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rzi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V型结构的多元关系该走轮班制吗?

Arzier
·
在并非两两之间都有爱欲的V型多元关系里,“轮班”独处真的是出路吗?在我看来,重在分工和彼此维系,而非对另外两个人的亲密闭目不见。

曾经在奈飞上一个叫人性大不同的综艺里看见过对几组多元成家的伴侣们的专访。其中有一对一男二女的V型关系(一男分别和两女有恋爱关系,两女之间没有)家庭,在主持人问到相处模式的时候回答,他们的关系是靠“他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不来打扰”维持的。印象里,其中一个女孩笑着说,“我不想知道他们两个之间发生了什么,别来告诉我”。

后来我看摩诃婆罗多,看到黑公主和她的五位丈夫如何相处——阿周那因为打扰了哥哥和妻子的独处而自愿被流放——突然想起了这个家庭。没想到时光轮转,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最先进的意识形态里仍然流传着古印度最朴素的智慧。

2025年了,我想着,人类总该要有点革新吧?“放他们独处不去打扰”这样一个把自我的声音和欲求完全排除开来的动作,究竟是出于尊重,还是因为明知自己“看到了就会生气”,所以做出了主动规避?这样的多元家庭究竟是一个家,还是分时段规划好的、属于两个平妻的两个家庭?


同样一个节目里有另一组V型关系——这次是一女两男。印象不是很深了,但我记得当谈到如果女方不在了该如何——那对男性说会选择结婚、共同抚养他们三个人的小孩,尽管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我想着,如果说家庭本身是靠亲情而非爱情维系的,这样的多元关系是否才是出路?通过“我们共同爱的那一个人”联系彼此,在一个家庭里成为亲人和朋友。

花了几个月,在设计和写作一段两男一女的关系——不是那种两个人争一个人的老套戏码,而是V型关系的动态平衡。中途磕磕绊绊无数,唯一的心得便是,分时轮班是条死路。要真的构建出一段V型的多元关系,而且其中每个人都不被烧坏掉,必不可少的是清晰的角色“分工”,和三个人之间能互补的需求——既然三角中有两位之间没有爱情,这分工便要更精巧、更细致,才不至崩塌。若其中一人求自己是她清醒时的唯一归宿,并不介意她曾在何处迷失,要再加一个人进这段关系,新来者就必须不求归属、只愿在她脆弱时燃她欲,求那一瞬间的拥有和救赎。若不然?那就放过那位不适合的第三人,回到两个人的关系就好了啊。

那不公么?当然,但我想在多元成家的关系里,公平本来就是动态的。若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所得,那便足够。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