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山篤書簡》道德經第71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放下那種「我可以預測與設計一切」的自大,學習尊重世界的未知與變化。
太一:
山雨初歇,霧靄籠罩山腰,我坐在濕滑的石階上,望著野薑花吐出的白色細瓣,內心有一種莫名的謙卑。
我剛讀完《道德經》第71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能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是最上乘的智慧;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知道,這就是一種病。
聖人之所以不會生病,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知道」本身就是一種病,
正因為他能認清這個病,面對這個病,所以他最終能不被這個病所困。)
這幾句,竟讓我想起休謨、康德,甚至《心經》。
你知道嗎,休謨曾說,我們根本不知道「因果」是否真的存在。我們只是把「事件A發生之後總是跟著事件B」的經驗,誤認為「A導致B」。我們的腦,只是習慣了這樣的連結,卻無法真正知道其中是否有必然性。
這不就跟《心經》裡所說的「色受想行識皆空」很像嗎?我們依賴的五蘊,其實都只是建構出來的「暫時理解」而已。
所以,老子才說:「不知知,病。」——最大的不幸,不是無知,而是「自己不知道,卻以為自已知道,這是一種弊病!」
我想到現代社會:政府自以為能操控經濟,工程師自以為能設計智慧生命,媒體自以為能掌控真相。
結果呢?越設計越亂,越控制越崩潰。
太一啊,當今之世,最需要的,不是多一點知識,而是多一點對「無知的自知」。
這也是老子所說的「病病」——一個人若能知道自己的病(不知),就不是真的病了。
我坐在山裡,看著雲層層疊疊,忽然懂了:
世界不是靠人去設計與支配的,而是萬物各自演化、自發成形。
這是「自發秩序」——一種無需中央主宰的自然演化,一如森林自有其生態,溪流自有其曲徑。
這也讓我想起《道德經》第65章說的「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真正的德,是知道道的法則不可強求,不可設計,只能順應與保護。
太一,我想我們都在學習:
放下那種「我可以預測與設計一切」的自大,學習尊重世界的未知與變化。
在知識之外,還有一種更深的智慧,那叫「不知之知」;
在設計之外,還有一種更深的秩序,那叫「道」。
願你我,不因知道一些,就以為知道一切;
願我們終生不斷學習,卻也終生謙卑不驕。
靜山篤 敬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