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prinyZL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听,雨的声音

sprinyZL
·
那雨声动听,且有虫鸣,让人安静,雨后的空气,自然清新


女孩:“老师你知道吗?我发现城市里雨的声音,和农村里的不一样哎!”

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女孩:“城里的雨声,没农村里的好听。”

这是我与一位13岁女孩的对话,当时的我甚为惊讶她的洞察力。


后来,在一次读书会上,这位女孩做了一个关于“雨”分享,为此还创作了一首诗。她说每逢下雨,都喜欢趴在窗前,聆听雨的声音。可城里的雨声听起来单调无趣,闻起来还弥漫着一股金属的气味。看着雨中泛黄的路灯,会想起了家乡的太阳,更会想起家乡的雨声,那雨声动听,且有虫鸣,让人安静,雨后的空气,自然清新。。。

在被问道“你为什么会关注雨的声音?”时女孩回答,因为她一直怀念着家乡,那里的雨声、那里的气息、那里的亲人、那里自然的感觉,跟城里不一样


分享完毕,从众人的神情中看得出,她的分享打动了很多人,包括我。我想起了故乡,正阳之南,淮河之北,九十年代,小村庄。地肥土沃,雨水充沛,村村水塘,小有江南之美誉,大有桃谷之幽香。

前两年回乡祭祖,可以说喜忧参半。城镇化进程已经深入乡村,公路上扬起了灰尘,田地里竖起了风电车,村里人搬迁到路边。意外的是,村里的风景却还依旧,败落是房屋,自然的是风光。还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留守,他们的脸色,如同土地一般慈祥。

回乡印象最深的,便是道路之泥泞、河水之清凉、风景之自然、土色之幽殇。放眼望去,你看不到一个塑料袋,更不见尘土飞扬。适逢雨时,能听到大地的交响,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女孩的分享,让我闭上了眼,意识再次神游故乡。。。

我看到雨水落入大地,就是泥土、树林、池塘

我听到雨滴击拍万物,就是青石、井口、瓦墙

我闻到地土扬起的气息,就是泥土、落叶、芬芳

前与后,浓与淡、往而返,彼此交泰

薄与厚、轻与重、远与近,彼此交响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听”的三种境界:人籁、地籁、天籁。

人籁,人造之物所发之声。雨落城市的声音,便是人籁。

地籁,自然之窍交响之声。雨落乡间的声音,便是地籁。

听那,雨的声音......

听那,落地的声音......

听那,那顺着上帝的手指,从天而降的水滴,正在大地上演奏着天与地的交响乐。

水是生命之源,听到雨声,有人悲伤,有人喜悦,有人安静,有人给襁褓中的孩子起名叫雨生。。。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圣经》说:“人要藉着水和圣灵才能重生”。

水分子,是最简单的多原分子,DNA,是最复杂的多原分子。

多美啊,生命在造物主的手中,同时以最简单和最复杂的方式,孕育而生。天籁是什么?那来自万有之主的圣洁之灵、公义之声、慈爱之音,就是天籁

天籁召唤生命,地籁连通心灵,人籁刺激感官。

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已经被流行、爵士、摇滚、嘻哈、广告、节目等各种各样的人籁层层包围。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女孩却从雨声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闻到了不同的气息。打动她的并非人籁,而是从天而降的地籁。

女孩写的小诗,是这样的:

诗的最后,女孩听到了呼唤她“回家”的声音,这声音将引领孩子,回到她盼望的家乡。

这是一首诚实的诗,这是一首有灵的诗,更是一首孩子的诗。耶稣说,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就断不得进天国。

盼望有一天,每一个抬头仰望的大孩子小孩子,都能聆听到,那唤醒我们生命、引领我们灵魂回家的,天籁之福音

主後2025-08-04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