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07】我們與萬物的連結
這週去台北當代藝術館看豪華朗機工個展《宇宙寫生》。宇宙是一個抽象而遙遠的空間或時間,象徵著未知、無法觸碰,寫生則是一種貼近觀察和親身經歷,象徵具體與當下的感受。團隊將這兩種看似差異很大的詞組合在一起,想要傳達「萬物皆連結」,即便是無法捉摸的未來,也與當下我們的生活有關。
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作品。
第一個作品是《游泳》,空間中有一排懸吊的日光燈管,每一個燈管都有屬於自己的步調與節奏,但隨著海浪的到來,它們時而變得同頻,時而變得凌亂。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有時跟著大家隨波逐流,但有時又有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皆獨特,都以最適合的方式生活著。
第二件作品是《風場 II》,它主要的媒材也是燈管(我覺得用看似簡單的媒材,傳達出有意義的概念真的好厲害)。這件作品首先讓我驚艷的是,他們訓練 AI 學習「風」的相關特性,像是風的大小、方向與聲音,再透過機械裝置帶動燈管呈現這些自然現象。再來就是當我開始感受整個空間時,聽見巨大的風正吹向我,燈管也朝我的方向傾斜,腦中已經連結了平日被風吹的模樣,可是實際上我卻沒有感受到任何具體的風。當自然被科技取代,我們是否還能記住當時的感受,如果生活最終只剩下科技,是不是人類的感受就消失,留下的只有沒有溫度的機械與經過精密計算的軌跡?
第三件作品,也是整個展覽的壓軸大作《宇宙201》,它是由三件作品《生光》、《物林》、《手識》共同構成,也是一件長達 40 分鐘的沉浸式劇場。作品從遙遠的宇宙出發,幽浮聲響、真空的抑制感,慢慢往下回到地球,回到海洋,回到叢林,我感受到了慢慢貼近生活,環境也從黑暗變成光亮,聲音也從虛幻變成日常,最終我們回到生活之處,也就是家中,聽見了洗碗聲、時鐘滴答聲和電話聲,但其實無論遙遠還是眼前的事物,都同時存在在同一個宇宙,也和我們人生一樣,即便未來看不見,卻也時刻連結,我能夠深深的感受到。
整場演出最吸睛的就是大型機械手掌了,透過團隊的精心設計,讓它不再只是一個冰冷的物體,反而變成了演出中主要傳達情感的媒介。它會因為旁邊的樹木靠近而去觸碰它,因為呼吸的節奏而去收緊與放鬆拳頭。它雖然是機械,能感受到的東西卻感覺比人類還多,充滿溫度,讓我看完整場演出後還覺得意猶未盡,也讓我充滿無限能量。
這次展覽的每件作品,承載了豪華朗機工 15 年來的痕跡,記錄著許多重要的時刻。也透過將過去的作品跌代與重構,添加了新的技術與新的觀點,讓過去重新賦予新的意義。
最後,我覺得豪華朗機工厲害的點,在於他們會把看似很冰冷的科技,以看不見的方式轉化成我們身上的每一部分,貼近大眾的情感與生活,讓我們很容易產生共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