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赔款里的五百年殖民史(下)
拿破仑主义:军事总动员主义萌芽
18世纪的最后时刻,1799年11月9号,拿破仑登场。拿破仑是英国霸权逼迫下发生在法国的战略突变。既然英国的耐久力无人能力,那么法国就在爆发力上寻找突破。拿破仑将国家推入全面军事动员,把财政体制压榨到极限,彻底牺牲续航能力,追求提高战争烈度,缩短战争进程。中世纪欧洲的百年战争传统,就此正式终结。
这种动员逻辑,本质上是对英国财政逻辑的反向演绎。如果说英国以无限续命为核心设计,那么拿破仑就是以命换命的设计。因为军事总动员几乎总是破坏性的,相当于战争还没有开始,本国已经广泛受害,并将希望寄托于对方的最终毁灭。
拿破仑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因为动员期间已经广泛破坏国民经济体系,它的胜利只能靠掠夺延续,只能从一次胜利走向下一次胜利,失败即崩溃。
但是在拿破仑的时代,军事总动员还不具备条件,因为法国的封建结构天然隔绝官僚支配。他首先必须清算封建体制打造一个现代官僚制行政国家。拿破仑的税负总体并不高于路易十六,因为没有继续增高的空间,但是通过效率改善得到了更多战争资金。
法国经济被极度压榨,实际上契约平等与自由市场机制难以维系,消费能力被严重压缩。对于整个经济体而言,这无异于自毁。好在拿破仑开始取得系列性胜利,大肆搜刮敌国财富补充财政,驱动战争机器。问题在于,对战败国实施的同样“杀鸡取卵”式的掠夺,也摧毁了其经济基础,使战败国沦为一次性消耗品。
1807年,第四次反法同盟被击溃,拿破仑在尼曼河的竹筏上和沙皇会面,热烈交谈哲学和政治话题,然后和俄罗斯签订了盟约。两天之后,已经亡国的普鲁士国王签订屈辱的和平条约,国土丧失三分之一,赔偿法国1.2亿法郎。普鲁士一年的总财政收入也不到1亿法郎,为了支付这笔款项,王室变卖地产和收藏品。
战争赔款不是新闻,1.2亿的灭门式赔款确实前所未闻。这是拿破仑主义的新发明,只有放在拿破仑财政的背景上才能看出其可怕的合理性。拿破仑从西班牙打到波兰,将欧洲洗劫一空,并不只是针对普鲁士。纵观欧洲千年战争史,少有隔夜的仇,但是这次赔款开启了法德百年仇恨的新篇章。
纵横欧洲十几年后,拿破仑主义的内在逻辑终于显露疲态。无论是法国还是被占国的经济都被他破坏殆尽,即使占据资源,也没有办法转变为后勤工业,重要军事资产的补充始终紧绷。1813年,欧洲已经没有值得占领的地方了,拿破仑几乎被迫进军俄罗斯,那是个没什么东西可抢的地方。
拿破仑主义像一朵灿烂而短暂的烟花,他的遗产,包括清算封建主义,高效军事机器,大部分被正面看待,今天法国的街头依然遍地是拿破仑雕像。
但是拿破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英国长盛不衰的背景下,军事总动员战略实际上成为欧洲大陆的战争唯一选择,承袭者主要是德国,外加一个意外成员,日本。
铁血的俾斯麦
叫嚣铁与血的俾斯麦不被视为军国主义者,这单纯只是因为他的德国统一事业被视为正当,被普鲁士吞并的德国小邦,就好像被金正恩进食的朝鲜农民,成为正当的祭品。
俾斯麦的策略是拿破仑主义的新发展。包括国内的高度军事组织化,以及战争的高烈度和短期化,是军国主义的核心特征。俾斯麦实际上是军国主义的作者。
俾斯麦迅如极火地击败了外国干涉,完成了德国统一。战败的法国的赔款额为50亿金法郎,折合7500吨黄金。俾斯麦则用这笔钱抚平了国内不满,成全了自己的形象。这不止是法德世仇的螺旋升级,也代表灭门式赔款政治成为国际标准。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从中华文化圈最边缘崛起,继承了中华极权政治遗产,又直接面对中国和俄国两个又大又面的敌手,尤其俄罗斯首都在万里之外,无论如何无法打击要害。日本的军事战略天生就是总动员型的,天皇带头,全民动员,全国军事化,非军事职能为战争让路,all in。
初次出击,重挫清朝,开局顺利,战争赔偿2亿两白银。举国欢欣,天皇万岁。
清朝在此之前两次向英国赔款,数额都不大,英国基本上是按照战费开销和损失补偿的计算原则来开价的,没有打劫式赔款的传统。日本首次将欧洲大陆的先进赔款文化带到中国。
洋务派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歼灭,或许大清有些人是没有感觉的,至少反贼们应该很开心。但是二亿两的赔款则是切切实实的落在了中国人头上,其间官僚们加料加辣,这账也是算在日本头上的。中日世仇,准确来说,或是是从这次巨额赔款开始的。
五年之后,日本作为八国联军成员,再次击败清朝。八国联军里面有德国和日本这俩灭门式赔款爱好者,德国大嗓门,日本帮腔,赔款定在4.5亿两白银,39年支付期,本息合计9.8亿两。
说句题外话,这笔赔款有一些意外的好处。列强知道清朝没有支付能力,直接接管了清朝海关。外国人主持的清朝海关,和上海广州租界里的西式经济颇为相得,中国经济出现了一波腾飞。最初全年关税收入刚刚够赔款,其实赔款数额就是照着关税收入定的。到了1930年代,关税收入的半数就够赔款了。
话说中国皇帝拿不到关税收入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问题。就不该给他们,上海广州的经济本来也跟皇帝没有一毛钱关系。
甲午战争中日本还拿到了一项权益,辽东半岛。这里面有个问题,当时东北全境被俄罗斯占领,修铁路,建城,设政府,连地名也全部改成了俄文名,就差找个机会签割让协议了。日本来虎口夺食?后来上演了三国干涉还辽的节目,强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朝,实际上是还给俄国。十年后,日本对俄开战。
日俄战争双方动员兵力都在120万以上,俄国战死约5万人,日本战死约9万人。数字上似乎显得日本没有很大优势?其实不然。20世纪初陆军由笨重的机枪和重炮制霸,对进攻方极为不利,一战的绞肉机式战场即为证明。日军在东北进行的是攻城战,以玉碎冲锋的战法闻名,一路打的俄军丢弃城池,其实战果卓越。海军战场的对比更直白,日本在对马海峡一战几乎零战损全歼俄国海军主力。俄国海军整个建制几乎都被消灭,属实比北洋舰队还惨。
俄国不能败给黄种人,这一战也是使出了全力,于是战事刚进入第二年就爆发革命。对马海战之后,双方开始议和,这里又有节目看了。
日本代表出发时,首相殷勤嘱咐,一定要拿到重重的赔款,给国民交代。日方代表反复纠缠赔款,俄方代表简直无语,你离莫斯科还有一万多公里就要赔款是不是远了点。俄方代表表示,赔款没有的,不如我们继续打着?
赔款没有的消息传到日本,全国大骚动,日比野发生放火打砸事件。日比野和皇宫就隔条马路。天皇出来提问了,打败仗赔钱不是发达国家的惯例吗,内涵政府是不是办砸了差使。内阁总辞职。
再说句题外话。当时东北已经没有了,归俄国或者日本对中国来说都没有区别。当然区别不可能没有。俄国的殖民政策以种族灭绝为特征,占领外东北就杀光了当地的中国人。之后同样的事情反复在芬兰,德国上演。如果俄国正式占领东北,当地的几千万中国人有几个能活着就不好说了。
德国军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对英国霸权的挑战。战事只持续了四年多,是因为德国的总动员模式只能支持这么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防守方战争,战壕一挖,谁也别想前进一寸,拼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底蕴。德国的东西两线战场都远离本土,一直到战争结束本土也没有被战争破坏,为什么突然之间国内动乱,政府瓦解?因为在动员体制就已经取消了人权,取消了契约平等,取消了自由市场,经济已死,只有存款没有现金流。
但是英国的优势地位终于被动摇,靠可持续性财政无法支持这种烈度的战争。英国债台高筑,而战争最后由美国收尾,意味深长。
轮到法国报仇了,法国坚持把赔款金额定在1250亿金马克,折合44750吨黄金。当德国发生滞纳,法国出兵自取。这是法德世仇最后的篇章。赔款政治就快要终结了。
日德法西斯:英国殖民体系崩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不足6年,高爆发,快节奏。这次德国比一战多支持了一年,大约因为占领了大片地方,获得了补给。这再次揭露了总动员机制的弱点,占领地只能一次性消耗,不可能建立自由经济秩序,形成持续支持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英国战略优势完全破产的时点,战火席卷全球,英国的殖民体系彻底被破坏。但是英国依然没有总动员,国内经济体系在战火中逐渐恢复,到战争后期,英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全面超越德日。
大战的进程,几乎在1936年就按下了启动键。当时德国开始四年计划,市场开始失灵,之后的战争计划都必须配合国内资源的萎缩来进行,自由度其实很低。
日德会失败,关键原因是有一个敌国没有总动员。美国进入了战时状态,不是总动员。美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完好。美国人开着大船满世界补给盟国,而日本和德国则饿着肚子坚持。很多人把理由归结为美国没有被战争破坏,这属实有点浅薄。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日德在开战前就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经济,美国轰炸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有人说,如果核武器是德国先研发出来,战争的结果就不同了。实际上这个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美国曼哈顿计划耗时五年,耗资20亿美金,整个美国工业体系参与,这是一个空前大赌博。而且确实没有赶上对德作战,某种意义上项目是失败的。反观德国,还有工业体系吗?德国连造炮弹都费劲了,还能造大型石墨反应堆?配给制出来了,消费市场还存在吗,经济体系还存在吗?经济体系没有了,军工体系可以凭空永续吗?德国人都在饿肚子,你要拿20亿美金去赌一个六年的大博,结果可能是什么也没有?元首也没有这个合法性。德国人识相的自己放弃了核项目。
苏联是美国自由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历史上看,俄罗斯总是最先崩溃的。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联就有可能内爆的,全靠美国一船接一船的物质补给。美国在武器上对苏联有保留,但是在非军用物资上敞开供应,总计供应卡车37万辆,食物400万吨,飞机14000架,以及全部的通信设备和医疗物质。当时的中苏两“大国”都已经休克,靠着美国牌呼吸机才撑到战争结束的。
PAN AMERICANA的新时代,美国废除了战争赔款。非常遗憾,喜欢灭门式赔款的日本,没有品尝一下灭门式赔款的滋味。
后记:欧盟
战后德国成了美国的准殖民地,德国选择和法国结盟。法国打仗不行,打嘴炮天下第一,戴高乐的好口才往往喷的美国人哑口无言。法国出嘴,德国出力,亲密合作,建设欧盟,把美国排挤出了欧洲,德国取回了大部分主权。
中日建交后,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力道非常大。合理怀疑日本想复制法德模式谋取独立地位,但是我没有证据。关键还在于共产党光吃饵不咬钩。
英国脱欧,实属必然。苏联威胁解除后,英国不可能继续忍受法德同盟,他们有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