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土:1946

leongo126
·
(修改过)
·
IPFS
第四章 江苏的阻力​


1946年7月,苏州。​

闷热的暑气笼罩着这座江南古城,秦淮河的水面上泛着油腻的绿光,岸边的茶馆里人声鼎沸,却掩盖不住暗流涌动。张云峰穿着便装,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街对面的江苏省政府大门,眉头紧锁。他来苏州已经三天了,可 “有限土改” 试点的事情,却连个头绪都没摸到。​

“张专员,您都在这儿坐了一上午了,要不咱们先回去吧?” 随行的秘书小王低声说道。小王是江苏本地人,刚从中央大学毕业,对当地的情况还算熟悉。​

张云峰摇了摇头,端起桌上的绿茶抿了一口,茶水已经凉了:“再等等,看看今天能不能见到王省长。” 他来苏州的第一天,就去拜访江苏省政府主席王懋功,可对方以 “公务繁忙” 为由,避而不见。第二天再去,还是一样的结果。他知道,王懋功是中统系的人,肯定是受了陈果夫的指示,故意刁难他。​

正说着,街对面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省政府大门前,王懋功从车里走了出来,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戴着墨镜,身后跟着一群随从。​

“机会来了!” 张云峰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出茶馆,拦住了王懋功的去路,“王省长,卑职张云峰,奉命前来江苏督导土地改革试点,多次拜访未果,只能在此等候。”​

王懋功摘下墨镜,上下打量了张云峰一番,脸上露出一丝敷衍的笑容:“哦,是张专员啊!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公务太忙,没时间见你。改日吧,改日我一定好好招待你。” 说完,就要往里走。​

“王省长,请留步!” 张云峰上前一步,挡住了他的去路,“土地改革试点事关重大,委员长亲自批示,要求三个月内拿出成效。卑职知道王省长公务繁忙,但此事关乎党国安危,还请王省长重视。”​

王懋功的脸色沉了下来:“张专员,我知道此事是委员长批示的,但江苏的情况复杂,不是你一个年轻人能懂的。那些地主士绅,哪个不是党国的功臣?你说减租就减租,说给永佃权就给永佃权,他们能答应吗?要是引起民变,这个责任谁来负?”​

“王省长,正是因为情况复杂,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张云峰语气诚恳,“卑职的‘有限土改’,不是要剥夺地主的利益,而是要平衡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从无锡试点,无锡的地主大多是实业家,思想相对开明,更容易接受改革。等试点成功了,再在全省推广。”​

王懋功冷笑了一声:“开明?张专员太天真了。那些实业家,哪个不是靠土地起家的?你动他们的土地,就等于动他们的根基。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南京,别在这儿白费力气了。” 说完,推开张云峰,头也不回地走进了省政府大门。​

张云峰站在原地,望着王懋功的背影,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知道,王懋功是铁了心要阻挠改革,靠常规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回到住处,张云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看着手里的土地调查资料。无锡的地主中,有一个叫荣德生的实业家,是江南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还创办了多家工厂。更重要的是,荣德生在抗战期间积极支持国府,与蒋介石有过交情,而且为人正直,对贫苦农民还算宽厚。

“或许,可以从荣德生入手。” 张云峰心中有了主意。他立刻让小王去打听荣德生的住处和行程,准备亲自登门拜访。​

第二天一早,张云峰带着小王,提着两盒点心,来到了荣德生在无锡的公馆。荣家公馆占地广阔,青砖黛瓦,古色古香。门房通报后,过了许久,才出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客气地说:“张先生,我家老爷说了,他对土地改革的事情不感兴趣,还请回吧。”​

“麻烦您再通报一声,就说张云峰有要事相商,关乎江南实业的未来。” 张云峰坚持道。​

管家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走了进去。这次没过多久,管家就出来了,做了个 “请” 的手势:“张先生,老爷请您进去。”​

走进公馆的客厅,荣德生正坐在太师椅上看书。他穿着一身长衫,头发花白,脸上多有皱纹,眼神却很有神。看到张云峰进来,他放下书,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听说你找我,有要事相商?”​

“荣先生,晚辈张云峰,奉命前来江苏督导土地改革试点。” 张云峰开门见山,“晚辈知道,您是江南的实业巨头,也是有名的开明绅士。这次来,是想请您支持‘有限土改’试点。”​

荣德生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张专员,我知道你的来意。土地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荣家在无锡有两千多亩地,要是减租到三成,每年损失的收入就有几十万。更别说那些靠土地吃饭的地主,他们肯定不会答应。”​

“荣先生,您是实业家,应该比谁都清楚,农民没钱,就买不起您工厂生产的产品;农民没饭吃,就容易跟着共产党走。” 张云峰语气诚恳,“共军在东北搞的激进土改,您也听说了吧?他们没收地主土地,甚至处决地主。要是我们不推行温和的改革,等共军打到江南来,您的工厂、您的土地,恐怕都保不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有限土改’,给佃农永佃权,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就会买您的产品,您的工厂就能扩大生产。而且,我们会保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只是限制兼并。对您来说,短期可能会有损失,但长期来看,是有利的。”​

荣德生沉默了许久,手指在太师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张云峰知道,荣德生是个有远见的人,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 荣德生长叹了一口气,“可我一个人支持没用啊。那些地主们,一个个都是铁公鸡,想从他们手里抠出一点利益,比登天还难。而且,王懋功省长那边,也不会支持你。”​

“荣先生,只要您带头支持,其他地主就会跟着动摇。” 张云峰说道,“至于王省长那边,我会想办法。委员长已经给了我尚方宝剑,要是他再阻挠,我就直接向委员长汇报。”

荣德生看着张云峰,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你这年轻人,倒是有几分胆量。好吧,我可以支持你在无锡试点。我荣家的土地,先减租到三成,给佃农永佃权。不过,你得保证,不能再额外增加其他负担,也不能让农民借机闹事。”

“请荣先生放心!” 张云峰大喜过望,“卑职一定会制定详细的章程,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离开荣家公馆,张云峰的心情格外舒畅。他知道,荣德生的支持,是江苏试点的关键一步。有了荣德生带头,其他地主就容易拉拢了。​

回到苏州后,张云峰立刻起草了《江苏省土地改革试点章程》,明确规定 “减租至三成,佃农享有永佃权,地主土地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他带着章程再次去找王懋功,这一次,他直接把荣德生的支持意向说了出来,还暗示要是再不配合,就向蒋介石汇报。​

王懋功气得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荣德生在江南的影响力太大,而且有蒋介石的批示,他要是再阻挠,确实没法交代。最终,他不情不愿地答应配合试点工作。​

8月初,无锡土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张云峰亲自坐镇无锡,带着省政府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宣传改革政策,登记土地情况。荣德生带头执行减租政策,还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贫苦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阻力还是无处不在。有几个大地主联合起来,煽动佃农闹事,说 “减租是假,没收土地是真”。张云峰得知后,立刻带着警卫队赶到现场,当众宣读了《试点章程》,还请荣德生出来作证。那些闹事的佃农知道是被地主利用了,纷纷散去。张云峰趁机将那几个挑事的地主抓了起来,以“煽动民变”的罪名送入监狱上报南京,杀鸡儆猴。​

渐渐地,无锡的试点工作步入了正轨。佃农们拿到了永佃权,地租减到了三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少农民主动向国军缴纳粮食,还有人主动报名参军。张云峰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历史的车轮,正在缓缓转向。​

但他也清楚,这只是开始。无锡试点成功后,还要在江苏全省推广,还要应对中统系的反扑,还要准备接下来的对美外交。他拿出笔记本,在 “江苏试点” 后面打了个勾,又写下一行字:“1947 年,重点推进对美外交,争取援助。”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笔记本上,照亮了那些改变历史的字迹。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eongo126
  • 选集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