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沙漠玫瑰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文:徐書慧(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徐書慧,台灣第一位分享自己居家生產紀錄片的二寶媽,深信所有女人都該擁有生育自主的權利和自由,她說:「身為一個母親,我不要『生得痛苦即是偉大』,我希望女兒未來也想要成為母親的時候,可以放心、安心、自在、從容的,成為她想要成為的幸福媽媽。」 「沙漠玫瑰」,來自索馬利亞的美…

我永遠記得妻子那張疲倦不堪的臉龐
真實世界裡,妻子一個人默默承受這一切,包括許多不諒解,還有詞彙無法形容的無助與恐懼

社會文化怎麼看待自然流產?
胎神信仰是將流產的原因歸諸於環境,嬰靈信仰明顯帶有對流產女性的責難與歸罪,將流產的問題個體化,認為是婦女本身的行為所致,才會受到嬰靈的糾纏與侵擾。

生產與溝通:如何在不冒犯醫生的專業下,堅定表達自己的需求?
面對掌握你身體的那一方,我們要記得自己有提問的權利。

丹麥「未來產房」巧用社會設計,移動浴池、隱藏式醫療設備,孕婦待產像在家一樣!
「未來產房」除了追求產家擁有像回到自家的舒適感,也考量到醫療安全的照護邏輯。

《多胞胎共和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場讓孕產婦被看見的革命
「成為母親」的經驗是多元的,若忽視女性的主體差異,容易讓「成功率」凌駕於「健康產婦與嬰兒」的核心價值。

石玉華:孕產議題的關懷,從來就不只是媽媽們的事
希望有我這樣「零孕產經驗值」的角色加入,可以展現孕產議題的關懷,從來就不只是媽媽們的事。

戰爭來臨前與爆發後,給育兒家庭的避難守則
只有明白了避難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危機意識。教育孩子認識敵人,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威脅,並教他們分辨「戰爭」與其他災難的不同。

情人一起看著彼此,夫妻一起看著前方
「我要當爸爸了」,第二條紅線原來是我的起跑線。

爸爸如何協助媽媽哺乳?
爸爸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超乎想像哦!

一個父親的離開,伴隨著一個父親的誕生
這是我怎麼樣都想不到的人生劇本。

半爸X半農
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都是產婦很痛很痛,大叫一聲,昏厥過去,然後就會突然傳來小孩的哭聲,接生人員把孩子抱到產婦面前,產婦勉強睜開眼睛看了孩子一眼,露出欣慰的微笑。原來根本就不是這樣!

陪伴女性跑一場名為「生產」的馬拉松:如何成為好的陪產者?
陪產者要記得「3R」(Relaxation 放鬆、Rhythm 節奏、Ritual 儀式)。

寶寶一直哭怎麼辦?
每個寶寶的脾性與特質都不同,每名母親的身心狀況、家庭條件也不同,但對於寶寶一直哭,幾乎所有照顧者都會心疼、心慌到愈來愈不耐煩,不僅是擔心自己育兒的方式不夠好,也困惑「我的寶寶為什麼特別難帶」,其實從懷孕、生產到育兒,本來就有多元樣貌與選擇......

生動盟聊生產—坐月子方法大不同,怎麼選擇比較好?
育兒生活是長長久久的,怎麼讓新手爸媽在月子期間,學會最多必要的育兒技能、協調好家務分工,讓月子後的育兒生活可以順利上手,家庭生活快速上軌道,其實才是坐月子的重點。

「第四孕期」是什麼?照顧寶寶,別忘注意媽媽產後症狀
許多媽媽在一次的產後回診之後,就沒有時間關照自己的身體,但照顧嬰兒造成的睡眠不足與生活失去掌控,可能引發產後憂鬱,生育改革行動聯盟近年積極推動哺乳課程與育兒指導教育,藉由女性專科治療師陳怡同的分享,希望提高大眾對「第四孕期」的關注。

用「好的問題」支持新手家庭,而非過分關心
不好的問題:「你的寶寶現在可以睡過夜了嗎?」「你的寶寶會不會很愛哭?」「他是天使寶寶嗎?」

出生證明上消失的爸爸
有醫師曾被強迫在新生兒出生證明填寫與產婦身分證配偶欄不符的男子姓名。也有些未婚生子的婦女,擔心小孩將來父不詳,隨便找一名男子頂替;而接生醫師不願為其「背書」,引發醫療糾紛。

澳洲如何談父親的產後憂鬱?
有些父親可能會難以適應家庭生活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對父親身份和男子氣概的傳統態度可能意味著不太可能談論他們的感受,對額外責任、財務壓力和工作上的負擔也會產生影響。

澳洲爸爸在酒吧上生產教育!?
在澳洲,有一個特別的產前課程叫做「Beer + Bubs」,它是針對即將成為爸爸的男性所設計,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經驗和交流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