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未來產房」巧用社會設計,移動浴池、隱藏式醫療設備,孕婦待產像在家一樣!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
·
IPFS
·
「未來產房」除了追求產家擁有像回到自家的舒適感,也考量到醫療安全的照護邏輯。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文/施麗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生動盟理事)

台灣女性大多在醫院診所生產,這些產房裝潢皆與單人病房相似,生產的產檯、電子儀器設備、一張簡單的沙發或座椅、一個木櫃可放置私人物品。

雖然生產不是生病,但產房的佈置陳設很容易讓產婦覺得自己是病人,白冷的燈光、消毒水味與金屬床椅的環境,更讓人心情也變得緊張不安。

不過近年陸續出現新型態產房,除了強調從待產到生產可以在同一個空間進行的 LDR 設備,讓產婦不需因產程而移動房間,產房裡也增設產球、浴缸或淋浴設備,讓產婦待產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減痛選擇,整體空間設計也嘗試打破病房的氛圍。

那麼國外的產房有哪些設計,值得台灣產科繼續學習與效法,改善台灣女性生產環境呢?

位於丹麥 Herning 的 The Regional Hospital West Jutland(簡稱 Herning Hospital)和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 醫院的新式產房,是台灣極佳的借鏡。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 的產房設計其實也是來自 Herning Hospital 的新式產房構想,最初是以「未來產房」為名(Birth environment of the future),提供產家為主體的舒適生產環境為主要訴求,進而達到支持性的照護,希望讓使用的產家都享有一個放鬆又能夠保障生產安全的環境。

雖然丹麥原本的產房設計,就已經讓台灣產房看不到車尾燈(每一間產房都有浴池和生產球等支持性的照護設備),但畢竟是以醫療人員的需求出發,目光所及的病床、陪產座椅、新生兒台、和隨手可見的醫療器材,仍然時刻提醒著產婦與陪產者:「這裡是醫院。」

想要改造產房,該從哪裡著手?新創意的發想通常需要的是方法!

從 2011 年開始,負責規劃新式產房的團隊採取有臨床實證的社會設計方法(Evidence-Based Design Thinking)。

在設計的構思上,除了重要的臨床實證的醫療專業外,亦邀請各行各業的公民參加工作坊(包括動物學家、心理學家、遊戲開發者、健康照護 APP 設計家、建築師與家具製造者),進行兩場社會設計工作坊的討論,這些看似與生產專業無關的如何進行討論呢?

首先,所有參與者提出各種生產照護問題,透過社會設計的提問與發想流程,最後結合專家與不同公民意見,規畫出符合醫療安全和溫馨與舒適的生產環境要點。

例如:女性待產時對聲音和光線很敏感,所以要藉由床單、沙發椅的顏色以及材質的調整,打造柔和又溫暖的氛圍。

圖二:未來產房沙發、布幕和投影;圖片出處: Lorentzen, Andersen, Jensen et al (2021: 3)

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該如何落實?

接待我的助產師開玩笑地說,「小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要待上九個月,才能呱呱落地;新式產房計畫團隊從收集意見、討論到尋找可替代的材料,也花了九個月。」

這九個月裡,原本產床的白色被褥換成居家型的被褥;單人座椅改為舒適的沙發床,可隨時成能平躺的雙人空間;燈光顏色可以切換;邊桌放上讓產家選擇音樂、調整光線和布幕牆的設備;浴池可以因應需求在產房內移動位置;床頭上整片木板可以暫時隱藏所有醫療器材。

另外,窗上的投影布幕搭配音樂聲,產家能選擇想在海潮聲或有蟲鳴地森林裡迎接新生命!

圖三:未來產房床、窗台和沙發;圖片出處: Lorentzen, Andersen, Jensen et al (2021: 3)

「未來產房」除了追求產家擁有像回到自家的舒適感,也考量到醫療安全的照護邏輯。

在設計過程中,曾有醫師質疑黃色光線和木板蓋住醫療設備等設計,會不利於必要性的醫療介入照護,最後設計團隊以一個總開關按鈕解決該問題,只要按下按鈕,所有蓋住窗戶的布幕、隱藏醫療設備的木板會立即上升,產房會立刻切換到醫療模式。

但是,從 2015 年一月產房開始使用,至 2017 年八月我到 Herning 醫院參訪時,未曾有人按下此按鈕。

這個「未來產房」,從當初 Herning Hospital 開始試驗性的推出第一間設計,目前在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2020 年落成的新醫院)已有八間該產房模式。

這間產房也吸引了歐洲和北美洲的醫療人員參訪,設法回國後也能效仿、實踐該產房的設計理念。台灣的好孕助產所產房設計,也是朝這樣的想法和設計。


支持生動盟的工作:reurl.cc/qOzaOE

生動盟官方網站:www.birth1020.org/

生育改革政策白皮書下載:reurl.cc/E12XaK

生產講座/課程申請: neti.cc/WNKWrBx

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neti.cc/gYmv9W7

聯絡我們:bratw2015@birth1020.org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簡稱生動盟)2014 年由一群長期關切孕產議題的女性所成立,針對台灣現行的生產模式,提出改革建言,進而推動友善生育的立法及相關政策、自然流產與生育統計的相關研究,推廣友生產教育以及兒童身體教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沙漠玫瑰

我永遠記得妻子那張疲倦不堪的臉龐

社會文化怎麼看待自然流產?