,只写自己的感觉,十二三岁的孩子第一次相见就心疼她,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在哪见过你,后面写薛宝钗也先说别人的评价。红楼梦写得很克制很悲悯很包容,但就感觉一到林黛玉这里全都失效了,难以抑制的关切偏爱和忧愁喷薄而出。感觉前面都还收着忍着,写黛玉离家上船,维持着全知上帝视角,镜头摇到宝黛相见的那刻终于忍不住了,写黛玉之前还先把自己骂一通,什么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小时候读这里觉得很突兀莫名其妙的,现在读感觉就是照应着第一回的“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互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读红楼梦能真的共情到所有人,我并不出身于什么富贵人家但我也意识到我的幸运和特权,对于贾府的人的痛苦很多人的共情点在于最后被抄家,但书里写了很多在这之前的暗流涌动,写了很多桎梏和压抑,有时候令人觉得他们生活里富贵得只剩下美,而没有生命力。重要的东西得到得太容易,就会在失去的时候更难以接受,江山易改,欲壑难填。可能互联网也危险在这里,以前大家看不到的幸福和富贵现在太容易被看到了,强烈的不满就会滋生攻击性情绪。但物质的攀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总有更有权势更有钱的人,时至今日我还是淳朴地觉得爱最重要,所以很多时候会觉得我弟弟的状态很好,大家都很爱他,他也有很健康很完整的性格,会面对不合理的要求直接拒绝,不想写就可以成为不写作业的理由,开始写作业之后也会效率很高地完成。我还是觉得我弟弟性格这么健康,是因为他得到的爱很多。
荣国府富了一百年,曹雪芹其实大可写鼎盛的时候,像很多曾经富过的人一样夸耀曾经如何风光,但他在一开头就借冷子兴的口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并不只写公子富贵,也从刘姥姥的支线写下人的生活和为难,他写公子富贵也不只写作风奢靡,写宝玉被黛玉挑刺心里气得堵,也写薛蟠心眼并不坏只是入了纨绔的圈子,非常细致的观察,也有非常准确的笔力,还有非常包容的仁爱之心,经历过家族兴衰的不止他一人,但红楼梦只有一本,还是这样的结构和这样的气魄。
很多时候我都是宝玉的状态,我看很多人都觉得好,都有情,都想珍惜和他们的关系,但总有遗憾总有无奈,常常突然沉入一种淡淡的哀愁里。所以很乐于见到身边人有好的感情,又看到对方就心眼俱开的时刻,或者也不局限于某个人,取得他们想要的成功的时刻,我会非常替他们开心。突然想起来之前学诗经《小雅·常棣》里有一句: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北静王见了宝玉临时从手上退下鹡鸰香手串,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鹡鸰香木,感觉这里应该是在用典,或许是暗示北静王和宝玉下凡前是兄弟,也或许是之后贾府破败北静王可能会帮扶一下。
红楼梦写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多的其实还是时代悲剧,女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开篇就说的“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才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把个人的小脾气挑出来分析总结为导致她结局悲惨的行为大可不必,没一个结局是好的,那么多各有灵魂活泼动人的女子下场没有一个好的,控制变量法也能得出来结论问题不在她们身上。
肢体上自然的亲密非常难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爱的具象化,如果不是长期呆在一起能熟悉彼此的存在,非常难做到十九回里描述的那样亲密无间,宝玉和袭人、宝玉和黛玉都是,但很明显在后者有一层更多的东西,宝玉在这段关系里是照顾者的身份,喜欢一个可以喜欢、值得喜欢、应该喜欢的人,实在是足够幸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