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劉有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談《晉侯穌鐘》的偽銘文

劉有恒
·
·
談《晉侯穌鐘》的偽銘文

談《晉侯穌鐘》的偽銘文


從1992年至200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合作在山西省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的晉侯墓地發掘6次,一共發現了晉侯和其夫人的墓葬計有9組19座,其中於1993年在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號墓出土了《晉侯穌鐘》的其中二件樂鐘。而先是於1992年上博馬承源館長於香港古玩市場所透過港商購回另十四件《晉侯穌鐘》合併之下,至此就成就了完全的編鐘。


其刻寫的銘文如下:


『(1)惟王卅又三年,王親遹省東國南國。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2)既死霸壬寅,王續往東。三月方死霸,王至於 ,分行。王親令晉侯穌:率乃師左周鑊,北周□,伐夙夷。晉(3)侯穌折首百又廿,執訊廿又三夫。王至於 城,王親遠省師。王至晉侯穌師,王降自車,立,南鄉,(4)親令晉侯穌自西北隅敦伐 城。晉侯率厥亞旅、小子、呈秩人先,陷(5)入,折百首,執訊十又一夫。王至(6)淖列,淖列夷出奔,王令晉侯(7)穌帥大室小臣、(8)車僕從,(9)遂逐之。晉侯折首百又一十,執訊廿夫;大室小臣、車僕折首百又五十,執訊六十夫。王惟反歸,在成周公族整師(10)宮,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曶召晉侯穌,入門,立中廷。王親錫駒四匹。穌拜稽首,受駒以(11)出,反入,拜稽首。丁亥,旦,王魚阝於邑伐宮。庚寅,旦,王格大室,司工揚父入右晉侯穌,王親儕晉侯穌禾巨鬯一卣、(12)弓矢百、馬四匹,穌敢揚天子丕顯魯休,用作元龢鍚鐘,用昭格前(13)文人。前文人其嚴在上,翼在下,醴醴(14)毚毚,降餘多福。穌其邁(15)年無疆,子子孫孫,(16)永寶茲鐘。』(注:從(1)到(16)表示十六件樂鐘依銘文先後的編號)


今證其偽:

(一)晉侯穌根本活不到“周“王卅又三年”:

而這套編鐘銘文所記的故事,講周天子三十三年,周王親征東國、南國。晉侯穌奉命征討夙夷勝利後,周王召見晉侯穌,並賞賜之。

此編鐘上的主人是晉侯穌,他在周宣王16年去世,厲王在位時他又還沒有即位。因為據《史記•晉世家》『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獻侯籍立。獻侯十一年卒,』《索隱》說『《系本》及譙周皆作『蘇』。』也就是,這個《史記》上面記載他的名字叫“藉”,但後世的《世本》及譙周說他的名是叫做『蘇』。於是依史馬遷所見周史料,這個獻侯穌是即位於周宣王即位後五年,而晉獻侯當了十一年,也就是周宣王的十六年間就死了,周宣王“卅十又三”年,晉獻侯穌根本活到不了有這麼一個周宣王的這一年。

(二)此編鐘的銘文是後人鑿出來的痕跡:


而且《晉侯穌鐘》銘文都是用工具鑿出來的字,和一般青銅器上的字都是鑄造出來的不同,而且考古專家認為在西周晚期為止還沒有可以在堅硬青銅器上鑿割的工具出現,當時古物店老闆都認為可能有假而未推銷,但馬承源看到認為為真之下而透過港商協助購回。而後來果然1992年10月又出土另二校樂鐘,其上銘文可以接的起來,以示於果然造偽者的先見,以偽可以證偽。所以,除非世上能真正有首次見到西周的青銅器有真銘文是用工具鑿出來的。


(三)造偽銘文上漏刻了“次年”或“卅又四年”:

偽銘文裡的幾個日子的干支如下:

『隹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既死霸壬寅,王續往東。三月方死霸……六月初吉戊寅……丁亥……庚寅……』


按,在此銘文上的日期,出了差錯。“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既死霸壬寅,王續往東。』這段話兩個“二月”,如果同一年,則前一個“癸卯”是到不了的同月的“壬寅”的,除非一如有研究者算了一下:

“取宣王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皆建子。三十三年正月丁未朔(44),戊午(55)十二日,合既生霸;二月丁丑朔(14),癸卯(40)二十七,合既望。三十四年三月辛丑朔(38),壬寅(39)初二,合二月既死霸;六月庚午朔(7),初吉戊寅(15)初九、丁亥(24)十八日、庚寅(27)二十一。”


即可以知道,當時負責寫偽銘文的學者,心中打算用周宣王三十三年的“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到三十四年的“二月既死霸壬寅,王續往東”,那麼在日期的干支上完全可以符合,只是寫手刻鑿時,漏了年份以致失誤。

因此吾人依線索斷案,可以得出一個犯案的歷程:1992年有考古人員於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號墓內發現了十六件編鐘,因為編鐘當時無銘,所以決定取出找專人在此套編鐘上刻上偽銘文以示有成就,其參與作偽文物的專家就從史料及月相等研究後決定以宣王卅又三年及三十四年編故事,刻寫於編鐘之上,其中二具復置回墓裡,以此二具證另十四具之真,另十四件偷運到香港古玩市場出售,後被馬承源知道,於是乃弄回了上博。另二具樂鐘則出土以證此《晉侯穌鐘》偽銘文之真。至於寫銘文時,想好要置於周宣王卅又三年並跨至次年征伐開始,不料刻寫偽銘文時不慎,於第二個“二月”前漏寫 “卅又四年”,以致於面市後使研究者迷惑。


而且《晉侯穌鐘》銘文都是用工具鑿出來的字,和一般青銅器上的字都是鑄造出來的不同,而且考古專家認為在西周晚期為止還沒有可以在堅硬青銅器上鑿割的工具出現,當時古物店老闆都認為可能有假而未推銷,但馬承源看到認為為真之下而透過港商協助購回。而後來果然1992年10月又出土另二校樂鐘,其上銘文可以接的起來,以示於果然造偽者的先見,以偽可以證偽。

如上之證,知偽銘作者,惟一的失誤是沒去讀好《史記》,把故事訂在周宣王三十三年,這個晉侯穌早已死去的年份讓他去依周宣王之命令進攻夙夷取得勝利,被周宣王獎勵。而在寫好偽銘文的文稿再加工成銘文之時,沒有用上什麼較正規的刻寫方式,而急就章以工具鑿出銘文字來,一看就假味十足,連古玩店老板都看得出來。而且鑿字時還漏鑿了宣王三十四年的銘文字,以致於成了謎團,有研究者改干支,有學者弄成在厲王年代(如李學勤既改干支,又改成厲王年代,擺進《夏商周斷代工程》內當證據。)當然整個故事都是編的,沒有真實性可言。最後的結論:《晉侯穌鐘》銘文是今人所偽造的。(劉有恒,2025.10.18)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