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就要聽悲傷的歌
寫字的時候總要配上音樂,這次選了一張專輯當背景音樂。
聽回了老翅膀,從第一首開始。
老翅膀專輯裡陳小霞唱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像是血淚和那些曾經一起靜靜揉出來,好一陣子都沉溺在她的聲音裡面,整張專輯從頭到尾,從第一首緩慢地聽到最後一首,彷彿聽見人生忽明忽滅的那盞燈在輕聲吶喊。
什麼是稱做為有人的味道?這樣的歌聲覺得是,無庸置疑,那不是會唱歌或有技巧可以展現出來的,就如同萬家大廚都不如來自家裡那為你親手煮的一桌好菜,那是一雙溫暖的手而烹煮出來的料理,是千金也換不到的有人有家的味道。
猶記得在初次聽的時候久久不能回神,默默地落淚默默地回想起過往時光,明知道再聽只會更傷感卻停不了,可人就是這樣,悲傷就要聽些悲傷的歌,總不能悲傷還要叫人去聽快樂的歌,那是不對也奇怪的,至少我沒辦法這樣。
前陣子讓我不小心落淚的歌是樂團和平飯店的「最後難過的人不是我」,起初只是突然被推播聽到變非常喜歡這首歌的聲音和旋律,循環無限了好幾次後某天才細細去讀去看那裏面的歌詞,結果不理解還好一讀進去就不小心地掉進去(也是甘願)自我哀傷的情景裡面,一回神來眼淚已經不知為何的流下臉。
偶爾還是會這樣發作呢,明明本來心情是平靜的,卻一不小心就被攪散了(罪魁禍首還是自己)。人類就是這樣情感有趣的生物。
啊!就像分層有奶的咖啡一樣,回憶就是濃縮咖啡,我在自以為靜靜的牛奶海裡面平靜暢遊的時候,那自以為不在乎的手如我就將一陣陣濃縮捲進來,然後讓自己陷入一點混亂或者模糊,這不就像人生嗎,嗯。
還好也算是很有經驗了,這像是偶爾需要的宣洩和解壓。
不過咖啡可以咕嚕咕嚕地喝,眼淚啊就太鹹了。
偶爾是不用耳機的,有味道的歌用那爛爛的筆電自帶的喇叭播放出來反而意外融合,如日子總是有一些著痕跡的粗糙感,就像聽的到顆粒感一樣。
我們不要只是經過牆面,試試用自己的手,慢慢的去走過劃過,感受粗細不一的顆粒,會發現那都是曾經,這不就像人生嗎。
但皮膚我可不想這樣,大家也是這樣想的吧?這肯定是要給肯定的句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