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原來,我可以選擇怎麼生:張嘉真的三次生產經驗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
·
歷經恐懼、疼痛、無助,一路走到屬於自己的溫柔生產之路。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原來生產是可以討論的。原來剪會陰不是必要的。原來我是可以有選擇的。

張嘉真產家在座談會中與我們分享她的三次生產經驗,歷經恐懼、疼痛、無助,一路走到屬於自己的溫柔生產之路。

第一次生產,她選擇相信醫師的話。

在第一胎時,她曾向醫師提出能否避免會陰切開,但醫師回應:「寶寶頭圍不小,不剪會有嚴重撕裂傷。」面對未知,她選擇相信醫療專業。然而,漫長的待產、剪會陰、壓肚子,讓她產後痛到無法行走,甚至心理上出現強烈的失落與焦慮,哭著對自己的媽媽說:「妳不是說自然產恢復比較快嗎?為什麼我還是那麼痛」,這是她當時最深的困惑與崩潰。

第二次生產,一樣的流程,一樣的痛。

第二胎,流程幾乎重演。會陰傷口未癒合的陰影,讓她在內診、減痛過程中感到更大的痛苦。甚至在生產時因為藥效失靈,所有的剪縫疼痛清楚感受到。這樣的經歷讓她在產檯上喊出:「太可怕了,也太痛了!我不要再生了」

然而,也因為這兩次深刻的創傷,她開始質疑:「生產真的只能這樣嗎?」

直到第三胎,我遇見了不同的答案。

在第三胎時,她選擇與助產團隊合作,堅定表達不剪會陰的需求,即使面對親友的質疑,她也能說出:可以的!只要找到願意合作的醫療團隊。」,過程中,她學習產前會陰按摩,並與助產師撰寫生產計劃。這次生產過程溫和而平靜,過去的會陰舊傷只有輕微撕裂,醫師尊重她的選擇,讓她自行決定是否縫合。

這次生產,讓她深刻體會到生產其實是本能,而非病痛。透過身體的順勢與放鬆,生產可以成為一場溫柔而尊重的經驗。

生產經驗不應只被視為醫療程序,而是關乎產婦的身體自主,台灣需要更多能夠理解產婦需求、提供選擇空間的醫療環境,讓更多人能擁有溫柔的生產經驗。


支持生動盟的工作:reurl.cc/qOzaOE

生動盟官方網站:www.birth1020.org/

生育改革政策白皮書下載:reurl.cc/E12XaK

生產講座/課程申請: neti.cc/WNKWrBx

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neti.cc/gYmv9W7

聯絡我們:bratw2015@birth1020.org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