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第41象:毛澤東主政時期、四人幫、血腥殺戮令人毛戴,中共政權重回陝西(也代表中國走向分裂)。
進入正文前的小説明:
1,個人當推理遊戲在玩,但是人都會有盲點和限制,推理或有疏漏或錯誤。
2,有興趣《推背圖》的推友大可一起合理質疑、動手查資料、動腦玩推理。
3,若不喜內容,可以選擇按鍵離開本頁面,不需要還生氣動怒當噴火龍喔。
4,雖然數度試著精簡,但整個推理內容含資料,文章只有長和更長的差別。
——————————————————————————————————————
第四一象 甲辰 ䷝ 離下離上 火
讖曰:天地晦盲,草木蕃殖。陰陽反背,上土下日。
頌曰:帽兒須戴血無頭,手弄乾坤何日休。九十九年成大錯,稱王只合在秦州。

——————————————————————————————————————
【讖】
一,天地晦盲
「晦盲」:1.光線昏暗。2.社會黑暗,世道混亂。3.愚昧。
天地晦盲:天地之間充斥黑暗、混亂、愚昧。
二,草木蕃殖
(一)「蕃殖」:也作繁殖,生長繁衍後代。
《管子.四稱》:「民亦不憂,五穀蕃殖。」
《淮南子.主術訓》:「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長,五穀蕃殖,教民養育六畜,以時種樹,務修田疇。」
(二)「草木蕃殖」的推敲
1,大自然生機旺盛是好事,前提是人需要有足夠適量的五穀雜糧、蔬菜瓜果等食物;這裡只寫「草木蕃殖」,卻未提民生所必需的「五穀」,這是個問題。
2,若是只見「草木蕃殖」而「五穀未登」,則人民必然會有饑荒的現象出現。
3,再者,「草木蕃殖」也表示並未出現乾旱缺水的現象,是以草木能正常生長繁殖;所以,若此時出現缺糧的現象,則顯示這饑荒並非天災,而可能是人禍所導致的了。
推測:由於人為的原因,導致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人民卻遭受著五穀欠收的饑荒。
三,陰陽反背
(一)反背
「反背」為違背、反叛、背離之意。
「陰陽反背」,就是陰陽相違、互相背離、互不往來。
《易經》中「否卦」即為一陰陽背離、不相往來之卦。
(二)否卦(天地否)
「否卦為乾天陽氣停留在上,坤地陰氣停留在下,天地陰陽之氣無法交流融和,萬物閉塞不通,政亂而人不和之象。這是君子退散,小人得勢,天下混亂的時候。」 (易學網:否卦)
《象傳》:「天地不交,否。」
《彖傳.否》:「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大往小來」的意思:
「易經中凡大皆指陽、君子;小指陰、小人。卦在外為往,離去之義;卦在內為來,歸來之義。大往指三個陽爻離去,喻君子大人退去,正道不行。小來指三個陰爻回來,喻小人得志。」 (易學網:否卦)
(三)「陰陽反背」意涵
「陰陽反背 」意指「天地否」,呈現的是:君子道消、小人得勢的無道之邦。
四,上土下日
(一)「上土下日」所指為何?
《易經》中的「明夷卦」(地火明夷),上卦坤,代表地;下卦離,代表火與日,《說卦傳》:「離為火,為日」。地火明夷卦呈現的就是「上土下日」之象,故推測「上土下日」所指即為「明夷卦」。
(二)明夷卦(地火明夷)
1,明夷字義
《序卦傳》:「夷者,傷也」、《雜卦傳》:「明夷,誅也」。
「明為光明、照亮的意思。夷為平,引申為剷除,或者是消失不見。⋯⋯明夷就是光明遭到剷除、光明不見了,指的就是亂世,黑暗的時代。」(易學網:明夷卦)
2,明夷卦象
「卦象為明在地中,光明藏在地底下,黑暗的意思。離也可以象徵聰明、智慧、才能,坤為群眾。那麼明夷就是聰明、智慧、美麗都被埋沒在群眾裡,這是一個是非不分,沒有道理的世界。與明夷相反的則是晉,晉卦是太陽在地面上,日出、白天、才華出眾之象。」(易學網:明夷卦)
(三)「上土下日」意涵
依據以上,「上土下日」之象為:光明被掩蓋在地下(上土下日)或光明被誅殺(地火明夷),意指黑暗、災難的亂世。
五,綜合以上
天地晦盲:黑暗、混亂、愚昧。
草木蕃殖:人禍所導致的饑荒。
陰陽反背:「天地否」的君子道消、小人得勢的無道之邦。
上土下日:「地火明夷」的光明消失、黑暗、災難的亂世。
——————————————————————————————————————
【頌】
一,帽兒須戴
(一)「帽兒須戴」的第一層意思
1,「須」的意義?
須:《說文解字(大徐本)》:「須,面毛也。」
「『須』是『鬚』的本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漢隸都是由頁、彡構成,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從頁,表示與人的頭部顏面相關;從彡,像鬍子之形。段注本《說文‧頁部》:『須,頤下毛也。从頁、彡。』本義是人臉頰上的鬍子。」(中華語文知識庫/漢字源流-須)
2,推測「帽兒須戴」藏的是帽兒「誰」戴的線索。
須,是長在臉頰上的面毛(鬍子),「須」點出的是「毛」字以及位置在腮頰(頭臉部位)。
帽子是戴在頭上的,故「帽兒須戴」係指戴帽的人物姓氏為「毛」;頭亦代表領導者,故「帽兒須戴」得到的是:領導人物姓「毛」。
(二)「須戴」再解
前面得到「須 = 毛」,由此再推「須戴 = 毛戴」。
「毛戴」的意思:寒毛豎立,形容恐懼震驚。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寺塔記》:「吳道玄白畫地獄變。筆力勁怒。變狀陰怪。覩之不覺毛戴。」、「冥獄不可視,毛戴腋流液。」
(三)「帽兒須戴」綜合解
1,第一層字面解:帽兒「須」戴 = 帽兒「毛」戴 = 領導姓毛。如今可知是指:毛澤東。
2,第二層,疊加上「毛戴」的意涵為:「毛領導」的統治,令人恐懼震驚、寒毛豎立(毛戴)。
——————————————————————————————————————
二,血無頭
令人恐懼震驚、寒毛豎立(毛戴)的恐怖狀態就描述在「血無頭」裡。
「血」與「無頭 」,表示「血腥」與「殺戮」;而「血」字「無頭」則為「四」的異體字。
(一)「血」與「無頭 」
「血無頭」,指「血」與「無頭 」,可表示「血腥」與「殺戮」。
(二)「血」字「無頭」
「血無頭」指「血」字「無頭」。
1,「血」是正體字,其異體字如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血)

故「血」字「無頭」時,等於「四」。
**關於「皿」字:(1)器皿。(2)「四」之異體。(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皿)
**下圖為文革期間,上海復旦大學校園圍牆的紅衛兵政治宣傳標語,標語可見「血」的二種寫法。(圖:維基/文化大革命)

(三)「血無頭」解
「血無頭」有二層解:
1,表示「血腥」與「殺戮」。
2,得到與「四」有關的線索。「四」應是指毛澤東主政時期的「四人幫」,「四人幫」活躍於毛澤東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
——————————————————————————————————————
(四)「血無頭」的相關歷史:四人幫、文革中的血腥與殺戮
—— 四人幫 ——
1,四人幫:
四人幫是指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為主的政治集團。四人幫的起源可溯及1965年,「1965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由江青、張春橋指使,姚文元編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而四人幫之正式形成是在「1973年中共十大之後」。「四人幫」一詞出自1975年5月3日,毛澤東生前最後一次主持政治局會議時的講話,此後「四人幫」就成了江青等四人的代稱。(維基:四人幫)
「(四人幫)被視為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江青為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之妻,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澤東從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並委以重任。」、「文革前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對文革的發動和打倒所謂“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導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和中央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倒台。」(維基:四人幫)
**「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簡稱中央文革小組或中央文革,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1966年5月設立的一個機構,隸屬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直接指揮文化大革命的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毛澤東所倡導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打擊當時認為的“資產階級”思想和勢力。⋯⋯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後成立新一屆政治局,中央文革小組最後五位成員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全體進入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恢復正常活動,權力運作再次制度化,中央文革小組自動消亡。」(維基:中央文化革命小組)
2,粉碎四人幫: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6日,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的支持下,以通知四人幫成員開會為名,由汪東興負責的警衛部隊8341部隊就地逮捕四人幫所有成員,對其進行隔離審查。這次事件被稱為“粉碎四人幫”,標誌著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粉碎四人幫,地點發生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故也稱為懷仁堂政變。(維基:文化大革命-毛澤東之死與懷仁堂事變)
——「中共官方以『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勝利,標誌著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動亂從此結束』來評價此事。」(維基:粉碎四人幫)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開除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的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宣布“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
——「1980年四人幫被公審的時候,四人幫被正式命名為“江青反革命集團”」。(維基:四人幫)
3,四人幫與文化大革命:
「四人幫」(「江青反革命集團」)裡的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早期便是「文化革命小組」的成員,是貫徹毛澤東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王洪文是後來加入的),從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為文革做鋪陳起,到「粉碎四人幫」(懷仁堂政變)宣告十年文革的結束,可説「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起迄即文化大革命的起迄。
—— 文化大革命 ——
1,「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一場由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全國性政治運動,於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間發生在中國大陸境內。⋯⋯普遍認為文革長達十年之久,⋯⋯被後世負面評價為十年內亂、十年動亂、十年浩劫。」(維基:文化大革命)
2,「文革在發動後的一兩年內達到高潮,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的階級鬥爭,自1967年1月的一月風暴起,全國造反派對黨政機關進行大規模奪權,公檢法體系被摧毀,各派間的武鬥導致了全面內戰,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也達到頂峰。至1968年夏,軍隊主導的革命委員會在各地建立,紅衛兵運動基本被壓制,由工農兵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始進駐各單位;此後,『清理階級隊伍』、『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等政治清洗席捲全國。部分中共領導人權力遭到剝奪,民間黑五類及子女遭到廣泛迫害,當政者互相爭權內鬥、導致原定接班人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死亡,黨內四人幫勢力逐漸上升。」(維基:文化大革命)
3,「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等人於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發動政變『粉碎四人幫』,持續十年的文革結束。」(維基:文化大革命)
4,「據不同學者研究估計,十年文革導致的中國大陸非正常死亡人數約為200萬到2000萬不等。自北京『紅八月』起,諸多地區發生了大屠殺,包括廣西文革屠殺及大規模人吃人事件、內蒙古內人黨事件、廣東文革屠殺、雲南文革屠殺、湖南文革屠殺等。⋯⋯文革期間的武鬥以及官方鼓勵的批鬥、抄家及告密等行為,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體經濟受嚴重影響、受迫害人數以千萬計,⋯⋯。」(維基:文化大革命)
—— 文革屠殺的序幕與傷亡情況 ——
1,文革屠殺的序幕,要從毛澤東接見紅衛兵開始說起:
(1)「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第一次接見紅衛兵,直接造成了北京的『紅八月』大屠殺事件,而該事件也被認為是中國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維基:毛澤東接見紅衛兵)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紅衛兵代表宋彬彬,毛澤東問宋叫什麼名字、是不是『文質彬彬』的彬,之後說了一句『要武嘛』。」該事件之後,紅衛兵受到鼓舞,開始在北京市區內進行批鬥、抄家、屠殺、破四舊。
(2)「8月22日,毛澤東、中共中央批轉了公安部的文件《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規定『不准以任何藉口,出動警察干涉、鎮壓革命學生運動。』,8月23日『八二三事件』爆發,同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反對干涉學生文革,支持紅衛兵運動。」紅衛兵從此掀起了毆打屠殺黑五類的高潮。(維基:紅八月)
(3)「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11月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北京連續八次接見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紅衛兵和院校師生、總人數超過1100萬。」、「通過這8次接見,各地紅衛兵士氣大漲,從而促使文化大革命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維基:毛澤東接見紅衛兵)
**「八二三事件是指1966年8月23日下午,北京的紅衛兵等從北京市文聯、文化局揪出老舍等約30人由卡車運至國子監進行公開地暴力批鬥,次日深夜老舍不堪受辱而投湖自盡之事。該事件爆發於北京『紅八月』期間。」(維基:八二三事件)
2,文革屠殺:「自1966年北京的『紅八月』起,文革期間已知的屠殺事件還包括:廣西大屠殺及大規模食人事件、內蒙古內人黨事件、廣東文革屠殺、雲南文革屠殺、湖南文革屠殺、江西瑞金大屠殺、川東殺俘狂潮、青海二二三事件、寧夏青銅峽事件,等等。廣西和廣東的屠殺情況較為嚴重,有學者指出廣西65個縣的公開縣誌中有43個記錄屠殺事件、其中15個縣的屠殺人數超過1000人,而廣東57個縣的公開縣誌中有28個記錄屠殺事件、其中6個縣屠殺超過1000人。且許多官方公開的縣誌中所記載的死亡人數低於官方機密檔案里的統計數據,存在掩蓋事實和混淆真假的問題。這些屠殺多是地方共產黨機構、政府機關、民兵甚至軍隊實施或組織實施的,屠殺的死者主要包括『地、富、反、壞、右』黑五類分子及其親屬,以及反對當地政府官僚的群眾組織成員;而雲南沙甸事件屠殺案的死者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據保守統計,文革中全國發生的大屠殺造成至少30萬人死亡。」(維基:文化大革命-大屠殺和人吃人事件)
—— 文革屠殺中「血腥、殺戮」、「令人毛戴」的(部分)具體事件 ——
(過習慣安定文明的日子,著實難以想象以下令人毛戴的事件竟是當代真實發生過的!)
1,北京「紅八月」:
「紅八月,⋯⋯指文革初期在中國首都北京市發生的一系列屠殺事件,由於這些殺戮主要發生於1966年8月,故稱為『紅八月』或『八月殺戮』。」、「紅八月被認為是中國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北京六中的部分紅衛兵曾用受害者的鮮血在牆上書寫標語『紅色恐怖萬歲!』。」、「紅衛兵一起高呼『紅色恐怖萬歲。』」(維基:紅八月)
(1)相關事件:「(1966年8月25日),北京崇文區發生了『欖杆市事件』,紅衛兵將其稱為『欖杆市前灑碧血』,引發數千名紅衛兵在欖杆市一帶進行了為期約7天的大屠殺,一條街上的『黑五類』分子基本被殺光。⋯⋯8月27日,『大興事件』爆發,大興縣大批黑五類分子及家屬遭到屠殺。北京昌平縣亦發生了類似的屠殺事件,提出『斬草除根』、『留女不留男』的口號,連幾個月的男嬰也一併打死,各人民公社間甚至展開了殺人比賽。」(維基:紅八月)
「1966年8月27日至31日發生在北京市大興縣(今大興區)針對『五類分子』(俗稱『黑五類』)的大規模屠殺事件。從8月27日至9月1日,縣內13個公社,48個大隊,先後殺害了地富及其親屬共325人,最大的80歲,最小的才38天,有22戶人家被殺絕。」(維基:大興事件)
(2)北京紅八月之慘狀:「北京文革屠殺中,紅衛兵的殺戮方式包括用鈍器打死、勒死、用銅頭皮帶抽死、踩死、開水燙死,等等。而在北京大興縣,殺人方式包括用棍棒打死、用鍘刀鍘死、用繩子勒死,對嬰幼兒更殘忍,除了摔死外,還對部分嬰幼兒踩住一條腿,劈另一條腿,硬是把人撕成兩半。⋯⋯根據1985年11月5日北京市核查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加強領導,再接再厲,全面做好二期整黨的核查工作》,北京屠殺事件中的實際死亡數為10,275人 ,另有92,000戶被抄家、125,000戶被驅逐出北京;但(老舍、陳夢家等)等受迫害的自殺者並不計算在內。」(維基:紅八月)
2,廣西文革屠殺、廣西大規模人吃人事件:
(1)廣西文革屠殺:
集中發生於1967年-1968年文革期間的屠殺事件。根據1984年中國官方統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革期間非正常死亡的有名有姓有地址的人數為8.97萬人,全區失蹤2萬餘人,無名無姓的死者3萬多人:其中,兩派武鬥死亡3,700人,逼死7,000人,其餘7.9萬多人是被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地打死和槍殺的;僅在南寧地區14個縣,死人在千人以上的就有8個,光一個賓陽縣就死了3,777人。」、「文革期間,廣西大屠殺的屠殺方式包括砍頭、棒打、活埋、石砸、水淹、開水澆灌、集體屠殺、剖腹、挖心、掏肝、割生殖器、零刀剮、炸藥炸、輪姦後捅死、綁在鐵軌上讓火車軋死等等。」(維基:廣西文革屠殺)
(2)廣西大規模人吃人事件:
文革屠殺期間,廣西發生非饑荒情況下的大規模人吃人事件。根據《廣西文革機密檔案資料》記載的有名有姓或有統計數字的被吃者達302人。「依據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al State LA)歷史學家宋永毅的調查研究:廣西民間學者一個一個縣統計,421個人被吃掉。吃人的事情遍布廣西27個縣,三分之二的縣發生吃人的事情。」(維基:廣西文革屠殺)
3,廣東文革屠殺:
「廣東文革屠殺事件主要發生在1968年7-10月間,由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各縣革命委員會等機構領導。⋯⋯其集體屠殺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四類分子(地、富、反、壞)』及其親屬的屠殺,另一類是政治迫害型屠殺。」、「文革期間,廣東省下轄80個縣,依據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以後公開的57個縣的縣誌,其中有28個縣發生過集體屠殺,6個縣屠殺人數超過1,000人、以陽江大屠殺中的陽春縣(死亡2,600餘人)最為嚴重。所有已知發生屠殺的縣平均非正常死亡人數為278人。」 其中之一二:
(1)陽江大屠殺:
「陽江大屠殺,⋯⋯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廣東省陽江地區。依據中國共產黨陽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的統計數據,屠殺共造成至少3,573人非正常死亡。」、「陽江大屠殺期間,殺人手法包括棍棒或鋤頭打死、開槍掃射、捆綁淹死、匕首刺死、禾叉插死、石頭砸死、鞭炮炸死、煤油燒死、活埋等等。屠殺由當地縣軍管會組織,由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成員實施,受害者主要是黑五類及其親屬(包括嬰兒),大屠殺一度導致漠陽江上遍布漂浮屍體。」(維基:廣東文革大屠殺)
(2)儋縣大屠殺:
「文革期間,位於海南島的儋縣(現儋州市)、東方縣等地發生了大屠殺,當時該地區屬於廣東省的行政管轄範圍。⋯⋯(1968年)8月,海南島的野戰軍、地方部隊(包括炮兵)、民兵利用中共中央頒布的《七三布告》,對儋縣各個人民公社、國營農場及198個老區村莊實行針對『反革命組織』的武裝剿殺和燒殺。最終,儋縣共有5萬餘人被關押,共私設500餘所監獄,700多間民房被燒毀,數千人傷殘,大屠殺共造成700餘人死亡。」(維基:廣東文革大屠殺)
4,湖南文革屠殺:
文化大革命期間發生在湖南省的屠殺事件,「屠殺主要發生於1967-1968年間,主要針對的是當地的黑五類分子(地、富、反、壞、右)及其親屬,具體由各地方政府、革命委員會、人民公社、生產隊、武裝部、民兵等組織實施。」其中之一二:
(1)道縣大屠殺:
「1967年8-10月發生在零陵地區包括道縣在內的10餘個縣市。道縣和周邊縣市的屠殺在當地政府包括縣人武部和縣委、縣政府策劃支持下,經當地各級行政機構包括縣人武部、縣委、革委會、公社、區武裝部、大隊村幹部、民兵等實施的。大屠殺中的殺人手段包括槍殺、刀砍、沉水、身上放火藥炸死、活埋、暴力打死、勒死、火燒熏死、摔死未成年嬰幼兒。從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共有7696人被殺,1397人被逼自殺,2146人被致殘。死者絕大部分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和右派』的五類分子(3576人)以及他們的子女(4057人),還包括貧下中農1049人、其他411人;其中未成年人826人,年紀最大的78歲,最小的10天,14000多人參與了大屠殺。」(維基:湖南文革屠殺)
(2)邵陽縣大屠殺:
「又稱邵陽黑殺風事件,發生在湖南省邵陽縣,受到道縣屠殺的影響。1968年7-9月間,依據1974年當地、縣聯合調查團的統計數據,全縣在抓『黑殺隊』運動中,共抓了11,177人,關押7,781人,私設監獄702處,自製鐐銬1,587副;其中,322人被殺、669人被逼自殺,共計死亡991人,另有113人致殘,而有學者指出邵陽大屠殺實際死亡人達數千人。該大屠殺中使用的殺人手段包括活埋、石砸、淹死、打死、勒死、燙死、壓死、火燒、分屍等等,不少女性死前受到凌辱。被屠殺的屍體被棄置於資江河中、順流而下,引發河兩岸群眾聚集觀看,漂流死屍曾堵塞邵陽市自來水廠的抽水機,導致市民逾半月不敢飲用自來水。」(維基:湖南文革屠殺)
5,瑞金文革屠殺:
「文化大革命期間發生在江西省瑞金縣等地的一系列大屠殺事件。發生於1968年9月23日至10月初,據統計,瑞金縣的屠殺死亡人數為300餘人、興國縣為270餘人、于都縣為500餘人,總計1000餘人。屠殺的實施者為當地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幹部或民兵,受害者多為黑五類及其親屬,其中瑞金縣受害者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11歲,殺人方式主要包括槍斃、石砸、木棒打、刀子捅、推下懸崖等等。」、「時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省委書記的程世清於1968年8月上旬在全省發起『三查運動』(即查叛徒、查特務、查現行反革命運動),造成全省上萬人死亡,其中被逼自殺超5000人。1968年9月22日,瑞金縣召開各公社專案組長會議,強調深入開展『三查運動』,搞權力下放、民辦槍斃,要拿出成績向國慶獻禮。此後,公社、大隊幹部可以隨便殺人,無需立案、不要證據、不要審批。9月底10月初,局勢逐漸失控,當地革命委員會多次制止,屠殺才逐漸結束。」 (維基:江西瑞金大屠殺)
——————————————————————————————————————
三,手弄乾坤何日休
(一)手弄乾坤
弄:1.遊戲、玩耍。《說文解字.廾部》:「弄,玩也。」2.操作、處理。
乾坤:1.指天地、陰陽。2.指天下江山(國家),表該政權統治範圍。3.指整個大局勢。
手弄乾坤 = 操弄政治。
操弄政治,彷彿把政治置於手掌之間把玩、撥弄。
(二)何日休:
「何日休」的二層解:
1,感嘆「何時是個盡頭」,而會如此感嘆提問,也表示該狀態持續的時間並非短暫。
2,隱藏著人物的名字。頭為姓氏,身為名,前面「帽兒須戴」點出的是姓氏,此處「手弄乾坤」點出的是名字。
(三)「何日休」 所指的人物名字為何?
1,拆解「何日休」,得:「何、日、人、木 」。
2,因是問人,故「何、日、人、木 」轉成「何人、日、木」。
3,「日 + 木 」 = 東。
4,小結論:「何日休」所隱藏的是「何人東」,得到該人物的名字「東」。
前面得到姓氏為「毛」,本句得到名字有「東」,已知該人物為「毛澤東」。
毛澤東係1949—197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其主政時期,黨國走的是「階級鬥爭路線」,任內主導多次階級鬥爭運動,包括文化大革命。
(四)綜合以上,「帽兒須戴血無頭,手弄乾坤何日休」解
1,領導人姓「毛」,名字有「東」,指「毛澤東」。
2,在毛澤東主政時期,國家景象如同地獄一般,充斥血腥與殺戮,令人恐懼震驚、寒毛豎立,尤其是四人幫所在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
——————————————————————————————————————
四,九十九年成大錯
(一)成大錯
「成大錯」的可能解釋:1,鑄成大錯、犯下大錯。2,成為大錯誤、是個大錯誤。
(二)「大錯」再解
「大」,拆解可為「一人」。「大」錯 = 「一人」錯。
若「大」作「一人」解的話,此「一人」必然是指領導人「毛澤東」。
( 三)「九十九」,求數字的可能性
「九十九」在數字上的可能:
1,「九十九年」就是字面的「99」年。
2,「九」+「十」+「九 」= 28。
(1)指28年。
(2)還將「2 + 8 = 10」,得到「10」。
3,綜合以上,得到的三個可能數字為:99、28、10(年)。
(四)所得年份數字「99」或「28」,是否有與什麼事件關聯?
依本象內文,年份數字 99或28應是與毛澤東、中共黨、中共國有關聯。試探尋毛澤東執政、中共黨成立、中共國建立的年份:
1,中共建黨:
(1)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0年8月,陳獨秀等人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取名為「中國共產黨」。後來這在上海組建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被稱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出版了6期《共產黨》月刊,直接負責了中國共產黨一大的籌備工作。中國學界一般視之為:中國共產黨首個成立的早期組織,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人民日報/2016-06-26)
=> 1920 +28 = 1948。(1948年3月,毛澤東帶領中央和軍隊離開駐地十三年的陝北)
=> 1920 + 99 = 2019。(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COVID-19)
(2)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於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學界視之為: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
=> 1921 + 28 = 1949。(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1921 + 99 = 2020。(2020年,為COVID-19期間)
2,中共建國: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 1949 + 28 = 1977。(四人幫的王張江姚被開除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 1949 + 99 = 2048。(未來)
3,毛澤東建國前一年出延安、毛澤東建國後執政27年:
建國前一年(1948年)毛澤東帶領中央和軍隊走出延安,結束陝北13年(又稱延安時期),於1949年建國,毛澤東自建國起連續執政27年(1949—1976年)。
毛澤東建國前一年出延安(1948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949年)後毛執政27年,(1 + 27 = 28),共28年。
**中共中央據有陝甘寧邊區的時期稱為「延安時期」,期間自1935年10月10日至1948年3月23日,前後12年5個月5天,亦稱為「陝北13年」。1947年起,中共在國共內戰中逐漸取得優勢,戰局逆轉,解放軍開始展開主動攻勢。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帶領中央及軍隊離開駐地十三年的陝北,東渡黃河轉向華北,展開進攻,迅速地從國民黨手中奪取中國大陸的控制權,並於1949年建國。
(五)「九十九年成大錯」所得年數與年份所對應的事件與解法
從上面得到的相關年數有「99、28、10年」;得到的相關年份按先後排列有「1948、1949、1977、2019、2020、2048年」。這些年數與年份所對應的事件與解法如下:
1,關於數字10(年):指10年文革。
「九十九年 (10年)成大錯」,意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被視為「大錯誤」。「普遍認為文革長達十年之久,⋯⋯被後世負面評價為十年內亂、十年動亂、十年浩劫。」(維基:文化大革命)
2,關於數字28(年):指建國前1年(1948年)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和軍隊走出延安+建國(1949年)後毛澤東執政的27年。
如果這項推測成立的話,「九十九年 (28年)成大錯」,意思就是:從1948年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和軍隊離開陝北起,到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這28年會完全被負評、被否定,會被視為是「毛澤東一人」的錯誤。
而此推論所推導出來的是:
(1)「毛澤東」會遭到否定、被視為錯誤。
(2)1948年離開陝甘寧邊區(或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向外展開攻擊,被視為錯誤。
(3)而若1948年走出延安是錯誤,則1949年建國的中共中央政權也會被視為錯誤,也將遭到否定,而中共政權遭到否定所關聯的年份應該是在「99年」。
如果是這樣的話,上述諸否定並非一次性全到位,可能先是毛澤東被中共黨國體系抓出來獻祭、鞭撻,而後中共黨國的政權又被後來的新政權予以否定。
** 在本項,與數字28相關的年份涵蓋1948、1949年。
3,關於1977年:開除四人幫。
(1)「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決定永遠開除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洪文、張春橋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江青、姚文元的黨籍,撤銷他們的黨內外一切職務。」(維基:文化大革命-文革後續)
(2)雖然開除四人幫、否定四人幫,但1977年的此時依然肯定文革、肯定毛主席。
—— 1977年華國鋒提出要奉行「兩個凡是」原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政策,我們都要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遵循。」、「(1977年)3月14日,華國鋒在講話中提到:在揭批四人幫的鬥爭中,一定要注意,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必須維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須制止。毛主席這面偉大旗幟,一定要高高舉起,不能丟掉。」。(維基:華國鋒)
—— 「全會(*1977年7月,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認為,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率領我們黨一舉粉碎了“四人幫”,消除了黨內一大禍害,使我國避免了一次大分裂、大倒退,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3)後續的否定文革、不否定毛
—— 華國鋒的「兩個凡是」被胡耀邦批評為「對毛澤東晚年錯誤採取全盤繼承的態度,繼續以階級鬥爭為綱,肯定文化大革命。」、「經歷1978年間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兩個凡是』原則遭到否定,而華國鋒的領導核心地位亦自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被鄧小平事實上取代;1981年6月,他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正式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維基:華國鋒)
—— 關於文革的否定要到1981年,「自從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後,中國官方始終對於文化大革命採取否定的態度,其長期正式的說法是,文化大革命是『由領導者(指毛澤東)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指林彪集團和四人幫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維基:文化大革命-評價)
—— 「有學者認為,⋯⋯1981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依然突出毛澤東思想、堅持認為毛「功大於過」(七三開),而將文革的大部分責任推給四人幫和林彪。也有人認為,不否定毛而保留毛作為革命和國家合法性的象徵,是出於中共甚至鄧小平等人自身的政治需要。」(維基:撥亂反正)
** 1977年的開除四人幫,只達到否定四人幫,把文革的錯誤大部份歸在四人幫身上,這點也與「血無頭」得到的「四人幫」相扣合。
4,關於2019、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開始。
2019、2020年發生的大事: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爆發。全球性新冠肺炎,英文簡稱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首次爆發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後逐漸擴散至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成為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性疾病」、「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各國的官方通報已累計報告逾6.76億名確診病例,逾688.1萬名患者死亡。」Covid-19疫情長達3年之久,從2019年12月首位病例開始,直至2023年3、4月全球疫情終於趨緩。(維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依據以上,此處的「九十九年(2019、2020年)成大錯」意思為:中共在2019、2020年爆發的COVID-19事件上鑄下大錯。
** 這裡的「大錯」是指COVID-19的起因?還是指前期的因應措施?或兩者皆是?
5,關於2048年,2048年在未來。
推測此處的「九十九年(2048年)成大錯」的可能性:
(1)於2048年,中共再次鑄下大錯。
(2)中共建政99年,其政權被視為大錯誤,中共政權將遭到否定。
(3)若是上面二個推測都成立的話,則中共在2048年所犯下的大錯將招致自身的毀滅,並且中共政權將遭到否定,會被視為是錯誤。(若中共政權被否定、被視為錯誤的話,大概可能是被定位為叛亂政權吧?)
** 在本項,2048年與年數「99年」相關聯:中共1949年建國,加上99年,等於2048年。
——————————————————————————————————————
五,稱王只合在秦州
(一)稱王
王:「王,⋯⋯在秦朝以前是一國君主的稱呼,是最高統治者。原來是天下共主的『天子』獨用的稱號,如『周武王』,後來較強大的諸侯也紛紛自稱、互稱爲王。自秦始皇稱『皇帝』後,『王』成為地位僅次於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諸侯的稱呼。」(維基:王)
=> 自秦始皇後,「稱王」者為一方之諸侯、一方霸主。
(二)「只合在」之字意解
在:居於、處於。
合:(1)相符、適合。如:合法、合身。(2)應當。如:合該如此。
只合在:只適合居處於、只應當居處於。
(三)「只合在」之拆字解
用了「只合在」三個字,為什麼不是簡單即可表相同意思的「只在」或「在」?
「只合在」三個字,可能有什麼不同的火花嗎?
1,拆解
只:口+八
合:口+一+人
在:土+ 一+ 亻
拆字後可發現,其中重疊出現的字有:口口、一一、人亻/人八。
** 「人、亻」是二個「人」,「人八」為二個「一撇(丿) 和一長捺(丶)」。
2,「只合在」之「只合」、「合在」、「只合在」
(1)「只合」,將相同部份作組合,口 + 口 = 回。
(2)「合在」,將相同部份作組合,一 + 一 = 二。
(3)「只合在」?將「只合在」重疊的部份相加,「口口 +一一+人亻(人八 )」 = 「會」之異體字。(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會)

(四)綜合以上,「稱王、只合在、秦州」的整理
1,稱王、只應當(只適合)在、秦州 => 只應當(只適合)在秦州稱霸。
若是如此,也表示若染指其它地方是不應當(不適合)、不對的。
2,稱王、只合在、秦州 => 稱王、會二回、秦州 =>會重回秦州稱王。
** 若以上成立,中共政權「會二回秦州」,成為稱霸一方的霸主,那也就表示中共會喪失控制全國的絕對力量,表示有其它政權的存在,表示中共崩解、中國分裂。
——————————————————————————————————————
(五),「秦州」所指?
「稱王只合在秦州」解出來是「會二回秦州稱王」,是以這個「秦州」在以前也曾經是中共稱王稱霸的地區。而中共在建國前「延安時期」的革命根據地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其地理範圍包括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和寧夏省的東部,陝北的延安是當時中共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首府)。
** 延安時期:中共中央以延安為革命根據地和駐地的時期。延安,就是當時中共中央政府的首府所在地。延安時期開始於1935年10月10日,當中共中央長征到陝西省吳起鎮(今吳起縣)起;結束於1948年3月23日,當中共中央東渡黃河轉向華北。前後12年5個月5天,習稱之為「陝北13年」。
** 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變化:1935年中共長征落腳至1937年國共協議前,稱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1937年至1945年,依國共雙方協議改稱為「陝甘寧邊區」,陝甘寧邊區由中國共產黨實施地方自治、但接受國民政府管轄。至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1950年)時,則被國民政府宣布為非法叛亂區域。
(參考維基:陝甘寧邊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 、陝甘革命根據地 )
** 陝甘寧邊區所轄範圍:(圖:維基/陝甘寧邊區)

(六)「秦州」的幾種可能性
1,古代「秦州」,為今之「天水」。「天水市,古稱上邽、成紀、秦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絲綢之路上的節點,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覆的甘肅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甘肅省第二大城市。」、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設天水郡,其名源自於「天河注水」的傳說,因而有「天水」之名。東漢、三國期間改稱漢陽郡,西晉時改回天水郡。又因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於境內設秦州,後廢,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復設。直至清代,秦州轄境仍相當於今日天水之範圍。」(維基:天水市)
但是「天水」並不曾被包括在中共延安時期的「陝甘寧邊區」範圍裡。(參考維基:陝甘寧邊區)
2,「秦州」兩字是否可能隱藏其它線索?
秦 = 「三 人 禾」。
州 = 「川、、、」。
「秦、州」兩字相同的部分,在那三筆畫,橫寫成「三」,直寫成「川」。
進一步推敲秦與川、秦與三
(1)秦與川:
陝西簡稱陝或「秦」,四川簡稱「川」或蜀。地理位置上,陝西南部與四川毗連著。
(2)秦與三: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又稱「三秦」。「三秦,原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三位被項羽封在關中地區為王的秦朝降將,後成為中國陝西省的別稱。」(維基:三秦)
3,「秦州」所指?
以中共如今的規模與能力,即便裂解,再小也不可能僅盤據「天水」或「陝甘寧邊區」。於以上所推測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陝北)、整個陝西(三秦)、陝西下方與四川毗連的部份(秦川)、陝西左邊毗連的甘肅天水,都是「秦州」合理的可能範圍,但若要符合「會二回、重回」的話只有中共中央延安時期所在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推測這裡指的可能是核心(中央政府)會重回陝甘寧邊區,而其幅員自是大於當初的規模。
(七)「稱王只合在秦州」解
推測中共中央政府將重回延安時期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從制霸全國降為稱霸一方,繼續在此盤踞稱王。
** 若是如此,也表示如今統治中國大陸的中共政權將會裂解,中國出現分裂的狀態。
(八)「九十九年成大錯,稱王只合在秦州」
在數字「九十九」解上,最接近現在局勢的是2019、2020年爆發的COVID-19疫情。
推測「九十九年成大錯,稱王只合在秦州」表示:中共在2019、2020年爆發的COVID-19疫情上(所扮演的角色或所實行的政策與作為)鑄下大錯,而後將導致中共崩解,中共中央政府將重回延安時期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以陝西及其周邊為勢力範圍的核心,成為只能盤踞一方的霸王,失去制霸全國的控制力。
——————————————————————————————————————
【卦:(上火下火)離卦】
一,關於離卦
卦辭:「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二,離卦卦義
(一)(易學網/周易全解30 離卦):
1,「麗原本為成雙成對、相依相附的意思,可通離的附著義,引申做美麗、美好。⋯⋯《周易》中的麗除了解釋作相依附之外,也採用諸如美麗、光明等引申義。《象傳》:『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即取此義。」
2,「離卦代表光明、美麗、聰明、智慧。六十四卦也是六畫卦的離,上下都是離,所以是聰明又聰明,美麗又美麗。然而內外皆聰明會有察察為明的過失,美麗又美麗則有過於炫耀與華麗的偏差。所以『中庸柔順』對於離卦來說是很重要而需要具有的美德。」
3,「卦辭曰:『畜牝牛吉』。畜就是養,培養、涵養的意思。牝牛為母牛。牛為非常柔順的動物,牝牛更是柔順中之柔順。此告戒君子要能涵養柔順之德性。卦象主爻陰柔而居中,除象徵柔順之德性之外,亦象徵要有中庸及公正之德。卦辭說『利貞』,貞者正也。也就是說一定要走坦途大道,切忌走邪門歪道。」
(二)(政風新聞網/易經講座24/非心 ):
1,「離為火,為日、為太陽、為亮麗、為附麗,附著依附、攀附,火無法獨存,必附物而生。」
聯想:政治人物依附於群眾,沒有群眾的支持政治人物就成不了氣候。
2,「離卦兩火重疊,後明繼前明興起,象徵光明無限,薪火承傳的精神;但火雖為文明之母,卻也是文明毀滅的因子。」(政風新聞網/易經講座24:非心 )
聯想:明明是在追逐希望與光明,卻因為盲目與衝動而被帶進毀滅與黑暗。
三,推測
離,麗也,代表火、日、明亮、美麗。
離,麗(儷)也,為附麗,火無法獨自存在,必附物而生燃。
以「天地晦盲,草木蕃殖。陰陽反背,上土下日。帽兒須戴血無頭⋯⋯成大錯。」的描述,卻配以離卦,這與卦辭所示的「貞、亨、吉」完全相悖;從本象的敘述來看,這個離卦很難是指正面的、光明的、有益的火離(美麗、光明、亨吉)之象,而可能是恐怖的、破壞的、瘋魔的燃燒之象。政治人物依附於群眾的支持,上下交相地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悖離正道、猶如瘋魔般的燃燒,明明是要追逐希望與光明,卻因為盲目與衝動而走進毀滅與黑暗(天地晦盲、混亂無道的黑暗時期)。
——————————————————————————————————————
【看圖畫,腦洞大開】
一,頭戴「抹額」
(一)抹額
抹額,亦稱抹子、額帶,是繫綁在額頭上的布巾。抹額最早的功用非常簡單,將長布條束於額前固定頭髮,避免頭髮遮住眼睛,可便於勞作,亦有防風、保溫的功能,男女皆可用,使用於軍中時抹額的顏色可作為辨識部隊之用。抹額一詞見於唐朝,起源據說可溯及商周時代,在明清時盛行,成為富貴人家也愛用的額飾,於是在形制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更加地強調抹額的用料、工法、花樣與精緻性,「清王朝對下層小吏和民間百姓的額飾材料作出了嚴格規定,小吏和民間百姓只能用清素緞、藍素緞、綾、綢、紡、絲、素紗、棉布、夏布;奴僕、優伶、皂隸等不能使用絲、絹、紗、綾、緞等高檔面料,只能使用葛布、黑絨、毛褐等低級面料;除皇室外,不能使用明黃色,不能使用龍鳳圖案;非富貴之家不能使用金、銀、寶石等裝飾抹額。」(百度百科:抹額)
《唐·杜牧·上宣州高大夫書》 :「以紅抹額應猛士詔」
《唐·李賀·畫角東城》:「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
《太平廣記.張騁》:「從軍者皆絳抹額,以彰火德之祥。」
《三國演義》:「賊眾皆披髮,以黃巾抹額。」
《康熙字典》:「紅綃抹額,軍容也。」
《紅樓夢》:「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
(二)頭戴抹額的意涵
1,誰戴抹額?
在抹額成為富貴人家的裝飾品之前,戴抹額的通常是著重其實用性的庶民、勞動者、從軍者 ,套用共產黨的說法,則是無產階級、是工農兵。
2,軍用抹額為紅色。套用共產黨的說法,紅色是革命的顏色。
若是上述二者統合起來,則成為:無產階級的紅色革命。是/否?
二,關於花以及髮髻
(1)一朵花瓣繁多的花,「花」 = 「華」
(2)花朵置中,位置為「中」。
(3)頭上有眾多髮髻圈圈集合在一起,什麼意思呢?想到能相關的有:拱、共、集合、合併,是意味「中華、共、合(和)」嗎?
三,把日踩在腳下
把日(太陽)踩在腳下,表示黑暗,同於「上土下日」的「地火明夷卦」:光明被誅殺、亂世、黑暗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