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之後:一位金融人的生活選擇
金融界打滾幾十年,一位資深從業員於年屆六十歲時,不獲銀行續約,不情願地踏上退休之路。
在銀行任職期間,每個月的收入穩定,薪高糧準,生活有保障。退休後,轉跑道到另一間金融機構做 broker,以自由身的身份繼續本來的專業和技能。然而,跑生意沒有固定收入墊底,每個月的入息變得時高時低。
他已婚,有一位全職家庭主婦的太太,沒有子女。太太早年是任職人事部主管,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與溝通問題而提早離職,靜心在家休養。然而,太太的學歷高,英文水平好,常常幫忙丈夫撰寫工作中的文書事務。
兩個人的生活算是如魚得水,互相搭配融洽。太太的脾性比較心急霸氣,先生就比較溫和愛妻。
現實生活中,他們由香港高尚住宅區「半山」搬往市區「灣仔」,每月租金約兩萬元。在馬來西亞擁有一個空置物業,沒有放租亦未自住,打算待樓價回升後出售。有朋友建議他們搬往中國境內的大灣區城市,以減低生活開支與租金壓力,但太太堅持留港,因為,她的生活習慣、社交圈與日常活動(例如每日到 P~ 瑜伽中心跳舞)都植根於香港。此外,兩人每月都會外遊,生活開支不菲。
這個故事並非單純講述退休或財務轉型,而是反映出一個人在身份轉變後,如何重新定義生活方式與價值;亦呈現出夫妻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如何協調與互相成就。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你會如何協調和溝通往後的生活?
A. 與太太商量搬往中國內地城市居住,享受較大的居住空間和較便宜的生活開支。
B. 保持香港生活模式,但重新規劃財務,例如出售馬來西亞物業、減少旅遊次數。
C. 鼓勵太太重新投入部分工作或興趣項目,例如兼職教英文或開設網上課程。
D. 共同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搬去生活成本較低的亞洲城市,保留旅遊和興趣。
E. 其他。
延伸思考:每個選項背後的可能影響,例如:
搬往中國內地城市可能節省開支,但會否影響夫妻關係或生活質素?
減少旅遊是否會令生活失去樂趣?馬來西亞的物業是否值得現在出售?
太太重新投入工作是否會重燃自信?還是重蹈壓力覆轍?她是否願意呢?
搬去亞洲其他城市是否能兼顧生活成本和興趣?
歸根究底,是選擇安穩還是冒險?保留或離開舒適圈開闢新的天地,在自由、安全與陪伴之間,兩人能否找到共同的節奏,或許才是這段旅程最重要的課題。
有意見,歡迎點提互相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