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在一这个无感的国家,住到了第三年
今天工作时走神,突然想,为什么我就来到了新西兰呢? 这样的瞬间在我刚来这里的第一年,经常出现。走在皇后街铺满落叶的人行道上,看着两旁熟悉的流浪汉,英文书写的招牌,会觉得一阵恍惚。
18、9岁的时候,很想移民,我做了研究,在日记本上写下三个国家——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去日本很有道理,我看日本杂志、小说,听日文歌,看日本电影,有很多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已然成为我人生导师的日本创作者。
新西兰和加拿大,全无道理,只是当初知道他们对移民友好,比较容易得手。
此后的很多年里,我从来没有想过新西兰,这个词语抛到我的心里,溅不起一丝波澜。
但是2023年,我却落地至此,现在已经步入了在这里的第三年。
当时于我而言,拿到了打工度假签证,像是拿到了诺亚方舟的船票,意味着可以逃离,意味着能被拯救。
但是等上了船,却发现要竭尽全力去争抢座位,日子过得也不体面。
但是活下来了不是吗?我还是心存感恩,但是这像是和一个自己不爱的经济适用男结婚,日子过得去,但是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喜悦。
有时候我想,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国家,是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被判和不负责任。30岁的年纪,就这样清汤寡水的过,生活的五光十色被抽离,我成了那个终日活在冥想殿里的人。
简单,我有多爱这份简单,就有多恨这份简单。
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的产物,在这里,从外界接受的东西少之又少,一些东西从内心深处生发,我也慢慢习惯和爱上独处的生活,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安心又害怕。安心是因为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有我自己来陪伴,都能把日子过好。而害怕的是,这样和死亡,有什么两样,一些爱我的人不在我身边,我的话越来越少,我的逻辑越来越不清晰,我的创造欲在慢慢消减。
这时还好能写,也学着就是今晚我坐下来,重新开始安静书写的理由。我必须写,才能把那些在慢慢消失的自我留住,才能让我的声音被听到,最重要是,让我以另一种方式,了解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