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的相遇》個展導覽文宣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
·
IPFS
·
本次個展以「詩書樂的相遇」為題,將詩文、書法、音樂、攝影與數位作品交織,嘗試為東亞文藝復興與兩岸文化磨合勾勒藍圖。作品涵蓋《注音符號歌》《詩經》《論語》《尚書》等學習心得,以及多年習書體會而成的「鍛字心訣」等,風格多元,體現跨界背景。除小黑大叔作品外,餘皆為自創之書法核心實踐。

簡歷

赴東行者(陳建通,字子安),畢業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B.F.A.),曾修習電腦科學與平面設計。現為中國標準草書學會會員、中華漢服文化協會會員、國際正念書法協會創會會員。製作過《真愛心靈成長音樂 / Love∞Earth 》專輯,發過《河洛 • 楓橋夜泊》單曲 NFT,開發過《ArchScale》、《AsianUnit》、《河洛唐詩》系列 iOS App,國際上得過 Muse Creative Awards 銀獎。


習書軌跡

最初以氣功入門,蹲馬步習字。毛筆書法承師陳耀成、黃友佳兩位老師,臨習鍾繇、泰山刻石、褚遂良、孫過庭、懷素、《蘭亭序》、瘦金體、毛公鼎、史晨碑、弘一大師、急就章、于右任等。硬筆書法師習小黑大叔、韓玉青。日常尤喜推廣軟筆,兼具毛筆質感與現代便利。


創作理念

本次個展以「詩書樂的相遇」為題,將詩文、書法、音樂、攝影與數位作品交織,嘗試為東亞文藝復興與兩岸文化磨合勾勒藍圖。作品涵蓋《注音符號歌》《詩經》《論語》《尚書》等學習心得,以及多年習書體會而成的「鍛字心訣」等,風格多元,體現跨界背景。除小黑大叔作品外,餘皆為自創之書法核心實踐。


【注音符號歌系列】

這兩件跟注音符號歌相關的作品,所寫的內文都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書體和方法,各有不同。

為什麼會創作這兩件作品?無非都是要說同一個故事。兩件作品的內文的文字是我小學時期,學校老師傳授的《注音符號歌》的歌詞。我是在執行《河洛唐詩》專案期間,當時已經是四十幾歲,內心深處對這首小學時期學的歌不斷地在向我揮手。在專案的夥伴鼓勵下,我嘗試去回憶這首歌的歌詞,把模糊的記憶,重新還原寫在紙上。

這首《注音符號歌》的歌詞,竟然是一篇文言文,白話的翻譯如下:

「邦旁明仿」:清末民初,西方船堅砲利,我們要努力向西方國家學習模仿。
「德特耐良」:中國人對德性的修養非常重視,我們對於守護良知有很高的能耐。
「歌可和」:我已經忘記,小一老師當時怎麼解釋這三個字,但長大懂事後的我,很快就想到兩岸之間的分治關係,這首歌的作者對於「用歌聲來換取兩岸和平」,寄予深切的厚望。「極淒兮」:清末民初的國族命運,非常地淒涼哀兮。
「咫尺是日」:遲早總會有那麼一天……
「子祠嗣」:我記得老師在講解這三個字時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無非就是叮囑著我們要給民族的幼苗留下後嗣。我現在還依稀記得老師把這三個字寫在黑板時的畫面!好像是老師一直解釋到我懂了以後,才繼續往後面的歌詞講解。
「婀娜峨業」:婀娜就是婀娜多姿,峨業代表的是中華山河巍峨壯麗的基業。
「挨圍熬毆」:描寫的是清末民初的國家的景象。
「安恩昂等爾,一物語」:安住在「德特耐良」的恩典裡,遲早會有那麼一天,可以昂首闊步,等待你跟大家講這個注音符號的故事。備註:「爾」是人稱代名詞,就是「你」的意思。「物語」是日文中「寓言故事」的意思。

另外,再回頭來解釋兩件作品不同的呈現方式。恐怕很多人都對「注音符號」的發明,不是很了解。簡單地跟大家解釋注音符號的由來,它參考了古代篆書的古字,借用這些古字的發音,來拼寫現代的漢語。早期的「注音符號」其實已經考慮用來作為不同方言的共通音標註記符號。

這兩件作品以不同書體呈現 ––《注音密碼探源》以篆書追溯符號源頭,並以楷書寫下歌詞;《注音符號歌(標準草書)》則曾在書法聯展中展出,讓世界看見注音符號背後的文化故事。

收藏這組作品,不僅是收藏一首兒童歌謠,而是將迄今全球唯有臺灣在獨用的文字發明、民族歷史的記憶、以及我個人親歷的教育印記收入囊中。每一次凝視,都是一次與童年、民族、文化火種的再度相遇。

注音密碼探源
注音符號歌(標準草書)

《陰陽之道》

黑板與白板,本是人人熟悉的日常物件,如今在作品裡轉化為陰陽互生的象徵。黑與白、書寫與留白,映照人生裡的對比與平衡。當你站在它們面前,不只是看見書法,更會喚醒你課堂裡第一次提筆的記憶,那份純粹的衝動。

收藏這件作品,就等於收藏你自己的書寫起點。它提醒我們:書寫不只屬於專業藝術家,而是人人皆可參與的生命實踐。當這樣的載體進入你的生活,它也會持續觸發你、你的家人或朋友,再一次拿起筆,書寫屬於自己的文字與心聲。

陰陽之道

《楷行草鍛字心訣》

楷,教你立定心志;
行,提醒你調和進退;
草,啟發你縱橫自由。

這件作品承載我由氣功體悟到書法鍛鍊的心路,凝結為三篇心訣。鉛筆書寫,不是因為簡陋,而是象徵 –– 人人都能提筆,人人都能在日常生活裡鍛心養氣。

收藏它,就等於為自己或摯愛的人,帶回一份「修身的法帖」。它不是單純的作品,而是一把鑰匙,提醒你在浮躁的時代裡,隨時能回到筆下、回到呼吸、回到本心。

楷行草鍛字心訣

《北車情緣》

《北車情緣》是一張在台北車站偶然捕捉的照片,川流人海裡,一對情侶在告別前的瞬間凝結於鏡頭。這幅影像,也是一首未寫卻自成的詩:在人生的匆匆旅程裡,愛情的相遇總是最美的意外。藉由《詩書樂的相遇》,我為它補上詩的語言,願它不只是影像,更是一份祝福——獻給你、或你心中想守護的人。

北車情緣

《河洛唐詩》

這件作品是為《河洛唐詩》App 特別設計,畫面中的蠟燭象徵文化的火種,點亮唐詩的千年傳承。我以詩句題寫其上,寄託的是對未來的願景:願詩意不止於典籍,而能延伸至數位、影像與生活。

收藏此作品,不僅是擁有一張攝影詩畫,更是參與一場文化的接力。蠟燭的光芒也將因你的收藏,而化作「代代相續」的印記——這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份你能親手延續的文化火種。

河洛唐詩

《于右任詩》

這件作品是我首次參加中國標準草書學會聯展的展出之作,選寫于右任詩中最能引發我共鳴的一首,詩中深情描繪了對祖國河山的摯愛。

作品的完成,承蒙恩師陳耀成的指點。書法講求臨摹,「臨」是觀照模仿,「摹」是筆筆描寫,細細體會。透過「摹」的方式,我得以在運筆速度與節奏掌握間,將前人的功力內化為自身的體驗。

收藏這件作品,不僅是擁有我書法歷程的里程碑,更是與于右任詩意、師承脈絡、古今筆法三者同時結緣。它既是一份藝術創作,也是對文化精神與書法傳統的延續。

于右任詩

《楓橋夜泊》系列

此次展出的三件《楓橋夜泊》作品,最初源自我在 2022 年製作單曲《河洛 • 楓橋夜泊》 NFT 的創作素材,如今以三種方式重現,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三部曲。

第一件,以果汁筆金墨書寫,見證我從不滿意自己的硬筆字,到逐漸練就自信筆觸的過程。它象徵著自我超越與心境轉化。

楓橋夜泊

第二件,來自我的硬筆老師小黑大叔之手。他在硬筆書法界桃李滿門,作品不僅是一幅書寫,更是一份師承與技藝的印記。

楓橋夜泊

第三件,以毛筆演繹唐詩,並融入納西族東巴文這一「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既延續漢字傳統,也展開跨文化對話,讓唐詩的意象在另一種古老文字裡重生。

楓橋夜泊東巴文

收藏這三件作品,不僅是珍藏三幅書法,更是收藏一段自我成長、一份師承傳統,以及一次跨文化的嘗試。它們彼此呼應,組成了一個獨特而完整的文化套組。


Muse 創意設計獎獲獎海報

榮獲 2023 年 Muse Creative Awards 銀獎,本作以「視力測驗圖」的意象,表現人們對行草書辨識能力的落差。版面詩文由我親撰(詩文的白話翻譯詳見此連結),行書部分使用與陳耀成老師及 justfont 合作開發的「洛神行書」,草書則是我親手書寫的硬筆標準草書。

此作的主題是「識繁書行草––兩岸文字統合芻議」,就是要推廣「印刷用繁體,手寫行草書」,有很多的簡體字都是從草書演化而來。

你看過草書的「招財進寶」嗎?它就藏在詩文裡,等待細心的觀者發現。這份隱喻,不僅象徵財富的祝福,也映照草書傳承在當代的危機與價值。

詩意回應 2023 年底總統大選的氛圍,寄託我對兩岸和平與文字統合的殷切關懷。

收藏此作品,不只是收藏一幅國際獲獎的設計海報,更是將一份文化宣言與隱藏祝福帶回家。它見證了在動盪時局裡,創作者以文字和設計發出的呼喚,也讓收藏者成為傳承草書、守護和平的同行者。

「識繁書行草––兩岸文字統合芻議」獲獎海報

《招財進寶》系列

「招財進寶」是世人共願,亦是最直白的祝福。我以書法合體字,將這句傳統吉祥語重寫於不鏽鋼濾網之上——這種幾乎萬物皆可書寫的嘗試,正是為了在 3C 盛行的時代,重新喚醒社會對手寫字的重視。

不鏽鋼不易腐壞,金色墨水與紅漆各自帶出不同的華美寓意,讓祝福得以「長久不敗」。這兩件作品,一個保留金屬原色,象徵穩固的財富根基;另一件朱紅輝映,寓意喜慶與豐收。

收藏此系列,不只是收藏藝術品,更是收藏一份跨越時代的祝福。隨著「識繁書行草––大中華文字統合運動」的推展,這兩件獨二無三的作品,亦將隨文化價值的發酵,而愈顯稀珍。擁有它,意味著同時收穫財富的祈願與文化傳承的榮耀。

招財進寶(紅)
招財進寶(金屬原色)

《毛詩序》+《子曰詩禮樂》+《詩言志(Music)》


這三件作品是一個套組。

《毛詩序》的這段摘錄文,清楚地描述了言語、詩、跟歌、舞之間的情感上不同層次的關係!依《毛詩序》所標定的「詩」的定義,凡是用來書寫「志向」的言語文本,都可以稱作「詩」,因為在情感上不足以表達「詩的志向」,所以要用「歌」來表現,當使用「歌」來表現還不夠,就再加上肢體語言用「舞」來表達!

毛詩序

《子曰詩禮樂》這個作品,引述了《論語泰伯篇》的一段話,白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人的教化應從詩歌中啟發興趣,在禮節中建立規範,在音樂中完成德行陶冶。

子曰詩禮樂

《詩言志(Music)》這個作品,則是引述《尚書 • 堯典》裡的話,「詩,即是用來表達志向的文字組合。歌,便是我們反覆傳唱詩文的內容,定調成永恆不變的音階。不論是誰,都能駕馭調控嗓門的音階起伏,讓自己的聲音貼緊這個永恆不變的音階。最後,就是留意音律彼此的和諧,不論是從語音音高轉譯為音階起伏,一律都能達成音聲的和諧!」

詩言志(music)

不管是哪個漢語語系,都有其「陰陽四聲」的變化,這些語音的變化,都具有音樂性。在這個作品裡,我特別用五線譜來標示《尚書 • 堯典》這段話的國語語音四聲變化,歌曲的旋律自然崁在字音的起伏高低,這就是「依字行腔」這個專業術語的古典依據。


這套作品不僅重現了詩、書、樂三者的源流,也把千年經典轉化為可視、可聽的當代藝術。收藏此套組,不只是珍藏三件書法作品,更是把中華文化「詩、樂、舞合一」的核心理念帶回生活。這是一份既具藝術性又具思想厚度的收藏,亦是一份對經典傳統的守護



《無住生心》

《無所住生其心》以《金剛經》為核:近看是細節,遠看是全局;不住於一隅,方能見其全貌。作品以中英文詩句作為視線導引,帶領觀者在圖像中「退一步,轉一圈,再入其境」,練習從三百六十度看世界。這既是一張作品,也是一次看見之道的練功。

本作原為我早年的數位繪圖與中英詩文結合之作。隨著時光流逝,原始數位檔已不復存在,僅存的這一版本因而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遺珍。收藏它,並非單純擁有一件藝術品,而是與「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法義共鳴。它讓人記得:世界不因固著而存在,而因心能在流變之中不斷再生。這份收藏,是一次與佛典智慧的實踐連結,更是一種日常修行的提醒。

無住生心

《河洛唐詩》iOS App

這套 iOS App 是我與閩南語博士梁烱輝博士合作開發的成果,嘗試以數位方式推廣唐詩之美。收費版因蘋果的政策差異已下架,如今只剩免費版仍能在 App Store 下載。

它不僅是一個 App,更是見證文化與科技交會的珍貴嘗試。

若你願意收藏這次展覽的作品,就是在支持我繼續投入更新與推廣,讓《河洛唐詩》的數位火種不致熄滅。收藏作品,即是為未來的文化傳承添上一分助力。



《Love∞Earth》iOS App 截圖(已絕版)

這件作品源自我早年製作的心靈音樂,後來轉製為 iOS App,如今已被下架,僅存的截圖成為時代的印記。畫面借用了達文西《人體比例圖》,置於東亞地圖與宇宙背景之上,象徵東亞的文藝復興,以及地球對人類無差別的愛。

作為本次展覽中唯二的非賣品,它不只是藝術的展示,更是一份文化的宣言:只要兩岸之間不起戰火,只要台灣不重蹈烏克蘭的覆轍,歷史就仍有機會開啟屬於東亞的文藝復興。

Love∞Earth HD 截圖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文化創業20年,寫字、寫歌,也寫過 App 🗡️ 書法 × 音樂 × 文學,是我一直在打磨的武器 🧠 不想讓孩子只記得 emoji,也不想創作只能餓死 📯 如果你也這樣想,我們一起來找1000個人同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從 ChatGPT 聊到大中華文藝復興

《詩書樂的相遇》:一場詩、書、樂同場的個人展演

我生命中的神秘十部曲(極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