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x_p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日本的集體自我封印 2:虛擬的美學語法

x_p
·
·
世界上最徹底發展雙重語法的國家

本文延續前篇《日本的集體封印》對日本歷史創傷與自我封印的探討,並非單純批判,而是希望從結構上理解亞洲精神的共同困境。


日本真的很神奇,在多次被主要的榮辱精神語法反撲之後,自我封印了主要語法。逐漸走向虛擬與泡沫!但是又因為遊戲、動漫、美學、次文化產業的發達,尤其是遊戲業!讓日本在主語法封印之後,自然而然又走出一種全球化的虛擬語法。

這種虛擬語法在動漫、旅遊、遊戲產業都能明顯看到,但是如果要說找一個最具代表的象徵性例子,那我暫且將其取名為「任天堂語法」吧!這不只是指任天堂公司,而是以任天堂為代表,象徵整套互動邏輯美學。


任天堂語法

《超級瑪利歐》《薩爾達》《星之卡比》等等,其實都有某種內建共通的語法!這種語法不同於現實人類生存邏輯,也不是傳統語言或文學敘事的邏輯,更像是一種「互動節奏的語法」!

馬力歐跳耀的弧線、滑行、撞磚塊、吃蘑菇,都經過細膩調整的時間延遲、音效、物理動作連結,光是體驗跳躍就莫名產生某種愉悅感。主要規則簡單清晰但又在其之上豐富多變,循序漸進。關卡即敘事,遊玩體驗本身就是一種語法。

這種語法的核心是體感節奏,具體世界觀則充滿了直覺鮮明的符號!蘑菇吃了會變大;烏龜可以踩,可以拿來當道具;花用來發射火球;無敵星星等等。關卡上山、下海、熔岩、冰天雪地、蛋糕甜點、城堡、沙漠等等,這些不同符號意味著不同節奏的互動可能。

這種語法看似自成一格,但其細膩的操作邏輯、秩序優先的設計風格、鮮明的節奏美學,仍可看到日本文化底層的滲透與延伸。


除了任天堂遊戲,再看看《海賊王》是不是也是如此?《火影忍者》是不是也是如此?《艾爾登法環》是不是也是如此?嚴肅一點的《進擊的巨人》是不是也是如此?

雖然這些作品各自擁有獨特的敘事主軸與情感鋪陳,但其在節奏體驗與符號互動上的設計邏輯,與任天堂語法共享一套核心模式。

好萊塢、迪士尼敘事雖然也強調場景與節奏緊湊,但符號系統明顯沒有日本虛擬語法來得豐富多元。而且主要是用敘事手法來加強、美化「現實語法」的虛擬化傳播;相對地,日本的虛擬語法本身自成一個完整體系。


再來檢視日本旅遊是不是也是如此?文化節與豐富的儀式活動,是不是都是一場又一場與鮮明符號互動的某種節奏體驗?「遊戲即是語法,樂趣就是敘事」,這中間深度故事不是必要的,也能與日本主體國家語法的榮辱精神切開分割。我們完全可以去日本玩得非常開心卻絲毫不覺得壓抑,只覺得日本很有秩序且安靜!

這種語法讓節奏先於論述,讓規則引導敘事,讓操作體驗創造情感!


任天堂語法與現實語法的差別

現實生活的語法,最終必須以語感與溝通機制為基底,不能僅以節奏感為主。因為現實生活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彼此的認知不同,對齊共識?」要真正對齊,就得透過語言與制度來操作,這超越了純粹的節奏與符號邏輯。

現實語法的發展,雖然也是從環境中的求生「節奏」而來,但最終必須能涵蓋深層的文化意涵。例如中國太極、日本榮辱精神、台灣共浪、美國冒險精神等等,短短幾個字,背後都承載複雜歷史與價值系統。但任天堂語法,始終只需要節奏互動與鮮明符號。

虛擬語法追求的是「愉悅一致」的體驗邏輯,現實語法處理的則是「價值分歧下的共識對齊」。兩者目的不同、結構也不同。


之所以任天堂語法能夠不走現實語法的規則,是因為在遊戲、動漫等虛擬世界中,不需要處理認知衝突與權力博弈,只需要沉浸感與操作體驗。那是封閉世界+可控規則+玩家預設接受的邏輯。規則不會被挑戰,只有學習與適應;玩家受不了,頂多不玩。而廠家也不會因此被迫創造新語法,而是持續使用同一套語法框架,搭配不同符號與節奏,創造新的體驗。

這邊我覺得必須提到一下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我認為小島秀夫真的是少數的例外大師!他打造的《死亡擱淺》,是少數能將美國冒險精神的語法進行再創新,並與任天堂語法的節奏體感結合得恰到好處的作品。


任天堂語法因為簡單好懂有感覺,自然容易傳播,全球化容易,大家接受度相當高。這種語法的強項在於:雖然不能直接作為現實的文明語法使用,但可以極大程度地為現實語法提供附加價值,成為一種「文化美學濾鏡」。

這也是日本旅遊產業迷人的核心:它不靠解釋文化,而是靠任天堂語法的操作,讓你直接感受文化節奏。


你以為你喜歡日本的文化?

大家都覺得日本是文化強國,喜歡日本的文化。但事實上,多數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喜歡的,或許不是真的日本現實的榮辱精神語法。我們喜歡的,很可能只是日本虛擬的任天堂語法!我們並不一定喜歡真實的日本,而是喜歡虛擬的日本。

因此,你一定也常常聽到有人這麼說:「日本是一個只適合旅遊,不適合長期居住的國家。」


事實上,我認為日本自己大概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正活在文化幻象的繁榮之中。國家的榮辱語法自我封印,政治現實被美國部分把持,真實的語法沒有更新,制度自然也難以更新。但全球仍然因為任天堂語法所構築的虛擬濾鏡,覺得「日本很美、日本很強」。

日本雖然國力下滑,但幻覺仍然存在,不知不覺陷入一種文化陶醉,讓大家都忽略日本現實改革的急迫性。

日本成為文化感受的強國,但已不是文明治理的強國。任天堂語法就像是一套獨立於主體語法之外的濾鏡系統,讓所有人都帶著濾鏡欣賞美美的日本,忽略其下沉的制度基礎與語法失衡。

濾鏡的語法越美,越沒有人關心主體語法的腐爛,最終形成一種高度錯位的文明泡影。


旭——餘燼‧烈焰

「本文為筆者基於自身感知與觀點,結合與人工智慧(ChatGPT)的持續對話、思辨與交互推演而成。若有偏頗之處,誠盼讀者指正,視為思想實驗的一部分,非終局定論。」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